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教学策略:学习迁移的基本内涵

化学教学策略:学习迁移的基本内涵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迁移形成的过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从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入手。学生拥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及基础,才能讨论其所具有的这些经验能否发生迁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提高对于其他能力的形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化学教学策略:学习迁移的基本内涵

(一)学习迁移的界定

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任何形式的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学习者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和思想态度的基础上的。而新学习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会对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的策略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迁移。或者更简单一点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根据研究者所研究的角度及评价标准的不同,学习迁移主要分成以下几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根据迁移影响效果,可把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大部分学生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对经常使用的仪器操作起来会越来越规范,对仪器的特点也会更加了解。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干扰或抑制作用。负迁移常在两种学习情境相似或相近的情况下发生。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容易被先前所学的经验及认知干扰,使学生新、旧知识发生混淆。比如,在溶液配制的过程中,由于初中习惯了使用托盘天平的称量,在改用分析天平时,即使教师强调很多遍,许多学生还是习惯性地只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导致实验过程是对的,结论却是不准确的。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概括水平,可把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两类。

水平迁移常常发生在有并列逻辑关系的新、旧知识之间,如学生学习物质的质量对后期学习物质的量会存在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也叫作纵向迁移,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形式。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对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影响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反之,则为自上而下的迁移。比如,通过实验验证氯水、溴水、碘水的化学性质可以推导出卤素的化学通性,属于自下而上的影响。而理解了氧族的化学性质有利于对氧族的氧、硫等氧族元素的性质的学习,则属于自上而下的影响。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可将迁移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例如,对物质化学性质的验证实验,掌握一大类物质的验证方法,将有助于对其他物质化学性质的验证的实验设计及结论的推导。

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是指学生把在原来学习中获得的经验要素直接或重组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例如,学会了配制葡萄糖溶液的基本步骤,再去学习氯化钠的配制过程就会比较简单。(www.xing528.com)

4.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及重组性迁移

根据内在心理机制不同,可把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型迁移。

学习者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经验直接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学习中叫作同化性迁移。例如,学习银镜反应,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得到醛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结论;当学到糖的性质时,发现部分糖类也可以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使学生认知结构中可以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种类有所增加。

学习者根据情境界的变化对已有的经验进行重新概括,形成更高层次的能包容新、旧经验的认知结构叫作顺应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又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两种。例如,学生起初认知结构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是指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但随着学习的深入,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讲解,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从而形成新的科学概念,这一过程是一种顺应的过程。

重组型迁移是通过对原有认知结构的组成进行重新组合,并用于新情境的一类迁移。对于学生学习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而言,如化学实验中知识的提取及应用,学生重组迁移的能力就很重要。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学习迁移对于任何类型的学习都存在着不可代替的影响作用。对于化学实验的教学,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是实验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迁移能否顺利发生、产生的效果如何,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与速度。如果学生能顺利地把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各种理论知识、技能或科学的态度熟练地运用到自己所学的各种学科及日常生活中,这类学生就已经具备了再创造新经验或成果的能力。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迁移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习同一个知识点,有的学生短时间内就能熟练应用,但是有的学生却需要不断地重复记忆、不断地练习才应用。这种现象就是迁移水平不同所造成的学习能力上的差距。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否将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现象及时迁移到理论的高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当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到理论的总结概括的过程时,这种迁移会形成一个自然过渡状态,也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有些学生会发现自己在学习某门学科的时候,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内学起来很吃力,但某段时间之后会发现学起来会像“喝水”一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突然“开窍”。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积累发生质变,转变为自身能力的一个过程。

2.学习迁移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熟练地应用到实践中并形成各种能力

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是对其所掌握的知识不断地加以概括、迁移并熟练应用到各种环境中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把在学习中的积累的各种方法、经验、技能、知识、态度等顺利迁移到新的认知环境中,并能进行理解和熟练应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各种知识都是在已有的生活阅历及先前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从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入手。学生拥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及基础,才能讨论其所具有的这些经验能否发生迁移。如果学生不具备基本的知识迁移能力,所谓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便是空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一旦到实践操作时就会束手束脚,不敢做实验,甚至在实验中都不知道该做什么,造成死读书的现象,这是学习迁移受阻的原因。

3.学习迁移影响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教师的教学效率

通过积极主动的迁移,学生可以对所学到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检验、充实与熟练,形成适用于自身的各种能力。有效的迁移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并能自发地产生准确的迁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提高对于其他能力的形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教学中会发现,实验操作过程的技能掌握以及对实验中结论的总结概括能力,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层次的水平。对于迁移能力强的学生而言,“一点就透”,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教师不断地对知识进行重构,才能促使他们获得相关知识。

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一个学习方法的积累过程,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有相通的思维、态度和技能,才会对学习的和将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没有畏难的情绪,而产生顺利的迁移,才能在学习新知识时也保持清醒的思路。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对于教师所要表述的各类知识的掌握能力会得到明显提升,也会使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