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虫的内分泌系统及作用

昆虫的内分泌系统及作用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昆虫受到刺激时,感觉神经系统的反应会作用于内分泌系统,从而产生高活性的化学物质,即激素。产生并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器官。主要分泌脑激素,具有调控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的作用,间接控制昆虫的蜕皮,因此也称为促前胸腺激素;此外,对于昆虫内脏的正常生理活动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昆虫自身的因素、外界的光照和温湿条件等都会对促前胸腺激素的分泌产生影响。保幼激素可以抑制成虫器官芽发生,保持昆虫的幼态。

昆虫的内分泌系统及作用

昆虫各项生理活动都离不开内分泌系统。当昆虫受到刺激时,感觉神经系统的反应会作用于内分泌系统,从而产生高活性的化学物质,即激素。产生并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器官。激素扩散到血液中,对昆虫生理活动进行调控

(一)内分泌细胞和器官

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包括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腺体内分泌器官两类。神经内分泌细胞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如脑神经分泌细胞群等;腺体内分泌器官同其他腺体结构类似,但没有输出导管,如咽侧体和心侧体等。这两类分泌细胞和器官形成统一的内分泌系统(图7-33)。

1.神经分泌细胞

神经分泌细胞体积较大,多为单极神经元,存在于脑、咽下神经节,在其他神经节中也有分布。脑神经分泌细胞群是主要的神经分泌细胞,位于昆虫前脑背面,又可分为中央群神经分泌细胞和侧群神经分泌细胞两种。分泌细胞的轴突组成1组神经,并连接于心侧体和咽侧体。主要分泌脑激素,具有调控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的作用,间接控制昆虫的蜕皮,因此也称为促前胸腺激素;此外,对于昆虫内脏的正常生理活动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2.心侧体

心侧体位于脑后方背血管前端的两侧或上方。是成对或融合的乳白色光亮小球体。心侧体内含神经分泌细胞,与脑、咽侧体和后头神经节之间有神经相联系。具有释放和贮存促前胸腺激素,混合其他神经分泌物的功能,其本身还具有产生影响心脏和消化道活动的心侧体激素,分泌利尿激素,促进脂肪合成的脂肪动员激素等多种类型的激素的功能。

3.咽侧体

咽侧体椭圆形或球形,位于临近心侧体的咽喉两侧。与心侧体通过神经连接。

图7-33 内分泌系统模式图

(仿郭郛)

咽侧体包括胞膜组织、血管组织、神经索和腺细胞4部分。受到脑激素的刺激,咽侧体会分泌抑制成虫器官芽分化的保幼激素(JH)。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共同作用,调控幼虫的蜕皮活动。保幼激素还有刺激前胸腺,促进代谢,控制幼虫和蛹的滞育,促进卵细胞发育等功能。

4.前胸腺

前胸腺位于头部和前胸间的1对透明带状细胞群体。受到脑激素刺激后,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因此又叫蜕皮腺。在昆虫幼期普遍存在,有翅亚纲昆虫成虫期退化,失去蜕皮能力;无翅亚纲昆虫前胸腺终生存在,成虫也具备蜕皮的能力。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共同作用,保证昆虫幼期的蜕皮,如果只有蜕皮激素作用,则发生进入蛹期或成虫期的蜕皮。蜕皮激素除控制昆虫蜕皮外,还有激发体壁细胞中酶活性,控制蛋白质基质和酶系合成的作用。(www.xing528.com)

5.咽下神经节

咽下神经节能够分泌调控卵滞育激素。

(二)昆虫激素

1.昆虫外激素

外激素也称为信息激素,是昆虫体表腺体分泌到体外的激素,可以对其他同种甚至不同种个体在行为、发育和生殖等方面的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刺激作用也可以是抑制作用。

昆虫外激素是有气味的挥发性的物质。主要有性外激素、性抑制外激素、标迹外激素、集结外激素和告警外激素等。外激素传递信息的通讯作用主要由释放、传递和接受3个过程完成。其释放受性成熟状态、时间和环境的调控。

2.昆虫激素种类

昆虫的内激素种类已知20余种,目前有些种类尚未完全研究清楚。研究比较清楚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促前胸腺激素,又称为脑激素,是最先发现的昆虫激素。由前脑侧区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前胸腺激素能够激活前胸腺,产生蜕皮激素。昆虫自身的因素、外界的光照和温湿条件等都会对促前胸腺激素的分泌产生影响。

(2)蜕皮激素,又称为蜕皮甾醇、蜕皮酮。除了可以调控昆虫的蜕皮行为外,还有促进细胞的呼吸代谢的功能。

(3)保幼激素,是咽侧体分泌的多种半倍萜类物质的总称。保幼激素可以抑制成虫器官芽发生,保持昆虫的幼态。

3.激素的作用过程

昆虫生理活动的周期性是激素调节和遗传因子共同影响的结果。激素的调控过程包括活化,激素的分泌、结合和运动,激素作用于靶标等几个步骤。

昆虫激素已经开始应用于农林业生产实践和害虫防治中。如利用保幼激素提高蚕丝产量、利用保幼激素干扰害虫正常生理机能、释放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交配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