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水利工程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水利工程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尚无获得公认的定义。纵观对水资源承载力的这些表述,尽管侧重点不同,但其观点的本质在以下几点是相似的,他们都认同水资源系统是水资源承载的主体,而人类经济社会是水资源承载的客体;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水资源承载力是动态变化的。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水利工程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尚无获得公认的定义。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定义形式:①水资源“支撑能力”,如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能力研究”大纲定义水资源承载力为: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为条件,经过合理的优化配置,水资源对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能力[2],王淑华(1996)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资源)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的阈值)”;[3]水资源开发容量:许有鹏(1993)认为“水资源承载能力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平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水资源可最大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能力,也即水资源最大开发容量”[4];③水资源所能支撑最大数量的人口和经济规模:用人口或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来定义,如阮本青,沈晋(1998)认为水资源承载力为“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一定生产条件下,在保证正常的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一定区域用直接或间接方式表现的资源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5],李令跃、甘泓(2000)认为水资源承载力为“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条件,在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下,该地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最大容量”[6];④水资源所能承受的外部作用:如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2001)认为水资源承载力为“一个地区(水资源)在给定的技术和人类偏好的水平下随时间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作用”[7],曾维华、程声通(1997)认为水资源承载力为“在流域水环境系统结构特征与功能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流域水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外部作用”[8]

纵观对水资源承载力的这些表述,尽管侧重点不同,但其观点的本质在以下几点是相似的,他们都认同水资源系统是水资源承载的主体,而人类经济社会是水资源承载的客体;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水资源承载力是动态变化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