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性,性心理发展阶段,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什么是性,性心理发展阶段,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春期是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缺乏相应的性教育与性知识,虽然大学生在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但性心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因而,在性方面大学生是存在较大疑惑与苦恼的。此阶段为异性疏远期的孕育阶段,也是男女儿童异性意识逐渐明朗化的阶段。

什么是性,性心理发展阶段,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第一节 谈性不必色变

一、什么是性?

古人云:“食色,性也。”性是一种生命的本能和需要,就像人饥饿了需要吃饭,瞌睡了需要睡眠一样。只是性不必一日三餐,它比人的其他身体需要相对可以控制。性,人人都有。我们每个人都伴随着性的发育成熟而长大。性是我们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人格完整。但长期以来,人们将“性”片面理解为性行为。这种将人类的性等同于动物本能的狭隘理解阻碍了人们对性的科学认识。除了性行为之外,性还包括其他的含义。

英文中的“sex”字来自于拉丁词根,意思是将有机体分为雄性和雌性两种类别。性的一个用法是指我们的性别,即为男性还是女性。性也被用来指解剖结构,叫性器官,性器官在生殖和性愉悦中发挥作用。当谈到为了生育或愉悦而进行的有性器官参与的身体活动时,我们也指性,如拥抱、接吻、性行为等。性也指与性爱相关的感受、经历或欲望,如性幻想性欲或对他人产生性吸引的感受等。总而言之,性是生命的最基本需要之一,是一种包含着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数个层面且具有丰富内涵的一种存在。

二、性生理

1.出生前的性别分化

按照《圣经》的说法,亚当先被创造夏娃由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就。然而,按照现代生物学的观点,“亚当”(也就是男性)是由“夏娃”(也就是女性)创造的说法更为准确。来自父亲的23条染色体和来自母亲的23条染色体结合在一起形成受精卵。生理上的性,在精子与卵子结合成受精卵时就已经决定了。受精卵,作为人类新生命的新起点,只有1/70厘米长。尽管如此,一个人独一无二的个体特征就已经决定了——头发是黑色的还是黄色的,是男性还是女性。来自父母的染色体互相结合形成23对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即为性染色体。卵子携带X染色体,精子携带X染色体或者Y染色体。如果性染色体是XY结合,则说明是个男孩;如果性染色体是XX结合,则说明是个女孩。受精卵在母体内逐渐生长,在胎内慢慢长出遗传上的生殖器官,出生时男孩有阴茎和睾丸,女孩有卵巢和子宫。这些生理结构为以后的性发育与成熟提供了物质基础。

2.出生后的性发育

到了青春发育期,随着身体的生长与性激素的分泌,男女两性出现了非常不同的一系列体征上的变化,如男性表现为身材高大、喉结突出、音调变低、首次遗精,女性表现为乳房发育、音调变高、月经初潮。由于这些体征变化是在第一性征的影响下产生的身体形态上的特征,故称为第二性征。其中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是男性、女性性成熟的标志,这为新生命的孕育和传承提供了基础。不同的是,女性的卵巢每月只排一次卵,这些卵子的总数是一定的,每掉落一个,孕育的机会就会减少一次。与女性不同的是,男性一次所排的精子要多得多,每次排出精子2亿~5亿个。只有在几亿个精子的竞争中取胜的精子才能与卵子结合,最终形成受精卵。总之,性在生理层面上意味着身体的发育和长成,为新生命的孕育提供了基础。

三、性心理

性心理是在性生理的基础上,与性征、性欲、性行为有关的所有心理状况和心理过程,包括与异性有关的男女交往、婚恋等心理问题。性心理包含性意识、性知识性观念、性感情、性经验等方面的内容。

青春期是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缺乏相应的性教育与性知识,虽然大学生在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但性心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研究表明,在性方面真正体验到困惑和焦虑并带来严重心理紧张的时期是青春期。张晓辉(1999)认为:“大学生在性问题上处于双重的边缘状态。一方面,青年期性生理成熟与性意识发展滞后的矛盾造成了他们对性的困惑和性态度的冲突混乱;另一方面,文化层次较高的大学生比同龄群体敏感,更有意识地发展健全的自我和人格,这又使他们较多受社会文化与心理的控制。”因而,在性方面大学生是存在较大疑惑与苦恼的。

四、性心理发展阶段

从与异性关系的发展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性心理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异性疏远期的孕育阶段

进入童年期以后,由于从幼儿园这个小范围进入到学校这个大天地,儿童的交往范围扩大了。这一方面促使他们逐渐摆脱童稚,另一方面使他们与同性交友的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此阶段的儿童分为男孩与女孩两大阵营。倘若背叛自己所属的阵营,就毫无例外地受到轻视和谴责。友谊更多地表现出同性的特点,在爱好活动及兴趣范围方面变得过分男子气或女子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男女生争吵的现象,有时会发展成男孩女孩两个群体争吵的现象。此阶段为异性疏远期的孕育阶段,也是男女儿童异性意识逐渐明朗化的阶段。(www.xing528.com)

2.第二阶段——异性疏远期

这一时期在12~13岁。青春期的到来,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现,让少男少女们出现了羞涩感。在异性意识上,儿童对性的差别变得敏感,除非因学习、活动等原因必须接触交往外,双方都不愿在一起,在一起时就有一种不自然的腼腆感。这种情况在女孩身上表现得极为明显。女孩比男孩发育早,对于青春发育期到来发生的生理变化更为敏感,女孩比男孩更早且更明显地体验到对性的不安、害羞甚至反感。男孩的情况稍有不同,男孩的异性疏远期的出现要比女孩晚一些,在程度上不如女孩强烈。因此,在此时期,他们疏远异性,即使是以前所熟悉的异性。这主要是由在心理上向往异性的朦胧感与羞涩感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3.第三阶段——异性接近期

异性疏远期之后,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成熟,少男少女对异性的好感进一步增强,羞涩感减少,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并希望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性别特点。此时期,他们想接近的往往不是某个特定异性,而是对异性存在的泛化的爱恋与憧憬,且注意的对象容易转移。此时期的爱慕只是异性间的吸引与好感,不能称为恋爱

对于女孩来说,她们常为男孩洪亮的嗓音和爱开开小玩笑等品质所吸引。同时她们常常抱怨男孩子,这并不是因为她们真正受到委屈,而是希望男孩子注意到她们。而比较男性化的女孩则不等男孩主动就通过推、撞等方法来引起男孩对她们的注意。对于男孩来说,他们爱慕女孩外貌的美丽、性格的文雅和举止的飘逸。此时,男孩经常与女孩打打闹闹,时而拉拉她们的小辫子等。

4.第四阶段——恋爱期

在完全进入青春期之后,随着生理机能的进一步发展和性心理的成熟,青少年对异性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对性意识的情感体验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他们已不满足于对异性的那种朦胧的、隐蔽的、泛泛的好感和爱慕,而是希望通过与异性交往,有选择地寻找自己倾心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青少年男女结束了异性接近期,取而代之的是异性间的相互吸引显著增强,他们乐意与异性一起参加活动,喜欢与异性相处,力求成为对于异性来说颇有魅力的人。在此基础上,他们的恋爱关系渐趋稳定,感情不断加深。如果发展顺利,则会由恋爱走进婚姻的殿堂。

五、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1.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发展相对滞后

大学生的性生理已基本发育成熟,但性心理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性生理的成熟自然而然地发展成熟。这时期的大学生就像一台马力十足,但方向盘和制动器并不灵敏的汽车。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家长等引导者谈起性话题时讳莫如深的态度给性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学生难以了解有关性方面的知识。但是并没有因为老师、家长对此问题的回避,大学生就停止对性知识的探索,他们偷偷地通过网站、广播、色情小说甚至黄色录像获得性知识。而这导致了他们难以获得系统、完整、科学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在性心理方面出现诸多的困惑与苦恼,久久不能摆脱。

2.性心理的强烈性与性表现的压抑性

大学阶段性生理的成熟使得性欲望和冲动表现得非常强烈。这种需求渴望得到及时满足。由于大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其性心理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表现出动荡性。现代人从性成熟到被社会观念接受拥有合法、经常的性伴侣通常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有些学生因为性的能量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升华而导致过分的压抑。如果你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校园里面的厕所文化与课桌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关于性心理困扰与痛苦的。他们羞于或不敢向家长、老师和熟识的同学交流以了解一些性知识,只有通过课桌与厕所这样的公共载体来表达他们的性困惑、性迷茫并试图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来获得帮助。

3.男女性心理的差异

大学生的性心理表现出了性别差异。在对异性情感的流露上,男生较热情和外显,在感情表达上较主动和直接;女生则较为含蓄、内敛,略显羞涩、被动,一般采取暗示的方式。在内心体验上,男生多新奇、喜悦和神秘,而女生则常常是惊慌、羞涩和有点不知所措。此外,男生的性冲动易被视觉刺激唤起,而女生则易在听觉、触觉刺激下引起兴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