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文化: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研究

传统文化: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研究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地人和”是《周易》对宇宙结构和宇宙整体的看法。“天地人和”和“元亨利贞”是相互联系、和谐统一的整体。和合思想滋养了中国人强烈的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浸透着对大自然生命的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与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传统文化: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研究

天地人和”“元亨利贞”是《周易》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和合观。“天地人和”是《周易》对宇宙结构和宇宙整体的看法。《易·序卦传》曰:“三才者,天地人。”“元亨利贞”是《周易》说明万物既有从始到终过程而又和谐一体的基本理念。《易·乾卦》曰:“乾,元亨利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说天之道,在于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君子要像天道一样自强不息,求知进取。“天地人和”和“元亨利贞”是相互联系、和谐统一的整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天、地、人既相互独立,又“保合太和,乃利贞”。和合思想滋养了中国人强烈的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浸透着对大自然生命的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广泛而久远的影响。

天人合一”“与天地参”是儒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基本的思想。汉儒董仲舒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季羡林对此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如何实现天、人、合一,《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意思是说,人把握了天生的“诚”(天地之本),发展人和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尽物之性、尽人之性,从而赞助天地万物的变化和生长,使万物生生不息,人就可以同天地并列为三(“参”即三),实现天、地、人的和谐发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至高目标。天人合一观为两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确立了中国哲学和中华传统的主流精神,显示出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追求以及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特有方法。(www.xing528.com)

道法自然”“道常无为”的道家思想蕴涵着现代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老子》第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三十七章又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前者是老子思想精华之所在,它把自然法则看成宇宙万物和人类世界的最高法则。老子认为,自然法则不可违,人道必须顺应天道,人只能“效天法地”,要将天之法则转化为人之准则,必要顺应天理;后者是道家学说的理论基础,指出道化生天地万物,任其自然生长,其表现是无为的,但从其结果来看,没有一样不是生机有序的。因而,道表现无为,结果有为。它告诫人们不妄为、不强为、不乱为,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党的十八大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与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