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蝶蛾王国揭秘:昆虫百科第三章

蝶蛾王国揭秘:昆虫百科第三章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Part3第三章蝶蛾王国最美的昆虫—蝴蝶如果要评选世界上最美丽的昆虫,估计所有人都会为蝴蝶投上一票。大部分凤蝶的后翅生有修长的尾突,以燕凤蝶最为突出。除两极外,凤蝶的足迹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凤蝶的幼虫非常聪明,化蛹时会远离寄主植物,并伪装成枯叶或者树枝。曙凤蝶蛹玉带凤蝶幼虫蝴蝶之王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堪称“蝴蝶之王”。

蝶蛾王国揭秘:昆虫百科第三章

Part3 第三章 蝶蛾王国

美的昆虫蝴蝶

如果要评选世界上最美丽的昆虫,估计所有人都会为蝴蝶投上一票。当蝴蝶张开美丽的翅膀,轻颤着柔弱的触角,在花间轻盈起舞时,连花朵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蝴蝶的外形

蝴蝶属于鳞翅目昆虫,除了南极洲外,几乎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蝴蝶的两只复眼圆滚滚的;棒状的触角如同小天线,支在头顶上;长长的嘴巴只在吮吸花蜜的时候才伸出来,平时都卷起来;6条细长的足,支撑着纤细的身躯;身躯上长着美丽的翅膀。

最美的器官

蝴蝶的翅膀阔大、色彩斑斓,飞舞时上下扇动;静止时收拢,立在背上。无论是动还是静,蝴蝶的翅膀都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蝴蝶的翅膀上覆盖着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排列组合起来,形成彩色的图案,仿佛给蝴蝶穿上了好看的纱裙。这件“纱裙”因富含脂肪, 还不怕雨淋呢。 不同种类的蝴蝶,翅膀的颜色、图案都不一样。

蝴蝶的一生

蝴蝶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

蝴蝶的卵不大,在植物叶子上常常能看到,这些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卵外面裹着一层蜡质外壳,能锁住卵内的水分。蝴蝶的幼虫和爸爸妈妈长得一点儿也不一样,大多是肉虫,少数是毛毛虫。经过几次蜕皮后,幼虫就会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大多是植物叶子的背面,然后吐丝,将自己悬挂在叶下,直接化蛹,无茧。蛹成熟后,蝴蝶成虫就会破蛹而出。刚钻出来的成虫还很虚弱,翅膀湿漉漉、软塌塌的,根本飞不起来,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干燥、硬化才行。这是蝴蝶最脆弱的时候,它们一点儿自保能力都没有。当翅膀完全舒展开后,蝴蝶就可以翩翩起舞了。

虽然蝴蝶宝宝们很多都是害虫,但长大变成成虫后,心灵也随着外表变美了。成虫大多吸食花蜜,是传花授粉的好手,受到人类的热烈欢迎。

蝶中大个子—凤蝶

全世界有上万种蝴蝶,不同种类的蝴蝶有不同的美:有的端庄优雅,有的灵动活泼……根本无法确定哪一种类的蝴蝶是最美的。不过,我们可以确定哪一种类的体形是最大的,那就是凤蝶。

金凤蝶

美丽的蝶中巨人

凤蝶是鳞翅目凤蝶科蝶类的总称,一般为大型昆虫。

凤蝶的翅膀炫目多彩,大多在黑、白、黄的底色上,装饰着红、蓝、绿等色彩的斑纹或者斑块。某些种类,如金斑喙凤蝶,翅膀上还带有灿烂的金属光泽。大部分凤蝶的后翅生有修长的尾突,以燕凤蝶最为突出。

除两极外,凤蝶的足迹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不过,大多时候,它们都生活在比较温暖的地方,如我国云南地区。在清冷的早晨和宁静的黄昏,我们经常能见到凤蝶穿行于花间。

挑食的幼虫

凤蝶的幼虫非常挑食,除了芸香科植物的叶子,其他植物的叶子基本都不吃,偶有几个种类会食用樟科、伞形科、马兜铃科等植物的叶子。为了满足宝宝挑食的嘴巴,凤蝶妈妈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本领,能一边飞行一边探测周围的环境,发现合适的植物,就会落下来,用能分辨气味的前足摸呀摸,一旦确定此植物是芸香科的,就立即将卵产在叶子上。如果发现此植物气味不对,凤蝶妈妈会毫不犹豫地离开,继续下一轮探索。

曙凤蝶

凶残而又聪明

凤蝶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卵圆圆的,常见于芸香科植物的新芽、嫩叶、叶柄或嫩枝上。幼虫孵化后,就会不断取食植物的器官。如果食物不够,它们甚至会吃掉一起出生的兄弟姐妹。

凤蝶的幼虫长得有点儿丑,刚出生时体表光滑,好像一坨鸟粪;一些稍微好看一些,体表呈鲜艳的绿色,并带有红色、蓝色或者黑色的警戒色。受到惊扰或威胁时,幼虫会散发臭气自卫

凤蝶的幼虫非常聪明,化蛹时会远离寄主植物,并伪装成枯叶或者树枝。因为蛹期它们很脆弱,如果仍留在寄主植物周围,就会被天敌毫不留情地吃掉。凤蝶破蛹还挑时辰呢,大多选择在湿度较高的早晨,以避免翅膀快速干枯,影响飞行能力。

曙凤蝶蛹

玉带凤蝶幼虫

蝴蝶之王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堪称“蝴蝶之王”。它们对环境很挑剔,只生活在新几内亚岛东部,十分珍稀,属于濒临灭绝的物种。雌蝶翅展可达31厘米,翅膀呈褐色,有白色斑纹,身体呈乳白色,胸部局部有红色的绒毛。雄蝶较为细小,翅膀也呈褐色,有美丽的斑纹,腹部呈鲜黄色,有自己的地盘,常常会为保护领地而战斗。

这种凤蝶喜欢生活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在早上或黄昏时最活跃。和其他蝴蝶相比,它们飞得更高,在寻找食物或产卵时会降落到距地面几米高的地方。它们爱吃花蜜,也吃大木林蛛,甚至还吃一些小型的鸟。

其他种类

天堂凤蝶又叫琉璃凤蝶、英雄凤蝶,是澳大利亚国宝。它们身形优雅,翅形优美而巨大,全身黑天鹅绒质的底上闪烁着蓝色的光泽,谁见了都会为其倾倒。

如果你看见一只蝴蝶身上带着荧光,正在优美地滑翔,但是速度不快,那它很可能是荧光裳凤蝶。这种蝴蝶的特征是:成虫的后翅在逆光时会闪现出珍珠般的光泽。

曙凤蝶多生活在山区。雄蝶翅膀正面黑得发亮,后翅背面下半部有红色大斑;雌蝶的翅膀背面下半部也有红色大斑,但颜色稍浅。

抗打击的蝴蝶—斑蝶

斑蝶体形较大,常穿着以黑、白色为基调的“外衣”“外衣”上饰有白、红、黑、青、蓝等色彩的斑纹,部分种类具有灿烂耀目的紫蓝色金属光泽。

青斑蝶

主要特点

斑蝶喜欢在日光下活动,飞行缓慢。很多种类具有难闻的气味,能避免鸟类及其他食肉昆虫的袭击。它们的身体和翅膀都比较结实有力,它们头、胸受到到挤压或打击后,存活时间比其他类型的蝴蝶长。

黑脉金斑蝶

黑脉金斑蝶又称“帝王蝶“君主斑蝶”。黑脉金斑蝶的个头儿虽不是最大的,但它们的本领可一点儿都不差。它们是地球上唯一的迁徙性蝴蝶。北美洲的一些黑脉金斑蝶会于8月至初霜时节向南迁徙,并于春天向北回归,它们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同族也会定期迁徙。

除了能迁徙,它们还有毒。它们在幼虫时期啃食一种叫马利筋的有毒植物,让毒素在身体里不断累积。当长成成虫时,毒素已经遍及翅膀和腹部。不知情的鸟类吃下它们会立即中毒,甚至死掉。不过也有很多鸟,如白头翁、蓝头松鸦等,会撕掉它们的翅膀和腹部,然后吃下没毒的部分。

蝶中仙子—蛱蝶

蛱蝶属于中大型的蝴蝶,不同的种类,颜色有很大差别:赤蛱蝶、孔雀蛱蝶和豹纹蛱蝶等颜色亮丽;丝纹蛱蝶、枯叶蝶等颜色暗淡。

6条腿的“两面派”

蛱蝶有个别称叫“四足蝶”,因为它们看上去只有4条腿,很多人因此不承认它们是昆虫。蛱蝶感到非常委屈,因为它们也有6条腿,只是2条前腿高度退化,基本看不见而已。

不同种类的蛱蝶,模样也不同,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同时拥有3种以上的色彩,有的颜色非常单一。不过,蛱蝶的翅膀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正面色彩较亮丽,背面色彩更暗淡,是标准的“两面派”。。翅膀背面暗淡的色彩,是蛱蝶的一种自卫手段。蛱蝶休息时,翅膀紧收竖立,藏起正面,露出背面,瞬间隐藏起艳丽的颜色,将自己变得毫不起眼儿,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以躲避天敌搜索的眼睛。

蛱蝶的一生

蛱蝶妈妈在产卵前,会仔细挑选一株丰美多汁的植物,然后将卵产在这株植物的叶子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幼虫就出世了。蛱蝶的幼虫一般多刺,头部有分叉的突起物,刚出生时经常聚在一起吃东西,渐渐长大后,出生地周围的植物不够吃了,它们就会分开,去寻找新的食物源。

当幼虫储备了足够的能量后,就开始化蛹。蛱蝶的蛹一般都是头朝下、尾朝上挂在植物的叶片下面的,一阵微风吹来,就会晃啊晃,好像挂在屋檐下的小灯笼

在蛹中完成身体转化后,蛱蝶成虫就会破蛹而出。刚出蛹的蛱蝶是脆弱的,翅膀微湿,软软的,要晾干后才能飞行。

枯叶蝶

蛱蝶明星

在嘴尖爪利的鸟面前,柔弱的蝴蝶简直不堪一击。不过,大多数孔雀蛱蝶都能逃过鸟的追捕,它们的秘密武器就在翅膀上。孔雀蛱蝶的4只翅膀上各有一个巨大的眼斑,仿佛大型猛禽的眼睛,闪着狠戾的光芒,很多小鸟来不及细看,就被吓跑了。

丧服蛱蝶的翅膀主体是红褐色的,边缘为白色或黄色。人们根据其形态及颜色给它们取了这个晦气的名字。

枯叶蝶是蝴蝶中最厉害的拟态高手。当它们停落在没有叶子的树干上时,就与真的枯叶一模一样,甚至连叶子上的霉斑、蛀孔,也能模仿得惟妙惟肖。

蛱蝶的亲戚——珍蝶

在蝴蝶王国中,珍蝶有很多亲戚。之前它们是蛱蝶家族的成员,后来才被分出去。此外,它们似乎跟斑蝶也有血缘关系,成虫长得和斑蝶很像。所以人们又称珍碟科为斑蛱蝶科。

珍蝶

珍蝶哪里寻

小小的珍蝶对环境要求挺高的,它们主要生活在南美洲和非洲,有少数种类能在大洋洲看到。在中国,想寻觅珍蝶的身影可不像寻觅凤蝶那么容易,因为中国已知的珍碟只有1属2种,即苎麻珍蝶和斑珍蝶。

长什么样

珍蝶的块头一般都不大,前面的翅膀又窄又长,后面的翅膀相对要短,腹部细长,前足退化,中后足的爪不对称。它们的翅膀大多数是红色、褐色或黄色的。一些种类的翅膀边缘常常排列着其他颜色的斑纹,好似漂亮的裙摆镶边。一些种类的翅膀竟然是透明的,还有的的种类身体有金属光泽。

更有趣的是,雌性珍碟还会变身。它们交尾后,腹部末端会长出三角形的臀套。

珍蝶的卵细长,卵面上长着10余条隆线。幼虫身体上有很多小刺。蛹是圆锥形的,头胸部背面有小突起,总是悬挂在植物上。

喜欢模仿

珍蝶都是慢性子,飞行的时候慢悠悠的,一点儿也不慌乱。它们和斑蝶有着不解之缘,不仅外表长得像,习性也相似,比如它们也有迁徙的习惯,也爱成群地落在小树上休息。

虽然珍蝶不是模仿斑蝶,就是模仿蛱蝶,但它们身上也有被其他蝴蝶所羡慕并争相模仿的地方。原来,珍蝶是保命行家,当遇到敌人时,珍蝶能从胸部分泌出有臭味的黄色汁液,这常常让敌人胃口大减,甚至落荒而逃。

我们知道,荨麻上面长着很多小毒刺,人稍稍一碰,就麻痒难忍。不过珍蝶很奇特,它们偏偏就喜欢在荨麻植物上产卵、给宝宝安家。

不同地区的珍蝶,习性也不一样,尤其是在吃的方面。非洲的种类比较挑食,主要吃西番莲植物。南美洲的种类则胃口很好,几乎所有植物都能成为它们的美食

定居中国的种类

斑珍蝶的翅膀是棕色的,上面有黑色的斑纹。前翅外缘中上部有浅黑带,中室内有2个横斑,中室外4个斑排成1列,中室下方有3个斑;后翅外缘带宽,内侧呈锯齿状,带中央有1列淡棕色圆点,翅面散生小黑斑。

苎麻珍蝶的翅膀是橙黄色或褐色的,边缘有宽的黑色带,黑色带外缘是锯齿形的的。苎麻珍蝶很惹人厌,它们的幼虫喜欢聚集在一起吃荨麻的叶肉,常常弄得荨麻千疮百孔。除了荨麻,苎麻珍蝶幼虫还爱折腾苎麻、醉鱼草、茶树等植物。

定居中国的种类

大翅膀拖着小身板——环蝶

阳光照在森林里,暖洋洋的,几只粉蝶正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而在高高的树木顶端,竟然飞着几只像鸟一样的蝴蝶,它们叫环蝶,这种蝴蝶极少飞近地面。

不过,并不是所有环蝶都在高树上生活,喜欢在花草丛中流连的也不少。

雄性更美丽

环蝶的翅膀很大,身体很小,翅膀上常有圆形的斑纹,故而得名。它们似乎不喜欢艳俗的色彩,所以打扮得很朴素,颜色多为黄褐色或灰褐色,色彩多数暗而不艳,少数种类具有蓝色斑纹。

然而,朴素并不代表丑陋。就拿雄环蝶来说吧,它们翅上的鳞片有微细的嵴,可分解并反射光线,从而使某某些种类的翅膀呈现出虹彩光泽的蓝色。相比之下,雌环蝶蝶模模样样就没这么耀眼了,尽管它们的翅膀更宽,但颜色很暗。

蝶中小家族

在蝴蝶王国中,环蝶远称不上大家族。根据记载,全世界约有80种环蝶,中国有10多种,广东是环蝶的福地,有9种。

环蝶大多生活在野外的密林、草丛或阴湿的环境里。一般在早晨或黄昏时更容易看到它们的身影。

环蝶幼虫身体上长了很多毛,以植物为食。这些小家伙是优秀的织工,常织成一个公用的网,然后待在里面生活、化蛹。

环蝶中的明星

箭环蝶又叫路易箭环蝶,身体呈褐黄色,前翅正面翅尖部颜色淡白,前后翅周边有一圈黑斑,翅的腹面中部有一纵列红褐色圆形斑。雌蝶翅膀上的斑纹比雄蝶的更大、颜色更深。

箭环蝶是森林的精灵,常常在树荫、竹丛中穿梭飞行,有时候上百只聚集在一起。它们浩大的声势既能形成一道美景,又能令人心生恐惧。因为成虫密集说明幼虫也不少,而其幼虫是有名的贪吃鬼,能将整条沟谷的树叶吃光。

彩蓝斑环蝶的身体和翅膀都是深褐色的。翅圆形,正面中央有大块彩蓝色斑纹,反面外缘形成浅色带,后翅浅色带内上、下各有一个月食形斑纹。这种蝴蝶无论是观赏价值还是收藏价值都很高。

斜带环蝶有“丛林之王”的美誉,十分珍贵。它们的翅面底色为深褐色,前翅中间位置有宽大的黄色斜带,顶角有小白斑,背面有两个圆形大眼斑。

串珠环蝶全身呈棕褐色,前翅外端呈浅黄色,后翅正面中部有若干不明显的圆斑点排成一列,仿佛一串黄色珍珠,故而得名。

箭环蝶

千奇百怪

某些环蝶是“毒虫”,身上的毒毛能让人的皮肤发疹。但这些种类在南美洲很受欢迎,尤其是在珠宝行业。当地人也将其用在灯罩、图片及镶嵌托盘上当装饰品。

闪闪发光的精灵——闪蝶

在蝴蝶王国中,闪蝶科是一个小家族,只有几十种,多分布在南美洲热带雨林地区,少数分布在北美洲南部。尽管“人丁单薄”,闪蝶却很有名气。

蝶中维纳斯

如果在蝴蝶王国选美的话,闪蝶一定是最有实力的选手之一。要知道,它们的学名来自希腊语,是美神维纳斯的名字,由此可见它们有多美丽。在任何博物馆或蝴蝶展览厅里,闪蝶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闪蝶属于大型蝴蝶,最小的闪蝶翅展有7.5厘米左右,最大的则超过20厘米,它们的飞翔能力很强,漂亮的翅膀闪耀着蓝色、绿色、紫色的光泽,如梦似幻,宛若精灵。不过并非所有的闪蝶都能闪烁。

闪蝶

知名种类

闪蝶科中比较著名的品种有海伦娜闪蝶、太阳闪蝶、月亮闪蝶、梦幻闪蝶、蓝闪蝶等。

海伦娜闪蝶又叫光明女神闪蝶,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蝴蝶,它们的翅膀大而华美,翅膀展开最长可达10厘米。雄蝶比雌蝶漂亮得多,翅膀上闪烁着金属般的蓝色、绿白色或橙褐色光泽,宛若蔚蓝的大海上涌动着朵朵浪花,十分壮观。

太阳闪蝶又叫太阳女神,体形很大,最大翅展可达20厘米,整个翅面的色彩和花纹犹似日出东方、朝霞满天,极为绚丽。

月亮闪蝶又叫月亮女神,和太阳闪蝶相反,它们的整个翅面颜色清幽,仿佛月亮的清辉洒遍大地。

幼虫也很美

昆虫的幼虫大多很丑,有的肉乎乎的,有的一身乱毛,有的颜色黯淡,而闪蝶的幼虫却很美。它们的身体细长,中部稍大,上面装点着红褐、黄褐、黑褐的明亮斑纹,尾巴上还有叉,尾叉常高高翘起,显得十分高傲。

你知道吗

闪蝶美丽、神奇,自然很受人类的青睐。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发生以及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这些可爱“精灵”的栖息地正在遭到严重破坏,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种类已经濒临灭绝。

为什么能闪光

为什么很多闪蝶的翅膀能闪光呢?这得归功于它们翅膀独特的结构。

当我们用手捉蝴蝶时,手上会粘一些“粉末”,这些“粉末”其实是蝶翅上的鳞片。闪蝶的鳞片在结构上比一般的蝴蝶复杂得多,是由多层立体的“栅栏”构成的。当光线照射到闪蝶翅膀上时,翅膀会产生折射、反射和绕射等物理现象,进而闪烁出彩虹般的绚丽色彩。

雌雄同体——皇蛾阴阳蝶

森林中,一只小蜥蜴发现了几只蝴蝶正在不远处,它悄悄地靠近蝴蝶,准备大饱口福。谁知,就在离蝴蝶六七米时,它嗅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吓得赶紧掉头跑了。

原来,这几只蝴蝶是皇蛾阴阳蝶,毒性可大啦。

外貌特征

皇蛾阴阳蝶最大的特点是:它们双翅的形状、色彩和大小各不相同,看上去像是被拼凑起来的蝴蝶。更离奇的是,它们的一只翅膀是雌性的,另一只翅膀是雄性的,阴阳合一,所以才有了“阴阳蝶”这个名字。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蝴蝶王国中,没有谁能比皇蛾阴阳蝶更独特了。皇蛾阴阳蝶是蝴蝶世界里最稀少的一种,据说,在一千万只蝴蝶中才能发现一只。

苦恼真不少

尽管能享受独特带来的宠爱,可皇蛾阴阳蝶的苦恼更多。首先,由于两只翅膀的形状不同,它们无法像其他蝴蝶那样自由飞行,只有空羡慕。

第二,它们的生命十分短暂,变成成虫后,只能活6天左右。唉,真是“红颜薄命”啊!幸运的是,它们身上有毒素,能让很多敌人敬而远之,若是不慎中了它们的毒,可能连两天都活不了。

雌雄同体

蝴蝶王国有那么多成员,为什么皇蛾阴阳蝶可以拥有差别巨大的翅膀呢?科学家也很好奇,所以一直在研究这种小“怪物”。有研究称,由于蝴蝶的性别是由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决定的,若在受精卵早期细胞分裂时,因意外导致一半发育成雄性,一半发育成雌性,这样,一只蝴蝶就会变成一半雄、一半雌的“雌雄嵌合体”,也就是雌雄同体。

你知道吗

毒蝶属是蛱蝶科中的一个家族,喜欢在热乎乎的地方逍遥飞行,主要分布在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这一家族物种繁多,很多成员能互相模拟,鳞片中含有毒素,甚至能吓走燕雀和蜥蜴。

最珍贵的绢蝶——阿波罗绢蝶

你知道最早被列入国际保护条约的昆虫是什么吗?没错,答案就是罗绢蝶。此蝶数量稀少,是最早《华盛顿公约》的昆虫,仅分布在我国新疆和欧洲一些地区。

阿波罗绢蝶

蝶中仙子

神话故事中,天上的仙女常常穿着轻纱飞舞。阿波罗绢蝶的翅膀一点儿不比轻纱逊色,绢蝶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在蝴蝶王国中,阿波罗绢蝶属于中等身材,翅展50~80毫米,双翅薄而轻,前翅较圆,呈白色,翅表有许多黑点、灰白斑,翅尖往往是无鳞透明的。翅膀上的这些斑点的形状、密度及强度常随产地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后翅通常有显著的鲜红色斑点。触角呈灰白色,伴有浅黑色环带。

耐寒小勇士

温暖时节,我们常常在花园里、田野中、树林附近看到蝴蝶翩翩起舞。可谁在冰天雪地里见过蝴蝶的踪影呢?估计大家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但我们不能因此断定所有的蝴蝶都怕冷,绢蝶就是耐寒小勇士。

和其他绢蝶一样,阿波罗绢蝶个性孤傲,不喜欢去暖和的地方跟其他蝴蝶比美、凑热闹,而是喜欢生活在高山附近。它们常常在雪线上活动,飞翔时紧贴地面,飞行缓慢,好像在悠然自得地赏雪。不幸的是,正因为它们飞得太慢,警惕性太低,所以很容易被捕捉到。

导致阿波罗绢蝶濒危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人类的过分采集与贸易,还有酸雨侵袭、城市化加剧等。

阿波罗绢蝶的一生

别看阿波罗绢蝶长大后很漂亮,它们小时候可是丑八怪。当它们还是卵时,长得又扁又平,表面上有许多排列整齐的颗粒状的微小突起起。幼虫身体比较粗壮,模样凶悍。身披黑色或深蓝色的外衣,衣服上点缀着黄色或红色条纹,还有很多小刺。变成蛹后,身体大约21毫米长,暗褐色,带有光泽,上面覆盖着灰白色的粉末。

当在蛹房子待足时间后,阿波罗绢蝶就会破壳而出。起初它们很娇弱,翅膀湿乎乎的,没法儿飞翔,遇到敌人爬不动也躲不及,所以这一阶段对它们来讲最危险了。当翅膀变干变硬后,它们就可以自由飞翔,尽情地享用花蜜了。当寒冬将要来临时,它们的生命便走到了尽头。

模样似蛾的蝶——弄蝶

蝴蝶王国开大会,与会成员个个身姿曼妙。忽然,主持人裳凤蝶看到角落里躲着一只肥胖的蛾子,准备飞过去将其赶走。不过待凑近时,裳凤蝶又改变了主意。原来,这只“胖蛾子”是不折不扣的蝴蝶——弄蝶。

似蝶又似蛾

难怪裳凤蝶会看走眼,弄蝶长得实在是太像蛾子了。你瞧,它们个头儿不大,身材短粗且鳞毛密布,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翅膀的颜色多为暗黑色或棕褐色,少数种类为黄色或白色,看上去十分朴素,丝毫没有其他蝴蝶艳丽。

弄蝶的触角棍是棒状的,端部尖细弯曲如钩,这是它们最典型的特征。

和其他蝴蝶一样,多数弄蝶静止时,前翅都是上举的。但也有些种类,比如玉带弄蝶,休息时偏偏像蛾子一样,将翅膀展开。看来想一下子把弄蝶和蛾子区分开,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

生活习性

别看弄蝶身体短粗,可它身手却不凡。成虫飞行时速度快,动作滑稽,好像在急速跳跃一样。由于翅肌发达,它们每小时能飞行约32千米,真是不可小觑。

成虫威武,幼虫本领也不差。幼虫以豆类及禾草类植物为食,它们吃东西前,会把叶子切开,继而将叶子卷折成“小屋”,之后便躲在里面享受逍遥的生活。

重口味的玉带弄蝶

玉带弄蝶生活在海拔不高的山区,喜欢在花间流连飞舞,比较常见。它们的上翅表面两端有白斑,下翅表面中央有一条宽横带白斑,展翅时有一条白色的横带贯穿翅膀,故而得名。别看玉带弄蝶动作挺优雅,可它们有个习惯却很怪异,那就是吃动物排下的粪便。

遭人恨的香蕉弄蝶

糟糕,香蕉园里有虫害了!好多香蕉叶都打了卷,叶苞伤痕累累,叶片残缺不全。原来,罪魁祸首是香蕉弄蝶。

香蕉弄蝶分布在我国的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喜欢生活在芭蕉属植物附近。成虫全身呈黑褐色,头、胸部密生褐色鳞片,触角呈黑褐色,近膨大处呈白色,前翅中部有黄色长方形大斑纹2个,近外缘有1个较小的黄色斑纹,后翅为黑褐色,前后翅缘毛均呈白色。

香蕉弄蝶的幼虫是害虫,幼虫孵化后,就把叶子卷起来,躲在其中,早、晚和阴天时会伸出头吃附近的叶片。农民伯伯恨透了香蕉弄蝶幼虫,便请来赤眼蜂帮忙。赤眼蜂能寄生在蝶卵中,从而将幼虫消灭在萌芽中。

不过香蕉弄蝶也有好的一面,不论成虫还是幼虫,都是不错的中药材。若利用得当,它们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你知道吗

缰蝶也叫澳洲弄蝶,产于澳大利亚北部,仅1属1种。它们长得很像蛾子,最突出的特征是雄蝶后翅具有翅缰,和前翅的抱缰器相连接,以便在飞行时前后翅保持一致。它们喜访花,常在马缨丹上取食。

蝶中小精灵—灰蝶

在美丽的蝴蝶种族中,有这样一群小精灵:它们身材小巧,身姿轻盈,喜欢在阳光下起舞,喜欢贴近地面飞行。这群小精灵就是灰蝶。大家千万不要被这个名字给骗了,灰蝶其实有很多种颜色,可漂亮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蝶中小精灵吧。

身材小,本领大

灰蝶属于小型蝶,大多数灰蝶的翅展仅2厘米左右,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将它们吹个跟头似的。绝大多数灰蝶的分布 蓝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它们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并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反应灵敏。一旦所处环境变了,它们就立刻迁移,毫不留恋。因此,在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灰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被作为生态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

亮丽的外形

灰蝶翅膀的正面常呈红、橙、蓝、绿、紫、翠、古铜等色,并带有微微的光泽,非常好看。更奇特的是,灰蝶翅膀的背面一般都呈灰暗的颜色,并带有暗色斑点或条纹,与正面形成鲜明对比。很多灰蝶的后翅上有眼斑或者斑带,这些是用来吓唬敌人的武器。雄性灰蝶前足退化,翅膀颜色大多比较艳丽;雌性灰蝶前足完好,翅膀色彩较雄蝶暗淡。

常见的种类

常见的灰蝶种类有银灰蝶、蓝灰蝶、橙灰蝶、蚜灰蝶、苏铁小灰蝶等。

银灰蝶翅正面多呈银白色,颜色单纯而有光泽,反面的颜色与正面不同;蓝灰蝶翅面呈蓝色,飞行迅速;橙灰蝶尤其喜欢访花,雌性和雄性外貌差别较大;蚜灰蝶又叫棋石灰蝶,幼虫以蚜虫为食,是蝶中幼虫的好榜样;苏铁小灰蝶吃苏铁,是害虫,它们有时会把苏铁的新叶吃个精光。

灰蝶幼虫

蚂蚁当保镖

灰蝶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看起来好像鼻涕虫,身体扁平,一点儿也不好看。

灰蝶幼虫身体软弱,也没有什么防身的武器,一不小心就会被捕食者吃掉。为了能平安长大,它们“雇”了数不清的保镖——蚂蚁。原来,灰蝶幼虫的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蜜露,而这是蚂蚁最爱吃的“糖果”。为了能随时吃到甜滋滋的“糖果”,蚂蚁就主动担负起了保护灰蝶幼虫的任务。

家族庞大的蝶——蚬蝶

“脑袋小,触角长,披着彩衣采花忙。停时姿态酷似蚬,飞时迅速惹人羡。”这首儿歌说的便是蚬蝶。你是不是觉得蚬蝶长得跟灰蝶很像?这就对了,蚬蝶曾经是灰蝶科昆虫,后来才被分出去,成为独立的一族。

蚬蝶家族

蚬蝶家族比较庞大,全世界已记载约1300种,中国约有20多种。

蚬蝶展开双翅,一般长20~65毫米,多数在40毫米以下,翅膀的颜色以红、褐、黑为主,饰有白色斑纹,且两对翅膀正反面的颜色和斑纹都对应相似。多数种类无尾状突起,少数种类有尾突。

蚬蝶的卵长得很像微型馒头,“馒头”表面有一些微小的突起。幼虫长着一个大脑袋,浑身生着细毛,又短又扁,酷似灰蝶幼虫。蛹是缢蛹(蛹以腹末臀棘附着于物体上,胸腹部间缠以1根丝,蛹体斜立),短粗钝圆,生有短毛,常常寄生在紫金牛科、禾亚科、竹亚科植物的枝叶上。

热爱阳光的“蚬”

在蝴蝶王国中,没有谁比蚬蝶更喜欢阳光了。每当天气晴朗之时,它们便在阳光下肆意飞舞。它们飞行时速度很快,很难被捕捉到,不过由于体力有限,往往飞不远便会停下来歇一歇。大家见过蚬吗?市场或餐桌上的蚬半张着两扇硬壳,中间鲜美的肉若隐若现。蚬蝶休息时,就常常半舒展着4只翅膀,模样像极了蚬,因此人们才给它们起了这个名字。

蚬蝶是爱运动的小虫,很多种类即使在花、叶上休息时,也不得闲。一会儿转身朝这边看,一会儿转身朝那边瞧瞧,好像在寻找更舒的休息场所,又好像在观察周围的环境,以防敌人突然来袭。

蝶中乐师——七弦琴蚬蝶

七弦琴蚬蝶是一种头小、长触角的蝴蝶,身姿优雅又美丽,两侧翅膀多为单色,一侧为淡粉色,一侧为浅蓝色,腹部嫣红,翅膀花纹为黑色竖纹,飞翔时暗纹抖动,色泽雅致,很像中国古老乐器——七弦琴,故被我国学者命名为“七弦琴蚬蝶”。

七弦琴蚬蝶不光长得像乐器,它们的习性也像。首先,翅膀摆动起来恍如琴弦在颤动,其次,据说此蝶天生具有节奏感,遇见自己喜欢的音乐,就会随之翩翩起舞。

深谷精灵——白带褐蚬蝶

这种蝴蝶的翅膀底色为褐色,前翅中间有一条白色的斜带条纹;翅膀边缘有白色的细毛。雌雄异形,雄蝶较小,前翅外缘直;雌蝶较大,前翅外缘呈圆弧状。成虫平时栖息在深山大沟和阴湿的山谷中,待够了就去阳光下飞舞一阵。

7月时节,在四川峨眉山报国寺附近可以见到这种蝴蝶。

千奇百怪

蝴蝶中,有一些种类的翅膀竟然是透明的。这些蝴蝶主要分布在美洲的巴拿马到墨西哥之间。它们的翅膀薄膜上没有鳞片,所以可以轻易地“隐身”,令敌人难以觉察。

有护身符的蝶——眼蝶

一只饥肠辘辘的小鸟看见远处的花丛中隐约停着一只蝴蝶,这下有东西吃了。当小鸟就要接近那只蝴蝶时,突然看到了蝴蝶翅膀上又圆又大的黑眼睛,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凶恶的光芒。吓得小鸟扑腾一下窜上了天空,逃命去了。其实,这是只眼蝶,小鸟是被眼蝶翅膀上的“假眼”给蒙蔽了。

长纹黛眼蝶

如何辨认眼蝶

眼蝶属于中小型蝶,幼虫呈褐色或绿色,有小而分叉的尾状附器。成蝶身体细瘦,头小,翅膀通常以灰褐、黑褐色为基调,伴有黑、白色的斑纹。眼蝶的前足退化,呈毛刷状,折在胸下,不能用以行走,雄性的只有1节,雌性的4~5节,无爪。

眼蝶的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不明显。前翅呈圆三角形,中室为闭式,翅展5~6厘米,有较醒目的眼状斑或圆纹。

有“假眼”的蝶

眼蝶是一种非常好辨认的蝶,因为在它们的翅膀上,有很多非常醒目的眼状环形斑纹,眼蝶也因此而得名。这些眼状斑纹被称为眼蝶的“假眼”。可别小看这些“假眼”,它们可是眼蝶的“护身符”。在“适者生存”的大自然中,这些“假眼”能够帮助眼蝶吓唬或诱惑敌人,使得眼蝶在危急关头化险为夷。

眼蝶的种类

眼蝶家族已知的种类约有3000个,它们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中国已知的有260多种,大型的代表有宁眼蝶、白斑眼蝶、彩裳斑眼蝶、凤眼蝶等。颜色较鲜艳的有蓝斑丽眼蝶,闪紫锯眼蝶、蓝穹眼蝶等。眼蝶的寄主植物多为禾本科植物,有的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少数属食羊齿类植物。

“贵妇”藏眼蝶

在眼蝶家族中,藏眼蝶总把自己打扮成“贵妇”模样,不信,你去观察观察。藏眼蝶的前翅端半部呈黑色,有斜列的几个淡黄褐色纹路,后翅隐约可见黑色斑纹。翅膀的反面呈灰白色,分布着黑褐色的斑纹,后翅亚外缘有6个黑色圆斑。从藏眼蝶“衣着”的整个色彩搭配上看,它们跟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有着同样的色彩喜好。藏眼蝶分布于我国河南、宁夏、陕西、甘肃、湖北、西藏等地。

生活在高处的多眼蝶

俗话说,站得高望得远。不知道多眼蝶是不是因为这个而选择住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多眼蝶成虫多活动在海拔700~2000米的草灌丛中,喜欢停留在树干上,1年生1代,7、8月繁殖旺盛。多眼蝶翅展55~60毫米,体翅呈暗褐色。雌性个头儿较大,翅色淡,前翅黄色斑纹较雄性清晰。

素淡的蝴蝶—粉蝶

夏日的午后,天气炎热,很多小昆虫都躲到叶子下面纳凉去了。只有粉蝶,不仅不怕热,还在菜园中、花园里翩翩起舞。

红襟粉蝶

主要特征

粉蝶通常为中型或小型,色彩较素淡,一般为白、黄和橙色,并常带有黑色或红色斑块。前翅呈三角形,后翅呈卵圆形。

粉蝶成虫虽然美丽迷人,但是它们的幼虫却为害蔬菜和果树。

菜青虫

菜粉蝶与“不肖子”(www.xing528.com)

菜粉蝶体态轻盈,双翅呈白色,带有黑色斑块或者黑色脉纹,覆有细密鳞片。这些白衣精灵喜欢生活在油菜、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周围,是传花授粉的好手。人们喜欢菜粉蝶,却对它们的幼虫——菜青虫,恨之入骨。菜青虫全身青绿,背部有一条细细的黄线,两侧有小黑点。这种肉乎乎的青虫子能在一天之内,将一棵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子啃食得只剩叶脉。

黄粉蝶

黄粉蝶与幼虫

黄粉蝶双翅嫩黄,姿态优雅,如同一朵飞舞的小黄花,非常美丽。黄粉蝶家族中,每个种类都有标志性的黄翅膀,翅膀上一般有黑色或者暗灰色斑块。

黄粉蝶幼虫和菜粉蝶幼虫一样,是臭名昭著的农业害虫,主要以豆科和鼠李科植物为寄主,十分贪婪。它们吃呀吃呀,当终于吃不动的时候,就会在植物叶片下化蛹,然后等待化蝶的那一天。

其他种类

钩粉蝶在蝴蝶家族中算是比较长寿的,成虫阶段可达9~10个月,其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冬眠。雄蝶呈淡黄色,雌蝶略微偏绿。

红襟粉蝶的翅膀大部分是白色的,前翅顶角及脉端为黑色。它们喜欢栖息在湿润的草地、林地、河堤、沟渠、沼泽附近。

报喜斑粉蝶前翅正面是黑色的,后翅正面的翅基为红色;双翅外缘为黑色,散布着白点;臀区为黄色。

蝶蛹

钩粉蝶

我们和蝴蝶不一样—蛾

蛾和蝴蝶都有大翅膀和长触角,看起来很像,但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它们的区别大着呢。

腹部不同

蝴蝶的腹部纤细、少毛,且它们体态优雅,身姿轻盈;蛾的腹部短粗、多毛,使它们看起来胖乎乎的,似乎很笨拙的样子。当然,这个区别只是一般性的,凡事总有例外,有的蝴蝶也是小胖子,而有的蛾则体形苗条。

翅膀不同

蛾与蝴蝶同属鳞翅目,翅膀比较相像,都分前、后翅,都覆盖着细密的鳞片。不过,蛾的翅膀色彩大多暗淡,不如蝴蝶的亮丽。

蛾翅与蝶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静止时的姿态上。蛾静止时,双翅平放;蝴蝶静止时,双翅并拢,竖立在背上,露出细长的腹部。

蛾静止时,双翅常平放

触角不同

蛾的触角大多是羽毛状的,也有呈丝状或栉状的。羽毛状的触角就像鸟身上最匀称、最轻柔的腹羽,“蛾眉”指类似羽毛状触角的眉毛。这些与蝴蝶的棒状触角有很大不同。

雄蛾的触角是它们寻找伴侣的秘密武器。到了恋爱的季节,雌蛾会释放一种激素,吸引单身的雄蛾。雄蛾通过触角,探测空气中的激素,一旦“嗅”到爱的味道,就会不顾一切地去追寻雌蛾。

你知道吗

蛾在夜间飞行时,一般是靠月光等光线来调整方向的。它们始终保持让月光投射到眼睛中固定的部分,这样,只要没有障碍物挡住月光,它们就能依据月光,顺利飞行。当出现火焰等光源时,蛾误以为那是月光,就会绕着这些光源飞行,圈越绕越小。最后,蛾就会把自己绕进火里。

长喙天蛾

我们长得也不赖

很多人认为蛾没有蝴蝶漂亮,这是不对的。有的蛾足以跟蝴蝶相媲美,甚至有的蛾比蝴蝶还漂亮。

蝶蛾属中大型蛾类,腹部纤细,触角呈棍棒状,翅膀宽大,有白色或橘色的斑纹,前翅通常有伪装色,后翅有亮丽的色彩或者斑斓的金属光泽,非常美丽。蝶蛾也像蝴蝶一样,喜欢在白天活动。

燕蛾是蛾中的明星,它们通常个头儿很大,长着长尾巴,有的种类颜色绚丽,喜欢在白天活动。日落蛾又叫马达加斯加燕蛾,与凤蝶非常相似,主要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地区。与其他一些蛾不同,日落蛾翅膀上的虹彩部分并没有色素,其色彩源于能散射光的缎带般的鳞片。

此外,天蛾、大蚕蛾也很美丽。

为蛾正名

提起蝴蝶,人们就会竖起大拇指,说出无数赞美之词;提起蛾,人们就会撇撇嘴,露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同样都是鳞翅目昆虫,人们对待蝴蝶和蛾的态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呢?

也许是因为蛾大多都在夜间出现,悄无声息地盘桓在花丛间、树林里、灌木丛中或者人类居住的地方,看起来鬼鬼祟祟的,因而非常引人反感。

不过蛾也有高大的一面。有的蛾终生热爱光明,敢于追逐理想;有的能产丝,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有的喜欢传播花粉,深受植物的喜爱……

隐身高手—尺蛾

有的尺蛾长得胖乎乎的,看起来笨拙可爱;也有的身材比较纤长、细弱。它们的翅膀又宽又薄,一阵微风吹过来,翅膀就会轻轻颤抖。尺蛾是隐身高手,我们往往走到它们的旁边,也寻不到它们的踪影。

样子有点儿像蝶

尺蛾又叫尺蠖蛾,它们的翅膀有的暗淡,有的鲜艳,很多人都误认为它们是蝴蝶。它们大多在夜间活动,仅有少数几个种类在白天活动。尺蛾触角多呈丝状,口器发达,雌性和雄性长得很像,但有些雌性翅膀退化,不能飞行。

大名鼎鼎的幼虫

尺蛾因它们的幼虫——尺蠖而得名。形似小枝或叶柄,是昆虫界的拟态高手。尺蠖爬行时,身体一屈一伸,仿佛在用大拇指和中指丈量路程,又像一座小拱桥,非常有趣。

尺蠖表里不一,看似滑稽可爱,实际上喜欢吃嫩叶、嫩芽和花蕾等,危害果树、茶树、桑树及棉花等,是世界著名的害虫。

飞行能力差的蛾—蚕蛾

我们平时见到的蛾,大多在空中上下翻飞,大有“广阔天空任我遨游”的架势。但有一种蛾,天生飞行能力差,即使用尽全力扑棱翅膀,也飞不高、飞不远,有的甚至已经失去了飞行能力。这种蛾就是蚕蛾。每当其他种类的蛾从上空飞过时,它们只能抬头羡慕地看一眼,然后迅速低下头去,继续忙着孕育下一代。

蚕茧

会吐丝的幼虫

蚕蛾是鳞翅目蚕蛾科昆虫的总称,它们的幼虫是会吐丝的蚕。大部分种类的蚕蛾被人工饲养。传说在上古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收集蚕蛾的卵来培育,可见蚕蛾与人类关系的悠久。

蚕蛾的一生

蚕蛾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

蚕蛾的卵与蝴蝶的卵不一样,蝴蝶的卵都是裸露的,而蚕蛾的卵都裹着一层非常有韧性的壳。而且,蚕蛾的卵呈椭圆形,略扁,一端稍尖,一端钝圆。刚产下时是淡黄色的,卵形饱满。随着卵的发育,卵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渐渐被消耗,卵壳中央会微微凹陷。

蚕蛾的幼虫刚出生时小小的,遍体长有黑褐色的硬毛,乍一看,跟蚂蚁似的,所以此时的蚕叫“蚁蚕”。从钻出卵壳开始,蚕就不停地进食,“沙沙沙”,不一会儿,它们就能啃光一片手掌大的叶子。在成长期间,蚕的体色逐渐转成青白色,并进行数次蜕皮。

幼虫通过进食积攒足够的营养后,就开始化蛹。它们先吐丝,结出一个纺锤形的茧来包裹自己己的身体。过两三天,蛹会蜕皮一次。刚蜕皮的蛹是白色的,后来渐渐变成深褐色,即我们在菜市场见到的蚕蛹。蚕蛹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非常高。

成虫就是我们叙述的主角—蚕蛾。蚕蛾破蛹而出后,就急急忙忙爱侣交配,不吃也不喝。其实,蚕蛾的嘴巴已经退化了,无法进食,摄取不到营养。所以,它们就趁着身体里还有储备能量的时候,赶紧繁育后代。不久,蚕蛾爸爸和蚕蛾妈妈身体里的养分耗费光了,就会悄悄地死去。

蛾中贵族—大蚕蛾

如果在蛾中选美的话,那么大蚕蛾家族一定会名列前茅;即使它们中的某个种类拿了冠军,对手们也不会感到意外。

大蚕蛾幼虫

蛾中贵族

大蚕蛾别名凤凰蛾,是名副其实的蛾中贵族。这从以下两点可以看出。首先,大蚕蛾体形巨大,翅展数厘米,前翅呈三角形,某些种类的后翅上还有尾突;其次,大蚕蛾色彩艳丽。蛾类大多色彩暗淡、单调,大蚕蛾却给自己套上了艳丽的“外衣”,有黄色、橙色、绿色、红褐色等,翅膀上还带有夸张的斑纹。

乌桕大蚕蛾

区别大蚕蛾的性别主要是依据它们触角的不同,雌性的触角是线状的,雄性的触角是羽状的。大蚕蛾与蚕蛾一样,口器退化,成虫不吃东西,在有限的时间内,它们都靠消耗体内的脂肪来生存。

乌桕大蚕蛾

乌桕大蚕蛾是大蚕蛾科中体形最大的一个种类,翅展一般在18~21厘米,因此又被称为“皇蛾”。在巨大双翅的映衬下,乌桕大蚕蛾那毛茸茸的腹部看起来好像是迷你小香肠。

乌桕大蚕蛾的翅膀大多呈红褐色,布有整齐的白色、紫红色、棕色线条。前、后翅的中央各有一块透明的三角形斑块。前翅有突出的顶角,沿着前翅的边线微微向下弯曲,形成一个圆润的弧度。

乌桕大蚕蛾的性别不仅可以从触角上区分,还可以从体形上区分,雄性的体形与翅膀一般都比雌性的小。

随着环境的恶化,乌桕大蚕蛾栖息的范围越来越小,再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捉,乌桕大蚕蛾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为了保护这种稀有的蛾,我国已经将乌桕大蚕蛾列为国家保护动物。

长尾巴的大蚕蛾

某些种类的大蚕蛾长着漂亮的尾突,常见的有长尾大蚕蛾、绿尾大蚕蛾。

长尾大蚕蛾是在我国比较常见的大蚕蛾。它们的尾突长长的,如同在后翅上挂着2条别致的飘带,随着飞行节奏一上一下地舞动。

绿尾大蚕蛾的翅膀呈淡淡的绿色,尾突虽然不像长尾大蚕蛾的那么长,但却自有一番美丽:清新的绿色,柔软的质感,如同女孩儿纱裙的裙角,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带着一种弱柳扶风的美感。

植物恨死我们了—灯蛾

我们是灯蛾,又叫“扑灯蛾”。从我们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在夜间活动的蛾,最喜欢不顾一切地扑向明亮的光源。这样的下场往往很惨烈,因为有些光是火光,会将我们烧得灰飞烟灭。可是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些光干扰了我们对路线的判断,让我们稀里糊涂地飞进了火坑。

休息方式很特别

其他种类的蛾都不喜欢和我们在一起,因为它们觉得我们的休息方式太奇怪了,既不像它们那样平放双翅,也不像蝴蝶那样竖立双翅,而是将双翅合拢,拱出脊来,看起来就像一本倒扣在桌子上的书。它们觉得我们特立独行,我们认为它们少见多怪,因为灯蛾天生就是这样休息的。

甘蓝夜蛾

特殊的自卫方式

其他的蛾要么翅膀上有吓人的眼斑,要么鳞片带有毒性都竭尽所能地强化自卫武器。我们的自卫方式和它们不一样一旦感到危险,我们就会分泌出一种黄色液体,这种液体有很强的腐蚀性和刺鼻的气味,我们以此驱赶敌人。当然,这是我们大部分灯蛾的自卫方式,还有一些灯蛾另辟蹊径,会发出强烈的爆裂声,来吓退敌人。

我们的自画像

啰啰唆唆地说了一大堆,我们还没好好描述一下自己呢。我们属于中小型蛾,还有少数伙伴属于大型蛾。我们的触角呈丝状或羽状。一般情况下,我们都穿着白色的外衣,外衣上装饰着黑色、红色、黄色的斑纹、斑点。也有某些伙伴的外衣十分鲜艳。

我们最常见的伙伴有红缘灯蛾、人纹污灯蛾、尘污灯蛾、花布灯蛾等。在森林、田地里经常能见到我们的身影。

什么都吃的幼虫

植物那么恨我们,其实都是因为我们的宝宝——灯蛾幼虫。灯蛾幼虫呈黑色或褐色,身体是长圆状的,披满长长的绒毛。宝宝们一点儿也不挑嘴,而且喜欢“聚餐”。它们一聚餐,植物就遭殃了。宝宝们会将植物的叶肉啃食得干干净净,只留下稀疏的叶脉,导致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渐渐枯萎。

除了只吃地衣、苔藓的苔蛾幼虫,其他灯蛾的幼虫都不挑嘴,尤其爱吃玉米、谷子、棉花、高粱、桑树、茶树、柑橘树等植物的叶子。

和蜜蜂很像的蛾—透翅蛾

天气暖了,花朵开了,“嗡嗡嗡”的小蜜蜂来了。它们东飞飞,西飞飞,在花朵间来回穿梭,将采好的花蜜送回巢中。可总有几只“蜜蜂”看上去懒洋洋的,吃饱了就趴在花心上晒太阳。难道蜜蜂中也有懒汉吗?哈哈,你看错了,那不是蜜蜂,而是透翅蛾!

迥异的习性

透翅蛾不仅模样和常见的蛾不同,就连习性也有很大区别。大多数蛾昼伏夜出,在太阳下山后才出来活动,而透翅蛾夜伏昼出,最喜欢在明亮的白天里四处闲逛;大多数蛾具有趋光性,见到暗夜中的光芒会奋不顾身地奔去,透翅蛾却没这习惯,明亮如闪电的光芒也不能打扰它们夜间休息;大多数蛾的成虫不吃东西,不知美食为何物,透翅蛾却是个美食家,专门吃甜津津的花蜜。透翅蛾的这些习性,的确与蜜蜂有些相似,再加上它们以假乱真的外貌及喜欢穿梭于花间的行为,难怪被误认成蜜蜂了。

给透翅蛾画像

透翅蛾体形中等或偏小;腹部黑色,有明亮的红色或黄色横纹;双翅狭长、透明,覆盖着稀稀疏疏的鳞片;触角呈棍棒状,末端还有细细的绒毛。它们这副长相,确实和蜜蜂很相像。

透翅蛾喜欢生活在林区,常见的有白杨透翅蛾、葡萄透翅蛾、栗透翅蛾等。

钻木的幼虫

透翅蛾千方百计地模仿蜜蜂,想将“最勤劳、最无私奉献”的桂冠从蜜蜂手里抢过来,可惜一切努力都被它们的幼虫破坏了。

透翅蛾幼虫长得有点儿像蠕虫,喜欢钻蛀树木,也有部分透翅蛾幼虫喜欢钻蛀植物根茎或瓜果。这些坏蛋在树干内肆无忌惮地蛀食树木的髓部,导致大树内部千疮百孔,大量树液外溢。如果被透翅蛾幼虫危害的时间过长,大树就会变成空心树,树干无法为枝叶传输营养,树慢慢就会枯死。

口器发达的巨蛾—天蛾

蝴蝶世界中有大个子的凤蝶,那蛾的世界中呢?有身材高大的“巨蛾”吗?当然有!那就是天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天蛾的神秘面纱,好好观察一下它们吧。

口器发达的巨蛾

天蛾多生活在植物多的温暖地带,喜欢在黄昏或夜间活动,个别种类也会在白天出现。这种昼伏夜出的习性是大多数蛾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蛾相比,天蛾有两点不一样。

一、天蛾体形巨大,大多呈纺锤状,看起来很强壮;体色比较鲜艳,常见的有绿色或者红色;前翅大而狭长,后翅相对略小一些,翅顶角尖尖的,翅外缘向内斜。

二、很多蛾的口器已经退化,无法进食,在短短十几天的生命中,完全靠幼虫时期吸收的营养来维持生命;而天蛾不一样,它们的口器不仅没退化,而且十分发达,是它们吮吸花蜜的工具。某些种类的天蛾,口器甚至跟身体差不多长,平时蜷曲起来,饥饿时就伸展开来,如同吸管一般,能伸到花蕊最深处。

天蛾幼虫

大多蛾类的幼虫要么体表多暗色刺毛,要么体表少毛色浅,总之,它们都奉行低调原则,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起眼儿,以逃过天敌的搜查。天蛾幼虫可不喜欢躲躲藏藏的生活,它们从来都是高调现身。天蛾幼虫比较肥大,呈圆柱状,有8个腹节,体体表表光 滑无毛,大多披着明绿色的外套,腹节两侧还均匀点缀着深色的点,整体看上去非常显眼。不过,当它们趴在绿叶上时,绿色的身体与叶片融为一体,就很难被被发现了。

天蛾幼虫的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第8腹节背面长着一个高高翘起的“尾巴”,其实这是它们的臀角,是它们表明自己身份的重要标志。

天蛾幼虫还会高调发声呢。它们经常摩擦上颚,发出低低的爆裂声,仿佛在说:“我与那些不会发声的蛾类幼虫不一样!”

鬼脸天蛾

天蛾带给我们的惊奇远不止上面介绍的那些。有一种鬼脸天蛾,模样长得有点儿吓人。它们白天停歇在与翅膀颜色相近的树枝上,胸部背面有骷髅头状的斑纹,乍一看,还以为是画家刻意在它们背上画了一个鬼脸。这种天蛾夜晚好追逐光,会将空气从口器中逼出,发出一种“吱吱”的声音。

喜欢蜜、糖的蛾—夜蛾

你喜欢甜甜的糖和蜜吗?夜蛾可是十分喜欢的。它们只要发现蜜、糖等好吃的,就会毫不犹豫地飞身上前,大口吮吸。不过那些甜甜的物体,常常是人们布下的死亡陷阱。

夜蛾的外形

夜蛾是鳞翅目夜蛾科昆虫的通称,夜蛾科是鳞翅目中种类最多的一科。目前世界已知的夜蛾有2万多种,我国已经发现的有1600种左右。夜蛾中等大小,翅膀颜色暗淡,少数种类的后翅有艳丽的色彩或斑纹。不同种类的夜蛾,触角也不同,有线状、锯齿状、栉状等。夜蛾吸管状的口器非常发达,有些甚至能刺穿果皮,平时卷曲起来,取食时伸直。夜蛾与其他蛾类最大的区别是它们具有长长的下唇须,有钩形、椎形、镰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仿佛是长长的胡子。某些种类的夜蛾,下唇须长得可以向上弯曲到胸背部。

夜蛾只在夜间活动,白天隐藏在阴暗处睡大觉,因此得名“夜蛾”。大多数夜蛾是素食主义者,只喝点儿果汁、蜜露等;少部分夜蛾是肉食主义者,喜欢吃一些小昆虫,比如,紫胶猎夜蛾就喜欢捕食紫胶虫。

四处作恶的幼虫

夜蛾种类繁多,幼虫也多种多样,有黏虫、小地老虎、黄地老虎、棉铃虫等。无一例外,它们都是臭名昭著的害虫。

黏虫什么植物都吃,稻、粟、玉米、棉花、蔬菜、豆类等,都是它们取食的对象。小时候,它们多藏在叶心里,悄悄进行破坏;长大一些后,它们就变得胆大妄为起来,明目张胆地钻出叶心,吃光整个叶片。

黏虫取食叶片,伤害植物的地上部分;地老虎则隐藏在地下,偷偷啃食植物 根茎,导致植物死亡。

能躲过蝙蝠的追捕

夜蛾胸前有个鼓膜器,这让夜蛾能“听”到超声波。当蝙蝠用超声波探测猎物时,夜蛾能轻松听见,及时避开。

夜蛾腿关节上有振动器,也能发出超声波,使蝙蝠的超声波定位发生偏差。

有些夜蛾的身上长有厚厚的绒毛,能吸收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使蝙蝠收不到足够的超声波回声而判断失误。

翅膀带“钩”的蛾—钩蛾

为了让自己与众不同,蛾类真是费尽了心思:有的假装成蜜蜂,有的后翅上长了个“尾巴”,有的留着长长的“胡须” ……钩蛾则在自己的前翅上做文章—它们的前翅长着弯曲的翅尖,如同两个小钩子一般。

独特的外貌

钩蛾喜欢温暖的环境,大多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林地里。除了南美洲,其他地区的热带林区也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钩蛾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翅尖呈钩状,但不同钩蛾“钩子”的弧度略有不同。这些躯体细长的蛾,翅膀颜色都比较暗淡,头部覆盖着鳞片,触角呈线状或双栉状,某些种类的雄性,触角是羽毛状的。

钩蛾

尾巴尖尖的幼虫

钩蛾的幼虫喜欢吃灌木或者大树的嫩叶,刚出生时喜欢聚在一起吃饭,长大一些后就独自觅食了。

钩蛾的幼虫体色较浅,腹部中间的足退化得比较严重,几乎看不见了。这些体表少毛的幼虫,大多长着尖尖的尾巴,并喜欢在休息的时候翘起来,好像在警告别人:“你别过来,否则我用尖尾巴扎你!”这完全是虚张声势,因为钩蛾幼虫的尖尾巴并没有攻击力。

装成枯叶的蛾—枯叶

人们都知道枯叶蝶是模仿枯叶的高手,其实枯叶蛾的模仿水平与枯叶蝶不相上下,只不过枯叶蛾比较低调,通常只在夜间出来活动,所以人们对它们知之甚少。

穿着“毛衣”的“枯叶”

枯叶蛾的翅膀、腹部、胸部、足部都披着厚厚的长毛,如同穿着一件厚厚的毛衣。它们静止时,会把2条前足缩在胸前,剩下的4条足紧紧抱着小树枝,再配上一身“毛衣”,活脱脱一副被冻得抱树取暖的模样。

枯叶蛾的翅膀颜色暗淡,多呈黄褐色、褐色、棕褐色,与枯叶的颜色相近。它们的翅膀上还有类叶的斑纹,休息时合拢翅膀呈脊状,仿佛一片枯叶。更有趣的是,枯叶蛾还会将两个触角并在一起,拟态成叶柄。

枯叶蛾

群居的幼虫

枯叶蛾的幼虫体表多毛,喜欢吃鲜嫩的树叶,是著名的害虫。这些毛毛虫喜欢群居,会合作织成一张丝状的网,挂在植物间,平时就在这张“网床”上休息。

快要化蛹时,幼虫会找个安全隐蔽的叶子,吐丝将叶子黏合成一个圆筒,然后在圆筒内织一个卵状的丝茧,让自己躲在里面化蛹。经过2~4周的孕育,枯叶蛾就破茧而出了。

枯叶蛾幼虫

行动迅捷的蛾—蝙蝠蛾

蝙蝠定位精准、速度迅捷,是很多“听”不见超声波的蛾类最害怕的生物。与蝙蝠有关的任何事物,这些蛾类都避之唯恐不及。有一种蛾却偏偏反其道而行,将自己打扮成蝙蝠的模样。它们以为这样就能扰乱蝙蝠的超声波定位,逃过蝙蝠的追捕呢!

与蝙蝠相似的外形

蝙蝠蛾属于中大型蛾,不同种类翅展也不同,一般情况下,雌性蝙蝠蛾体形比雄性大。

蝙蝠蛾颜色较深,大多呈褐色,体表有长绒毛,飞行速度极快,飞行姿态与蝙蝠相似,喜欢在黄昏时出来活动。暮色中,蝙蝠蛾从半空中一掠而过,还真挺像蝙蝠呢。

虫草蝙蝠蛾

冬虫夏草是珍贵的中药材,你知道这味药材中的“虫”是什么吗?它就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雌性虫草蝙蝠蛾将卵产在草地上,幼虫孵化后,就钻进土里过冬。土壤中的虫草真菌借机侵入幼虫体内,并汲取幼虫体内的营养供自己成长。渐渐地,幼虫体内的组织就被虫草菌丝“吃”光了,只剩下一个躯壳,虫草菌丝壮大成菌核。第二年春夏交替之际,虫草菌核突破幼虫的躯壳,长出一个类似小草的菌柄,藏在满地杂草中。不仔细找,还真发现不了它们呢。

有毒的蛾—毒蛾

蛾类体表鳞片丰富,手指轻轻一碰,就会沾染到绒毛和鳞片,用清水一冲洗,就干净了,并不会引起什么不适。但毒蛾可不能碰!人如果不小心碰到它们,就有可能引发皮炎等疾病。动物如果误食毒蛾的幼虫,就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毒蛾

毒蛾的外貌

毒蛾属于中大型蛾,身体粗壮,多毛,前翅狭窄,后翅稍宽,翅膀颜色暗淡,热带地区的部分种类有鲜艳的颜色,很多雌性的翅膀已经退化,毒蛾多在黄昏和夜间活动。

将毒蛾和夜蛾放在一起,一时间很难区分二者,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毒蛾的绒毛比夜蛾的多,而且大多数毒蛾的尾端有一簇稍长的毛。

谨慎的毒蛾妈妈

该把卵产在哪里呢?毒蛾妈妈四处寻找,想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生下宝宝。最终,有些毒蛾妈妈将卵产在大树或灌木的树皮上,有些不会飞的毒蛾妈妈则将卵产在自己的茧上。选择如此隐蔽的地方,毒蛾妈妈还是不放心,还要在卵堆上覆盖自己的分泌物或腹部末端脱落的绒毛。真是谨慎的好妈妈!

背袋子的蛾——大蓑蛾

飞蛾晚上飞来飞去,累坏了,打算白天好好休息一下,正好看见树枝上有个现成的睡袋,就毫不犹豫地靠了过去。谁知“睡袋”竟然活了,慢慢地爬走了。原来,这“睡袋”其实是一种昆虫——大蓑蛾。

大衰蛾

长得很丑

大蓑蛾又叫大袋蛾、大背袋虫,因为它们一辈子都背着囊生活。

大蓑蛾是蛾中的“丑八怪”。雄性和雌性长得差别很大。雄性为中小型蛾子,翅膀很宽,蛹皮留在囊口。雌性看起来像恶心的蛆虫虫,身体肥大,头很小,没有翅膀,足、触角、口器、复眼都不发达。雌性羽化后也舍不得丢掉蛹皮,仍旧把蛹皮当成房子,一天到晚躲在里面,只露出头和胸,一副不敢见人的样子。

大蓑蛾的幼虫也不比父母漂亮到哪儿去。它们的身体同样肥大,胸足和臀足较为发达,腹足退化为吸盘状。幼虫会吐丝织蓑囊,织出的蓑囊样式千奇百怪,上面总是粘着断枝、残叶或土粒。平时,幼虫就生活在蓑囊里,睡够了,就像母亲一样,把头和胸伸出蓑囊运动。人们根据幼虫古怪的样子,给它们起了很多形象的名字,比如结草虫、结苇虫、木螺、蓑衣丈人、避债虫、背包虫、袋虫、皮虫等。

伟大的母爱

别看大蓑蛾妈妈长得很丑,但是它们的母爱令人动容。对雌性大蓑蛾来说,它们生存的意义和乐趣便是生育下一代。

雌性大蓑蛾羽化后第二天就能交配,交尾一两天后就可以生小宝宝,每只雌性大蓑蛾平均产卵600粒,有的甚至能产3000粒左右。然而,生育对雌性大蓑蛾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它们产完卵后,很快便干枯而死。尽管如此,没有一只雌性大蓑蛾会在产卵时偷懒,它们总是尽可能生最多的卵。

小小贪吃鬼

幼虫从卵中孵出后,就会吐丝了,然后乘着丝随风下垂。当它们飘到枝叶上时,便一刻也不停地开始吐丝造房子。

幼虫都是贪吃鬼,不同年龄段的它们,食谱还有区别呢。刚孵化不久,它们主要吃树叶下表皮和叶肉。它们吃呀吃呀,长得很快,食谱也丰富起来,叶片、嫩梢、枝皮、花蕾、果实……统统不放过,吃光了这棵植物,就转移到旁边的植物上继续吃,似乎永远吃不饱。

罪行累累的蛾——舞毒蛾

说起舞毒蛾,真是恨得人牙根痒痒,这种昆虫犯下了数不清的“罪案”。那么它们究竟做了哪些坏事呢?

长得什么样

我是舞毒蛾的代表。在我们家族中,雄性和雌性长得是不一样的。我是雄性的,所以个头儿较小,约有20毫米长,前面的翅膀是茶褐色的,上面有4、5条波状横带,外缘呈深色带状;相比之下,我的姐妹个头儿较大,体长约25毫米,前面的翅膀是灰白色的,每两条脉纹间有一个黑褐色斑点,腹部末端有黄褐色毛丛。

尽管人类不喜欢我们,叫我们害虫,但我们才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呢。白天,我们喜欢在阳光下成群飞舞,毫无顾忌,所以有了“舞毒蛾”这个名字。

舞毒蛾

成长历程

在舞毒蛾中,雌性行动不便,所以不会主动去找雄性,而是矜持地伏在一个地方释放性信息素,等雄性上门“提亲”。雄性爱运动,对雌性散发的信息素十分敏感,一旦觉察到了,就会积极地作出回应,然后迅速飞到雌性的身边。

雌性喜欢在枝梢、树干、草丛或石块附近产卵。当我还是卵宝宝时,身体是杏黄色的,和数百粒乃至上千粒兄弟姐妹聚集在一起,上面覆盖有很厚的黄褐色绒毛。卵宝宝孵化的时间和温度有关,比如我们的卵块在石崖上,温度较低,孵化的时间就比较晚。刚孵化后,我和兄弟姐妹仍聚集在卵块上,当天气转暖后,就开始吃树上的嫩芽了。

我们越吃越强壮,成熟时体长50~70毫米,头部是黄褐色的,的蛹比较大。们开始化蛹,我和兄弟们的蛹比较小,而姐妹们的蛹比较大。

在蛹房子里待到8月份,我们就会钻出蛹房子羽化,变成成虫。

罪行累累

舞毒蛾的幼虫个个都是大胃王,最喜欢吃叶片,几周内就可把周围的树叶吃光。所以,我们家族的“不光荣事迹”,真是数不胜数。下面我随便挑一件事讲讲。

1995—1996年,我的祖辈向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根河、图里河及得耳布尔等林业区发动攻击,糟了超过7万公顷的林木……

千奇百怪

舞毒蛾幼虫受到震动后会吐丝下垂借风力传播,故又称秋千毛虫。舞毒蛾的卵块在林间的分布有两种类型:高密度时为聚集分布,低密度时为随机分布。舞毒蛾有趋光性,我们可以利用灯光来捕捉它们。

世界性害虫——麦蛾

麦蛾的种类很多,已记载的大概有3700种。它们随遇而安,在世界多数地方都有分布。不同种类的生活方式五花八门。

貌不惊人

有很多害虫品行不良,但总能得到人类的袒护,原因不过是它们长得太美了。貌不惊人的麦蛾自然享受不到这种偏爱。

麦蛾从小到大都与美丽无缘。幼虫是圆筒形的,身披淡白或带红点的外衣,肉乎乎的,没有一根毛,调皮的腹足时而露出时而消失。成虫一般是深褐色的,外衣上有灰色或银色斑纹,前翅狭长,后翅尖突出。

麦蛾

作恶多端

麦蛾是世界性害虫,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麦蛾,作恶的“战场”有所不同。

麦蛾幼虫多在小麦、大米、稻谷、高粱、玉米及禾本科杂草种子内为害,严重影响种子发芽。

黑星麦蛾对果树很感兴趣,比如苹果树、沙果树、海棠树、梨树、桃树、李树、杏树、樱桃树等。幼虫刚孵出后,就迫不及待地转入还未伸展开来的嫩叶中大吃大喝。身体稍大后,便会和几个同伴齐心合力地将叶子卷起来,然后躲在“卷席”里吞吃叶肉,时间长了,叶子就会干枯死亡。其成虫穿黑褐色的外衣,上面带有黑斑。

此外,花生麦蛾的幼虫为害花生、黄豆、绿豆等;桃条麦蛾为害果树;小杨麦蛾为害杨树、柳树、槭树等,是林业的大害。

除害有方法

麦蛾是有名的仓库害虫,虽然狡猾贪婪,但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很多麦蛾喜欢在水分多的粮食中作恶。想要防治它们,人们就要保持储粮干燥、洁净,定期晾晒谷物。如果储粮较多,不方便晾晒,可以用药物熏蒸防治。

对于那些危害蔬菜、果的麦蛾来说,最环保的方法当属请麦蛾的天敌们——姬蜂、茧蜂、寄生蝇等来帮忙了,这些益虫能寄生在麦蛾幼虫的身体里,吞噬害虫。

昆虫研究室—采集、观察昆虫

昆虫世界千奇百怪,每种昆虫似乎都藏着数不清的秘密。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我们总要时不时地请昆虫来家里“做客”。不过,昆虫们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难以寻觅踪影。我们为此伤透了脑筋,最后总结出了几个不错的“请客”方式。

睁大眼睛瞧一瞧

天气不错,咱们去大自然中转一转吧。草丛中、树叶上、花心里,可能都藏着小昆虫哟!你可要睁大眼睛,仔细寻找,因为很多昆虫都藏在与自己“外衣”颜色相近的地方。一时大意,它们就从你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快到网里来

有些昆虫不喜欢到你家里“做客”,就利用自己善于弹跳的腿、快速飞行的翅膀或者神乎其神的泳技来逃避你的“邀请”。这时候,你需要一件称手的抓捕工具——捕虫网。捕虫网可以捕捉一些行动迅速的昆虫。

灯光真明亮

有些昆虫性格偏执,不易受骗,且只在晚上出门。那该怎么办呢?不用担心,它们抵挡不了灯光的诱惑。夜晚,在户外点亮一盏灯,不一会儿,就会有飞蛾晕头晕脑地飞过来。它们误把明灯当成指引方向的月亮了。不只飞蛾,对其他在夜晚活动、具有趋光性的昆虫,我们都可以采用这种灯光诱捕法。

小心陷阱

有些昆虫白天睡大觉,晚上出来觅食、交友。要“请”到这些昆虫,就得挖个“陷阱”。很多夜行甲虫喜欢吃肉,那我们就在玻璃杯里放点儿腐肉,然后将杯子埋在甲虫经常出现的地方,露出杯口。不知情的甲虫就会一头钻进去,忘情地吃起来。等它们吃饱喝足了,却发现自己爬不出去了。哈哈,因为杯壁太滑了。

快过来,这里有好吃的

很多昆虫都是馋嘴巴,喜欢吃香喷喷的蜂蜜或树脂。对那些隐藏在大树角落里的昆虫,我们就得拿美食来诱惑它们。将香蕉或者蜂蜜粘在曾有树脂流过的地方,就会引来这些小食客。当它们大快朵颐的时候,你就可以轻易地“请”到它们啦!

昆虫“木乃伊”

很多时候,我们要长时间观察昆虫,这就需要把捉来的昆虫做成标本。做昆虫标本的方法有两种:干燥法和浸制法。干燥法是用针将昆虫固定在标本板上,然后放入干燥机进行烘干。无法进行干燥的昆虫,就用浸制法保存,即先用固定液或热开水将其组织固定,再放入酒精溶液中浸泡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