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虫百科:认识昆虫-昆虫百科

昆虫百科:认识昆虫-昆虫百科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Part1第一章认识昆虫昆虫到底什么样夏天一到,昆虫立刻活跃起来。这一时期是昆虫演变最快的时期,出现了很多大昆虫,比如巨脉蜻蜓。巨脉蜻蜓的翅展接近1米,和老鹰的翅展差不多大。巨脉蜻蜓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昆虫,以其他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有人认为,昆虫是由三叶虫等登陆后演变而来的。胸部器官昆虫的胸部有足和翅。腹部器官昆虫的腹部一般由9~11节构成。1~8节的侧面各有一对气门,这是昆虫的外呼吸孔。

昆虫百科:认识昆虫-昆虫百科

Part1 第一章 认识昆虫

昆虫到底什么样

夏天一到,昆虫立刻活跃起来。盘旋在河面上的蜻蜓、飞舞于花间的蝴蝶、嗡嗡叫的苍蝇、到处吸血的蚊子……仔细观察,这些家伙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给昆虫画像

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成虫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触角(1对)、眼、口器等;胸部有3对足、2对或1对翅膀,某些昆虫没有翅膀;腹部有节,两侧有气门(呼吸器官)。昆虫大多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通常,我们判断某只虫子是不是昆虫,从它的身体结构上就可以判断出来。

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群体。

昆虫的历史

经历了酷热、严寒,一部分昆虫死去了,一部分昆虫活下来了。这些活下来的昆虫,跨越几亿年的光阴,向我们证明了它们的生命力有多顽强。

琥珀中的历史

昆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群之一,但留下来的史前昆虫化石却很少。目前,已发现的史前昆虫化石大多是保存在琥珀里的。琥珀将昆虫刹那的动作定格,就如同将正在播放的动画片暂停一样,让人们通过定格的画面联想出当时动态的场景来。

有一块琥珀化石,定格的是一只史前的蚂蚁正在捕食蚊子状昆虫的画面:蚂蚁仍然保持战斗姿态,上颚紧紧夹着蚊子状昆虫的腿;蚊子状昆虫则拼命挣扎。双方正战斗得如火如荼时,“啪嗒”,从大树上掉下来一滴黏稠的树脂,将蚂蚁与蚊子状昆虫通通裹在里面。经过上亿年的光阴,树脂变成了一颗琥珀。后来,人们发现了这颗晶莹的琥珀,并根据这颗琥珀推测出蚂蚁最初的巢穴可能在地面上,后来因为群居,需要一个空间更大的巢穴,才转到地下的。

虫的祖先

昆虫的祖先是生活在水中的,它们像蚯蚓一样,身体由多节组成,前端环节上生有刚毛。这些刚毛是昆虫祖先的感觉器官,在昆虫祖先运动时不断触摸着周围的物体,助它们判断环境,探寻食物。在昆虫祖先头和第一环节间的下面,有一个取食的小那就是它们的“嘴巴”。

登陆

经过数亿年的进化,昆虫的身体构造发生了巨大变化,多环节的身体已经能明显区分出头、胸、腹3大部分,同时它们也成功登陆,开始适应陆地上的生活。到了泥盆纪(4.17亿年前~3.54亿年前)末期,有些昆虫长出了翅膀。在泥盆纪以后的亿万年时间内,地球环境有过多次剧烈变化,一部分昆虫被淘汰,一部分昆虫强悍地生存下来。这些适应了环境的昆虫中,有很多种类一直延续到现在。

进一步演化

石炭纪的森林与巨脉蜻蜓复原图

石炭纪(3.54亿年前~2.92亿年前)时期,地球上的植物十分繁茂,这让以植物为主食的昆虫非常高兴,它们再也不用为食物发愁,可以专心地繁殖下一代了。这一时期是昆虫演变最快的时期,出现了很多大昆虫,比如巨脉蜻蜓。巨脉蜻蜓的翅展接近1米,和老鹰的翅展差不多大。巨脉蜻蜓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昆虫,以其他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这种昆虫飞翔能力一般不高,有些科学家甚至认为它们只是在滑翔,而非真正地飞翔。

灾难降临

到了中生代(2.5亿年前~6550万年前),昆虫遇到了恐怖的灾难:地球干旱,植物大面积死亡,只剩下水边的小面积森林。此时昆虫的食物严重不足,一部分昆虫又被淘汰了,剩下的昆虫也生存得十分艰难。

这是三叶虫化石。有人认为,昆虫是由三叶虫等登陆后演变而来的。

白垩纪至今

好在到了中生代后期,白垩纪时期,这种艰难局面被打破了。

白垩纪时期,地球上的近代植物群已经形成,显花类植物种类增加,依靠花蜜为生的昆虫和捕食性昆虫的数量不断增多。这一时期,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数量大幅提高,寄生在其他动物身上的昆虫也应运而生。至此,现代昆虫的类目基本确定。

椿象

昆虫的外部形态

大家都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意思是麻雀虽然身材娇小,但各种器官完备。其实,比麻雀更小的昆虫,也是各种器官都完备呢。

本节我们来了解一下昆虫的外部器官。昆虫的外部器官分布得非常合理,感觉和取食器官分布在头部,运动器官分布在胸部,新陈代谢和生殖器官分布在腹部。

头部器官

昆虫的头部有口器、触角、眼。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主要分为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等。

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有触觉和嗅觉等功能。某些昆虫还利用触角听声音、平衡身体、辅助呼吸等。昆虫的触角由柄节、梗节、鞭节构成,分为丝状触角、羽毛状触角、棒状触角、念珠状触角、锯齿状触角等。

昆虫的眼分为复眼和单眼两种。复眼由无数个六角形小眼组成,能够帮助昆虫有效地确定自己与猎物、敌人之间的距离、方位,进而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捕食或逃跑的动作。单眼的视觉功能非常弱,仅能感觉到光的强弱,无法看清物体的具体形象、位置。单眼分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种,侧单眼只有部分幼虫才有。

胸部器官

昆虫的胸部有足和翅。

昆虫的足有很多种类型,有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携粉足等。从这些名称上就能知道昆虫的足的功能,比如携粉足,就是携带花粉的足,蜜蜂的后足就是携粉足。

昆虫的翅多为三角形,分为膜翅、鳞翅、缨翅、覆翅、鞘翅、半鞘翅、平衡棒等类型。各种翅的名称都是根据翅的形态来命名的,比如鳞翅,就是均匀覆盖着细小鳞片的翅膀,如蝴蝶的翅膀。在各种翅中,最有趣的是平衡棒,它如同两根小棒,分布在昆虫的胸部两侧。平衡棒其实是昆虫退化的后翅,只存在于蚊、蝇等双翅目昆虫身上。

你知道吗

昆虫的外部器官缺一不可,而如果没有体壁的连接、保护,这些器官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昆虫的体壁由3部分组成:表皮层、皮细胞层、底膜。体壁外侧坚硬,充满弹性和韧性,能保持昆虫的体形、支撑身体,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微生物等外来物质入侵。

腹部器官

昆虫的腹部一般由9~11节构成。1~8节的侧面各有一对气门,这是昆虫的外呼吸孔。8~9节上,有昆虫的外生殖器。昆虫妈妈通过外生殖器和昆虫爸爸交配,就能生下昆虫宝宝啦!

昆虫的爱情

人类成年以后,男女之间会产生爱情,他们会相恋、结婚、生子,相守一生。那么昆虫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呢?

爱情的光芒

萤火虫

让我们先来看看萤火虫的爱情吧。夏天的夜晚,我们常能看见草丛间有亮光在闪动,这是雄性萤火虫在寻找自己的“爱人”呢。雄性萤火虫腹部末端会发光,这是它们向雌性萤火虫求爱的信号。一旦雌性萤火虫接受这种求爱信号,雄性萤火虫就会飞下来,与“爱人”共浴爱河。

孤独的歌手

性格孤僻的蟋蟀先生用声音呼唤“爱人”。每到交配时节,蟋蟀先生就会大力摩擦前翅,发出悠长而有节奏的声音,呼唤着蟋蟀小姐。如果蟋蟀小姐被这声音感动了,就会找到蟋蟀先生,与它交配。可惜的是,蟋蟀小姐不会发出声音,无法与蟋蟀先生一唱一和。

擂台争霸赛

很多雄性甲虫,会用武力争夺自己的爱情。比如犀金龟,它们会为了争夺雌性而“打擂台”。漆黑的夜晚,几只雄性犀金龟顶着头上的角,狠狠地向同性竞争者刺去,直到“擂台”上只剩下最强壮的为止。雌性犀金龟会将自己的爱交付给“擂台冠军”,与它交配。

美的爱情

螳螂的爱情有些凄美。雄螳螂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追求到心仪的雌螳螂,并小心翼地与雌螳螂交配。可雌螳螂太彪悍了,前一刻还闭着眼睛享受爱情的甜蜜呢,下一刻就睁开眼睛,张嘴咬掉雄螳螂的头,然后一口一口地将雄螳螂吃掉。有人说,雌螳螂这么做是因为遭到了雄螳螂的攻击;也有人说,雌螳螂是为了补充产卵时所需的营养和能量。这其中的奥妙昆虫学还在继续探究呢。

螳螂

蜻蜓在“搏斗”

蜻蜓表达爱意的方式有点儿特别。当雄蜻蜓与雌蜻蜓确定恋爱关系后,它们会互相抓着对方,在空中飞行着交配。乍一看,好像它们在互相咬着对方搏斗。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它们夫妻吵架了呢。

昆虫的各种各样的交配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漫长岁月的检验下,每种昆虫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交配方式,为培育更多的下一代尽最大的努力。

蜻蜓交尾

昆虫的孵化室

昆虫的卵形状各异,有米粒状、球状、鱼子状、小扁圆状等。这么看来,观察昆虫的卵会很有趣。不过,你要去不同的地方观察哟!因为昆虫妈妈会将卵产在既远离天敌、又适宜后代成长的地方。

地下孵化室

蟋蟀妈妈将卵产在地下。交配后,蟋蟀妈妈会找到一块松软、湿润的土壤,将产卵管伸入其中并产卵。孕育卵、产卵,基本上已经耗光了蟋蟀妈妈的全部精力,它们可能会在产卵不久后死去。蝗虫妈喜欢将卵产在地下,不过,蝗虫妈妈身体较强壮,产卵后依然健康

水中孵化室

蜻蜓妈妈一般将卵产在水里。我们常看到蜻蜓用尾巴在水面上一点一点的,这就是蜻蜓妈妈在产卵呢。为了将卵产在水草上,蜻蜓妈妈要努力将尾巴伸入水中。如果水草太深了,蜻蜓爸爸偶尔也会帮忙。蜻蜓爸爸用尾尖钩住蜻蜓妈妈的头部,用力拖着蜻蜓妈妈,让蜻蜓妈妈能够将卵产在最好的位置上。还有很多昆虫也将卵产在水中,比如蚊子妈妈,它们也觉得将卵产在水中比较适宜。

植物孵化室

蝴蝶喜欢各种植物,蝴蝶妈妈会将卵产在植物上。产卵前,蝴蝶妈妈会找到最利于幼虫生长的植物,然后将卵产在最合适的叶子上。不过,蝴蝶妈妈是粗心的妈妈,产卵之后,一般不会给卵再做些保护措施。

暖房孵化室

蠼螋妈妈是最伟大的妈妈。蠼螋妈妈会找一个温暖的地方产卵,并一直守护着它们,直到自己死去。蠼螋妈妈护子心切,堪比鸡妈妈。很多蠼螋妈妈产卵后会疲劳地死去,将身体当作食物留给孩子。蠼螋妈妈至死都放不下对孩子的爱,实在让人动容。

爸爸的背上和巢穴内

负子蝽妈妈是最清闲的妈妈了。交配后,负子蝽妈妈会将卵产在负子蝽爸爸的背上,由负子蝽爸爸照顾这些卵,负子蝽妈妈则无事一身轻啦!

蜂后和蚁后在交配过后,基本不会再离开巢穴了,它们将卵产在巢穴中,由工蜂或工蚁照顾。

昆虫妈妈们产卵的地点不一,但它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后代最有利的地方,这是它们母爱的一种表达,也是保证昆虫繁衍生息的有效方式。

蝈蝈产卵

昆虫的成长

昆虫的成长方式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这个“变态”,指的是昆虫形态的变化。幼虫长得和父母完全不一样的昆虫,即完全变态昆虫;幼虫和父母长相相似,就是个子较小且某些器官没有发育成熟的昆虫,即不完全变态昆虫。

完全变态

黑脉金斑蝶

完全变态昆虫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才能完全成长起来。蝴蝶就是典型的完全变态昆虫。

雌蝴蝶将卵产在植物上,若干天后,卵内的幼虫长大了,开始啃咬卵的硬壳。卵壳破裂后,幼虫便爬了出来。

蝴蝶的幼虫肉乎乎的,有好多条腿,沿着树干、花茎爬上爬下的,专门挑最嫩的叶子吃。幼虫要蜕皮数次,每蜕皮一次,身体就要长大许多,胃口自然也随之变大了。

找到最安全的结蛹之处后,蝴蝶幼虫开始吐丝,将自己吊挂起来,进入预蛹期。经过几十个小时的预蛹期,蝴蝶幼虫进行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蜕皮,进入蛹期。蛹在这一阶段一动不动,外表不发生一丝变化,其实内部的变化巨大着呢:蛹内原来幼虫的一些组织和器官被破坏,新的成虫的组织和器官逐渐形成。

蛹内的成虫成熟以后,就会破蛹而出,这个过程叫“羽化”。此时的蝴蝶还不能立刻飞翔,两对翅膀又小又皱的。十几分钟后,皱巴巴的小翅膀就会丰盈起来,蝴蝶就能翩翩起舞了。

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昆虫要经历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才能完全成长起来。蝗虫是不完全变态昆虫的代表。

蝗虫卵经过温暖、湿润的土壤的孵化,不久就会钻出幼虫来。蝗虫的幼虫和成虫长得很像,就是身体小了很多,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这种和父母长得很像的昆虫幼虫,叫作“若虫”。若虫也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蜕皮。最后一次蜕皮后,若虫就变为成虫,可以进行自由恋爱和交配了。

昆虫家族的成员

要想给数量庞大的昆虫家族分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科学家根据昆虫自身的特点,制定了3条分类依据:根据进化程度划分;根据翅划分;根据体肢划分。

根据翅来划分,昆虫可分为有翅亚纲、无亚翅纲。

无亚翅纲

无翅亚纲昆虫指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主要包括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缨尾目,常见的有衣鱼。这些昆虫柔弱、微小,分布很广,大多喜欢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有翅亚纲

有翅亚纲昆虫是昆虫家族的主要成员,其数量和种类都很多。这类昆虫都有翅膀,只是少数昆虫的翅膀为了适应环境发生了退化。有翅亚纲昆虫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变态,它们的幼虫时期没有翅膀,长大后才有。有些有翅亚纲昆虫通过蜕皮逐渐变态(不完全变态),有些则通过蛹的阶段完全变态。

有翅亚纲又细分为古翅次纲和新翅次纲。古翅次纲昆虫指翅膀与身体呈直角的昆虫,包括蜉蝣目、蜻蜓目。这些昆虫的翅膀不能折叠,所以给它们带来了很多苦恼,曾经的巨型昆虫——巨脉蜻?就因此加速了灭亡。

巨脉蜻蜓模型

新翅次纲昆虫指的是翅能折叠,静止时翅膀覆盖在背面的有翅昆虫类群,包括直翅目、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你知道吗

世界上生物的种类复杂多样,各物种包含很多分支,各分支又可以划分为很多类,数量真是不可胜数。将生物简单划分为动物、植物或者鸟兽虫鱼显然是笼统而错误的。几代生物学家经过研究分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界、门、纲、目、科、属、种作为生物分类等级的标准。其中,最上层的是界,最下层的是种。

有翅亚纲的常见种类

蜻蜓目常见的昆虫是蜻蜓。蜻蜓属于大中型昆虫,有2对发达的翅膀和长长的腹部,经常盘桓在草丛、河流上空,伺机捕捉猎物。

直翅目昆虫体形较大或中等,有2对翅,前翅狭长,稍硬,起保护作用,叫作“覆翅”;后翅膜质,常呈扇状折叠。多数种类后足很发达,善跳跃。腹端有尾须1对。常见的种类有蟋蟀、蝗虫、蝼蛄等。

蟋蟀

半翅目昆虫通称“蝽”,身体扁平。有2对翅膀,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或退化,平时平覆在体背上。多数种类近后足基节处生有挥发性臭腺的开口,遇到敌人时能放出臭气。

鳞翅目昆虫一般都有2对翅,均是膜质。身体上覆盖着细密的鳞片,“鳞翅”即由此得名。鳞翅目昆虫的成虫主要为蝶类和蛾类,幼虫叫毛虫。

鞘翅目昆虫通称“甲虫”,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甲虫的大小、形态不一,身上覆盖着硬硬的甲壳。世界上已知的甲虫约有35万种,中国已知的约有7000种。

膜翅目昆虫大多有2对翅,均是膜质,如蜜蜂、黄蜂。蚂蚁也属于膜翅目昆虫,只不过除了有生育能力的雌蚁(交配后翅膀脱落)和雄蚁,其他蚂蚁的翅膀都退化了。

双翅目昆虫有2对翅,前翅膜质,后翅已经退化成平衡棒。常见的有蚊子、苍蝇、牛虻等。

隐翅目昆虫不能飞行,有发达的长足,擅长跳跃,如跳蚤。这类昆虫一般爱吸食血液。

脉翅目昆虫的前、后翅均为膜质,翅膀微微透明,分布着网状的脉络。停歇的时候背向上拱着,像屋脊似的,大多是益虫,如草蛉、蝶角蛉等。

昆虫的“语言

人类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交流、沟通,昆虫之间是以什么方式进行沟通的呢?其实,昆虫之间的沟通方式可多啦,声音、气味、动作等,都是它们交流的方式。下面,我们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深情的呼唤

炎热的夏季,我们经常能听到蝉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扯着嗓子,一刻都不停歇。一般认为,这是雄蝉在寻找配偶。雄蝉腹部有个发声器,能够发出高亢尖厉的声音,来吸引雌蝉。一旦雌蝉慕“声”而来,雄蝉就会降低音量,发出“求爱宣言”:“好姑娘,嫁给我好吗?”雌蝉就会发出低低的回应声。不过,因为雌蝉没有发声器,发出的回应声特别低,人耳听不见,所以人们称雌蝉为“哑巴姑娘”。依靠声音进行交流的昆虫还有很多,蝗虫、蟋蟀、蝈蝈儿、纺织娘等都是优秀的“歌唱家”。

优美的舞蹈

“啊,好大一片花呀!”一只出来侦察的蜜蜂情不自禁地感叹。可它虽然能发出“嗡嗡嗡”的声音,却不会利用声音来传递消息,怎么办呢?山人自有妙计!小蜜蜂采了一些花粉,急急忙忙飞回巢穴,在伙伴们面前跳起舞来。

原来,蜜蜂是通过跳舞来表达蜜源的地点、距离的。如果蜜源在蜂巢百米以内,侦察蜂就会在蜂巢上交替着向左或向右爬行,跳起“圆圈舞”。如果蜜源在百米以外,侦察蜂就会跳起“8字舞”,动作越快、转弯越急,表示距离越近;动作越慢、转弯越缓,表示距离越远。

熟悉的味道

小小的蚂蚁既没有高亢的嗓音,又不会跳优美的舞蹈,那它们之间是怎么交流的呢?我们观察蚂蚁时,经常看见蚂蚁之间互碰触角,它们是在打招呼吗?其实,蚂蚁是在靠碰触角来判断对方身份。如果对方身上的味道与自己所在群体的独有味道一样,那对方就是自己的伙伴;反之,就可能是敌人了。蚂蚁身上的气味其实是一种 蚁激素,它们一边爬行,一边分泌激素,食物越多的地方,分泌的激素越多,其他蚂蚁便能循“味”而来,将食物搬回洞中。

昆虫的“语言”真是奇妙!

熟悉的味道

昆虫住在哪里

昆虫是地球上分布区域最广的动物,白雪皑皑的高山上、烈日炎炎的沙漠里、水流潺潺的江河中、绿意浓浓的草原上……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那么,昆虫有自己的家吗?它们都住在哪里呢?

居无定所

很多昆虫,尤其是成虫,没有固定的家,就像流浪汉一样。一般情况下,哪里有食物,哪里就是它们的家。花丛中、绿草间、树叶上,经常可以见到蝴蝶、瓢虫、天牛、花金龟等。不过你用不着可怜它们,因为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这些随遇而安的昆虫,就喜欢这样漂泊不定的生活,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

栖息的蝴蝶

筑巢而居

不同的昆虫个性不同,有喜欢独来独往的,也有喜欢群居的。群居的昆虫大多生活在巢穴中,如蚂蚁、蜜蜂、白蚁等。蚂蚁的巢穴建在地下,设施完善,如同一座微型城市。蜜蜂的巢穴有的建在土中,有的挂在树上,有的建在植物丛中。白蚁的巢穴建在林间或草丛中的空地上,如同一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巍峨挺立。

待在地下

不少昆虫的幼虫和成虫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比如蝉。蝉的幼虫住在土中,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饿了就贪婪地刺吸植物根部的汁液,累了就休息,它们才不会管树木的死活。将要羽化时,它们就会在黄昏或夜间钻出地表,爬到树上,开始另一番生活。

寄居于农作物

很多昆虫寄居在农作物上,饿了就啃食植株的茎叶或果实,饱了就趴在植株上美美地睡一觉。这些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家伙,是人人厌恶的害虫。如豆象虫,从破蛹而出时算起,一生的时间基本都是在大豆植株上度过的。

寄生在皮肤上

捉虱子

并不是所有昆虫都能自力更生,某些昆虫必须寄生在其他动物身上才行。寄生虱就是最常见的寄生昆虫之一。寄生虱常寄生于人类、家畜、鸟类等恒温动物的皮肤上,以啃食皮屑、羽毛,或者吸食寄主的血液为生。它们身材微小,要拨开动物的毛发仔细观察,才能找到一点儿蛛丝马迹。寄生虱令人讨厌,对于人类来说,摆脱它们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个人卫生。(www.xing528.com)

以水为家

很多昆虫以水为家,如负子蝽、龙虱、长须水龟甲等。

生活在水中的昆虫大多很闲适,每天除了“游泳”,就是捕食微生物、啃食水草。龙虱体长一般在3.5~4厘米,看上去黑乎乎的,后足侧扁并长有长毛,是游泳高手,也是贪吃鬼,只要有食物,就会不顾一切地拼命食用,经常撑得几乎漂不起来。不过作为水中居民,这点儿小问题难不倒它们。它们的尾部能产生气体交换泡,可以在水下进行气体交换。

寄生在其他昆虫的幼虫体内

还有一些昆虫寄生在其他昆虫的幼虫体内,如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蜂是蜂类的一种,身材微小,寄主多是其他有翅昆虫的幼虫。寄生蜂幼虫孵化后,就以寄主的脂肪和体液为食,待其长大后,寄主就只剩下空壳了。

寄生蝇可寄生在大多数昆虫的幼虫体内。寄生蝇的寄生方式多样,其中蚴生型寄生蝇的寄生方式最有趣,幼虫被产在寄主经常出没的地方或者寄主的食物上,一旦寄主与之接触,这些幼虫就急忙贴附在寄主身上,然后在寄主体壁上钻个洞,倒挂金钩,悬进寄主体内,开始寄生之旅。

千奇百怪

下雨的时候,蜜蜂会躲在巢内不外出,以免被雨水淋湿翅膀。如果蜂巢被大雨淋坏了,蜜蜂可怎么办呢?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会收拢翅膀、仰起头部,摆出一副虔诚仰视天空的姿态,仿佛在祈求老天爷别再下雨了。其实,蜜蜂做这个动作是为了让雨水从身上流走。

争抢地盘

为了争抢地盘,不同种类的昆虫之间经常发生打斗事件。天气炎热的夏天,大树会分泌出一层薄薄的树脂来。树脂是很多昆虫都喜爱的食物,所以,树脂周围常常聚集着四五种昆虫,如独角仙、飞蛾、象鼻虫、大胡蜂等。这些昆虫都虎视眈眈地盯着树脂最充足的地方,希望在那里住上一段日子,于是它们不约而同地争抢起来。最后胜利的昆虫占据了最佳位置,失败的昆虫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昆虫吃什么

昆虫们都是美食家,各有不同的饮食嗜好,有的专门吃荤,有的专门吃素,还有的讲究荤素搭配……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蝇

它们爱吃荤

蜻蜓和螳螂是典型的荤食主义者,无肉不欢。不过,二者的“吃肉”方式有点儿不一样。

蜻蜓喜欢主动出击。它们经常盘桓在半空,用圆鼓鼓的大眼睛搜索着猎物,一旦发现目标,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上去,一口将其吞噬。

与雷厉风行的蜻蜓相比,螳螂更喜欢以逸待劳。它们大多静静伏在草丛里,一动不动,与周围的颜色融为一体。一旦不知情的猎物从它们面前经过,它们就会立刻精准地扑向猎物。很多警惕性不高的小昆虫,就此命丧螳螂之口。

像蜻蜓、螳螂这样的荤食主义者还有很多,如马蜂、食虫虻、中华虎甲等。

另外,我们不要忘记食腐昆虫哟,它们也是地地道道的荤食主义者。食腐昆虫指的是以食用其他动物的遗体为生的昆虫。这类昆虫被誉为“地球的清洁工”。

如果没有它们每天不停地食用动物的遗体,地球将变成一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堆。

还有专门吸血的昆虫,最常见的当然是令人生厌的蚊子了。这类昆虫都有一个长长的口器,如同针头一样,扎进人或者其他动物的皮肤里,吸出血液,填饱自己的肚子,催熟自己的卵。吸血昆虫是很多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者。

与荤食主义者恰恰相反,素食性昆虫严格控制着饮食,一点儿荤腥都不沾,大多食用植物的茎、叶、果、汁液、花蜜等,小部分喜欢吃藻类、苔藓类等。

如果你认为素食性昆虫都清心寡欲,那你就大错特错啦!为了争夺食物,素食性昆虫也会动用武力。夏天的傍晚,在树木流出汁液的地方,经常能看见独角仙和锹甲虫为了争夺汁液最充沛的地盘而发生“战争”,二者的“武功”不相上下,经常斗得两败俱伤,一个失去了犄角,一个损失了大颚。

奉行素食主义的昆虫还有蟋蟀、蜜蜂、蝗虫、蚜虫等。

它们爱吃素

蜜蜂采蜜

它们爱吃素

它们的食物很特殊

有一些昆虫的食性很奇特,它们以粪便为食,和食腐昆虫共同被称为“地球的清洁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蜣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屎壳郎”。蜣螂将粪便滚成球,贮存在挖好的坑洞中,饿了就啃几口,困了就依偎着粪球睡一觉;即使产卵,也是将卵产在粪球里,可谓一生都离不开粪球。

拟寄生物通常将自己的卵产在其他昆虫的卵、幼虫或者蛹的内部或者表面,其幼虫出生后,就取食寄主的血肉,直到将寄主吃得只剩下一个空壳。拟寄生物通常都比寄主小很多。寄生蜂就是拟寄生物的一种。

寄生物昆虫与拟寄生物昆虫一样,也是寄生在寄主的身体内部或表面,取食寄主的血液、皮屑或毛,但不杀死寄主。跳蚤和虱子就是寄生物。

你知道吗

大部分昆虫都是通过气门呼吸的,可这并不包括在水中生活的昆虫。为了适应水中环境,水中的昆虫掌握了很多呼吸的窍门。有一些昆虫长着针状的呼吸管,能够刺入香蒲、菅茅等水草中,汲取里面的氧气。所以这些昆虫根本不用浮出水面呼吸,只要有水草,它们就不会窒息。

许多素食昆虫都是害虫

昆虫特征大盘点

有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虫种类有几百万种,目前已记录的约有92万种。小小的、不起眼儿的昆虫,都有些什么特征呢?一起来看看吧!

蝶蛹

小身材,大作用

首先,昆虫的身材都很娇小,它们藏在花朵里、树叶下、草丛间,一眼望去,根本看不见,因此它们不易被天敌发现,小身材无形中成了昆虫躲避天敌的有效武器;其次,昆虫身材小,吃得就少,只需一点点食物就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的运作;最后,小身材占用的生存空间较少,弹丸之地即可安家,如一棵大树上可以生活上百种昆虫。

便捷的飞行器

很多昆虫都有轻盈的翅膀。一旦遭遇天敌,它们就立刻扇动翅膀,飞离险地,逃到安全的地方。安全的时候,昆虫还可以依靠翅膀,飞来飞去,寻找食物,比慢吞吞地爬行快多了。

硬硬的外壳

蝗虫

多数昆虫有硬硬的外壳,保护着柔软的内部器官。这层外壳,其实是昆虫的外骨骼,坚硬,组织细密,既能反射阳光,维持体温,又能减少身体内部水分的蒸发。就如同一部空调,维持着昆虫体内的温度、水分平衡,让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胃口好,吃嘛嘛香

昆虫的胃口好极了,树叶、花草、蜜汁、露水、腐烂的动物尸体……它们都可以吃得津津有味。在昆虫看来,任何东西都是美食,它们当然就不会饿肚子啦!而且,昆虫的口器也随着进化而发生了变化,很多昆虫由食用固体食物逐渐演变成食用液体食物,扩大了食物范围。

产卵大王

昆虫是动物界名副其实的产卵大王。它们依靠多如繁星的卵,来对抗自然的淘汰。比如白蚁蚁后,在交配成功后,只要条件适宜,它就会不停地产卵,它的卵多如牛毛。即使这些卵有一半不能孵化,剩下的一半,我们也几乎数不过来。

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昆虫能保持亿万年不灭,与它们超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关。它们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使自己的身体发生变化。比如,为了更好地捕捉食物,螳螂的前肢进化成生有倒刺的“镰刀”;为了自由地呼吸,生活在水中的昆虫进化出各种适应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

昆虫是利用空气的高手,它们体内接收空气的器官非常发达,即使外界的空气非常寒冷,这些器官也能高效利用空气中微薄的热能,保证血液的缓慢流动,从而维持温暖的体温,让身体进行基本的机能活动。

很多昆虫都会大变身,如蝴蝶、蛾、苍蝇等,它们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昆虫在变身的各个阶段,所需的食物、环境各不相同,这减少了同类之间对食物、地盘的争抢,扩大了生存空间。

神奇的变身

昆虫的天敌

昆虫虽然数量众多,但大多身材娇小,攻击能力弱,一旦遭遇其他动物的袭击,很容易丧生。那么昆虫的天敌都有哪些呢?

啄木鸟

食虫动物

与昆虫同属节肢动物门的蜘蛛,最喜欢捕捉肉嫩味美的昆虫了。它们常常在屋檐下、树枝间编织一张黏黏的网,一些飞行的昆虫一不小心撞在网上,就被粘住了,成为蜘蛛的美食。庄稼里、草丛间,我们经常能看到蹲伏的青蛙和蟾蜍,它们在守株待兔呢。一旦有昆虫飞过,它们就会飞速伸出长舌头,将昆虫卷进嘴里。很多蚊子就在不经意间成了它们的腹中餐。很多鸟类也是昆虫的天敌。如啄木鸟喜欢吃吉丁虫、天牛,大山雀喜欢吃松毛虫、蚂蚁、刺蛾幼虫。燕子、戴胜、杜鹃、伯劳等,也都喜食昆虫。

食虫动物还有很多,如刺猬、蝙蝠、蜥蜴、壁虎、食蚁兽等,可见昆虫的生活真是危机重重。

千奇百怪

为了验证蝉是不是聋子,曾经有人将两门土炮架在大树下放炮,可是蝉却不受影响,照唱不误。所以该人认为蝉是聋子。其实,蝉不是聋子,只是它的听力范围与人的不一样。

病原微生物

昆虫也会生病哟!很多病原微生物都会威胁到昆虫的生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昆虫一旦感染,轻则染病,重则丧命。

相煎何太急

不同种类的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比如七星瓢虫最喜欢吃蚜虫了,棉蚜、桃蚜、豆蚜……各种蚜虫,来者不拒。赤眼蜂、平腹小蜂则喜欢寄生在其他昆虫的卵内,将卵啃食得只剩下外壳。有时,有些同种类昆虫之间也会自相残杀,它们只管填饱肚子,才不在乎被吃掉的是哪个亲人。唉,同是昆虫,却如此相残,真让人有种“相煎何太急”的感慨!

食虫植物

很多昆虫以植物的茎、叶、果、花蜜等为生。可以说,植物是昆虫的大粮仓。不过,有一些植物不想坐以待毙,它们秘密修炼武器,举起了反抗的旗帜,如猪笼草、捕蝇草、瓶子草等。

瓶子草有一个吸收营养的器官——捕虫笼,这是它们对付昆虫的秘密武器。捕虫笼呈圆筒状,笼口有一个盖子,笼内储有危险的消化液。一些不知深浅的小昆虫误以为鲜艳的笼口是鲜花,纷纷过来采食花蜜。岂料笼口非常湿滑,根本站不住脚,小昆虫就一头栽进消化液里,成为了瓶子草的养料。

五花八门的防身术

世界这么大,天敌这么多,昆虫该怎么保护自己呢?在不断逃跑的过程中,昆虫创造出了五花八门的自卫本领,并将这些稀奇古怪的本领发展成本能,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逃走或者藏起来

很多昆虫在进食和休息的时候都是小心的,它们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感知周围的环哪怕有一丝风吹草动,它们也会扇动翅膀或足,立刻逃离。

不过,有些昆虫感觉到危险时不会逃走是立刻藏到树叶底下,直到敌人离开才出来如象鼻虫。

我的血很难吃

瓢虫的血液有一种难闻的气味

瓢虫个子小小的,飞行速度也不快,鸟类只要扇动几下翅膀就能追上它们。如果靠速度逃跑,瓢虫一丝胜算都没有。不过,鸟类不爱吃瓢虫,因为瓢虫一感觉到危险,就会条件反射地出血。它们的血液有难闻的气味,而且口感很糟,会让鸟类不自觉地将它们吐出来。

注意,我有毒

有些昆虫为了抵御敌人,会将自己修炼成毒虫。一些昆虫可以自己制造毒素,一些昆虫可以从寄主植物那儿获得毒素,并将毒素藏在身体里。当受到威胁或惊扰时,它们的毒素便会通过腺体渗到身体表面,然后突然挥洒到空气中,或直接对准攻击者猛烈喷射。比如,某些斑蝥能产生有强烈刺激性的斑蝥素;虎凤蝶的幼虫在受到侵犯时,会伸出臭角,并发出臭气,捕食者无法忍受这种味道,就会灰溜地撤退了。

我会装死

花蚤的自卫方式别具一格。一旦遭遇强大的敌人,逃生无望,它们就会松开花枝,将腿蜷到身体下面,从高空直接掉下去。捕食者往往被花蚤的“自杀”惊住,进而兴趣全无,转去捕捉别的猎物了。其实花蚤“自杀”是假象,它们不过是用装死来保护自己而已。

当然,花蚤装死自保的方法只能对付只吃活昆虫的动物,一旦遇到连死昆虫也吃的动物,花蚤就无能为力了。

自割保命

爬行动物壁虎在遇到天敌时,会断尾自救,这种本领叫自割。昆虫中的衣鱼也会这种保命方式。为防止蜘蛛等天敌的捕食,衣鱼停歇时会有意地摆动尾梢,使天敌将注意力集中到尾梢上来。当尾巴被抓住,分节的尾毛就会断掉,身体便乘机逃脱。

我有泡沫帐篷

沫蝉小巧玲珑,是昆虫中比较弱小的种类。为了保护自己,沫蝉支起了泡沫帐篷。沫蝉的肛门分泌物与腹部腺体分泌物形成混合液体,再由腹部特殊的瓣引入气泡,液体就会形成一堆泡沫,如同帐篷一样,将沫蝉包覆起来。这种泡沫,除了能遮掩沫蝉的身形,还能保持它们体表的湿润。

伪装大师

昆虫界一点儿都不缺伪装大师,如果你在树林里看见一段小竹枝、一片花瓣或一枚枯叶竟然会无风自动,甚至可以飞、可以跑,千万不要惊讶,因为动弹的根本就不是植物,而是昆虫。如果发现自己的花招儿被识破了,这些昆虫就会赶紧想办法逃之夭夭。

这种靠模拟其他生物来保护自身的生态适应现象,叫拟态。

吓人有高招儿

很多弱小的昆虫会把自己伪装成强大而有攻击力的动物,让敌人心生畏惧。

鳞翅目中有一个眼蝶科。这一科属的蝴蝶的翅膀上都长着环形斑纹,乍一看去,好像是瞪圆的眼睛。蛱蝶科中的猫头鹰蝶翅膀上的眼斑,与猫头鹰的眼睛非常相似,“瞪”得圆溜溜的,带着狠戾的光芒,很多小型鸟类远远一见,立刻就被吓跑了。

蜂蝇个头儿不大,身体呈黑褐色,腹部有橙黄色横带纹,全身披有金黄色绒毛,跟雄性蜜蜂长得很像。很多捕食者因为害怕雄性蜜蜂的蜂刺,而不敢招惹它们。蜂蝇就这样顶着雄性蜜蜂的头衔,得意地徜徉在花丛间。

还有一种蝇叫食蚜蝇,腹部有醒目的黑黄相间的条纹,长得像黄蜂一样。很多食虫动物都将它们当成性情暴虐的黄蜂,躲得远远的。其实食蚜蝇一点儿杀伤力都没有。

我有保护色

有些昆虫没有毒液、不会模仿,就藏身在与自己体色相近的环境中,让敌人看不见自己。绿色螳螂喜欢生活在绿草和树上;褐色螳螂多生活在褐黄色的物体周围;竹节虫能完美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菜粉蝶的蛹,会根据蛹化地点的颜色而调整自身的颜色。

世界离不开昆虫

昆虫生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树上、水里、土壤中、岩石缝隙内……随处可见。其中的害虫简直让人忍无可忍,它们占据地盘、啃食植物、制造噪音、传播疾病……人们恨不得它们立即消失了才好。

如果昆虫消失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植物离不开昆虫

尽管有些昆虫是植物的死对头,但也有不少昆虫是植物的好朋友。如果没有昆虫,植物将无法传粉。

昆虫是植物授粉的主要媒介,被称为“自然之翼”。需要异花授粉的植物,绝大多数是靠昆虫传粉的。蜂是最重要的传粉者。蜂的体表覆盖着绒毛,在采食花蜜的过程中,蜂不可避免地将沾染在绒毛上的花粉带到不同的花朵上。蝶爱吃花蜜,常流连在不同花朵之间,使花粉得到融合。蛾是夜间活动的昆虫,采食夜间开放的花朵的花蜜,帮助这些花传粉。

很多双翅目昆虫也是传粉小使者。

动物离不开昆虫

动物和昆虫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自然界中,生物间存在着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些有关系的生物串联起来,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就像一条链子一样,一环扣一环,哪个环节也不能少。

如果没有昆虫,植物不能传粉,就不能再繁殖,最终会大面积死亡;植食性动物因此没有了食物,也会慢消亡;而食肉的大型动物,如狮子、老虎等,也会因为植食性动物的消亡而逐渐灭亡。

人类离不开昆虫

处在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难道也离不开昆虫吗?当然。

很多人都知道:如果没有昆虫,我们就再也穿不到柔软光滑的丝绸衣服了,因为蚕吐出的丝是制作丝绸的原料;如果没有昆虫,我们就再也穿不到锃亮的皮鞋了,因为某些蚜虫瘿中的鞣酸,是制造皮革不可缺少的原料;如果没有昆虫,我们就再也吃不到香甜的蜂蜜了,因为会酿蜜的蜜蜂已经消失了;如果没有昆虫,我们就会失去很多珍贵的药材……

显然,没有昆虫,数不清的植物、动物都将面临灭顶之灾,地球将变得荒芜凄凉,人类自然也无法生存了。

昆虫研究室—昆虫竞赛

现在我们知道了,昆虫家族的成员虽然大多都是小个子,但各有各的特色,本领也都不差。那么,如果在昆虫界举行一些竞赛,哪些家伙能脱颖而出呢?

高音冠军竞争者

雄性非洲蝉是鸣声最响亮的昆虫之一,它们唱歌时的最高音量能达到100分贝,已经属于重度噪音污染了。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它们非常喜欢搞大合唱。

速飞健将

南美洲牛虻平时都懒洋洋地停在牛身上或者趴在树上,很少飞行。不过,当雄性牛虻看到心仪的雌性牛虻时,会以约72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向对方。

蜻蜓也不差。它们结构精致,飞行技艺十分高超,速度惊人。一到夏秋,雨前雨后,它们常常成群结队,犹如战斗机群在编队飞行。

谁能比我重热带雨林中的巨人甲虫,成虫体重可达100多克,是昆虫中当之无愧的大块头。这种甲虫头部有“Y”形的触角,飞行时会发出玩具直升机升空的声音。

巨人甲虫

体长冠军

竹节虫大多长得又细又长,其中体形最长的要数尖刺足刺竹节虫了。这种竹节虫不包括伸开的腿,从头部到腹部末端的长度可达33厘米。尖刺足刺竹节虫还是拟态高手。

速跑能手

澳大利亚虎步甲的奔跑时速可达42千米,是跑得最快的昆虫。这种昆虫外表威武、性情凶猛,经常捕食其他小昆虫。

虎步甲

跳高大师

跳蚤和沫蝉都是跳高冠军的有力竞争者。跳蚤能跃起相当于它们身长350倍的高度。而几毫米长的沫蝉的后腿肌肉十分发达,能在1秒钟之内释放肌肉内的所有能量,瞬间跃起约70厘米。

吓人的长“舌头”

马达加斯加长喙天蛾有一个超长的口器,能伸进大彗星兰将近40厘米深的蜜管内采蜜。这种蛾大多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上,津巴布韦和马拉维也有少量分布。

模仿达人

雌性燕尾蝶能通过30多种方式模仿其他种类的蝴蝶,而且,它们不光能模仿形态,还能模仿气味呢。

燕尾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