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蜂蚁来袭:《昆虫百科》精彩展示

蜂蚁来袭:《昆虫百科》精彩展示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Part4第四章蜂蚁来袭没有谁比它们更爱劳动—蜜蜂“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勤做工。来匆匆,去匆匆,做工兴味浓。春暖花开不做工,将来哪里好过冬?嗡嗡嗡,嗡嗡嗡,别学懒惰虫。”黄蜂身材苗条,性情暴躁黄蜂和蜜蜂一样,也是膜翅目昆虫。不过雄黄蜂不会蜇人,因为它们没有毒针。盾斑蜂属膜翅目条蜂科,雌蜂体长1厘米左右,翅膀深褐色,有清晰的翅脉,喜欢生活在温暖的多花地区。

蜂蚁来袭:《昆虫百科》精彩展示

Part4 第四章 蜂蚁来袭

没有谁比它们更爱劳动—蜜蜂

“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勤做工。来匆匆,去匆匆,做工兴味浓。春暖花开不做工,将来哪里好过冬?嗡嗡嗡,嗡嗡嗡,别学懒惰虫。”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讲的就是勤劳可爱的小蜜蜂

蜜蜂肖像画

说起蜜蜂,很多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它们在花间忙碌的身影,想起它们高超建筑才能。也许有人会问,它们究竟是什么模样?现在,我给大家简明介绍一下。

蜜蜂属于膜翅目昆虫,完全变态,体长0.8~2厘米,体表为黄褐色或黑褐色,披有一层浓密的绒毛;头部几乎与胸部等宽;触角顶在脑袋上,好像两根小天线;复眼圆鼓鼓的,视力十分敏锐;前翅大,后翅小,都如薄膜一般,有清晰的翅脉;椭圆形的腹部末端,藏有一根尖尖的螫针;6条腿分工明确,前4条抓握,后2条携带花粉。

蜜蜂

勤劳的小天使

太阳一出来,蜜蜂就冲出蜂巢,奔向那些绽放笑脸的花朵。一旦找到合适的蜜源,它们就一头钻进花蕊,不停地挪动着6条腿。当2条后腿沾满花粉后,它们马上扇动小翅膀,将花粉送回蜂巢。平时我们看到的蜜蜂只是专职采蜜的工蜂,那其他的蜜蜂都在干什么呢?蜂王正在蜂巢最大的居室里产卵;雄蜂在交配后就死了;其余的工蜂有的在照顾蜂王,有的在照顾卵和幼虫,有的在扩建蜂巢。

新旧蜂王的更替

一只蜂王每天能产1000多粒卵,这些卵多数是雌性的。经历了卵化幼虫、幼虫化蛹、蛹化成虫后,大批雌蜂就问世了。为了保证自己独一无二的“女王”地位,蜂王会分泌一种叫“蜂王物质”的信息素,抑制那些雌蜂的卵巢发育,使它们变成不会生育的工蜂,为自己服务。蜂巢内的工蜂越来越多,蜂王的“蜂王物质”能抑制的雌蜂数量却有限,于是,那些不受抑制的雌蜂开始“造反”了。它们修建新的蜂王居室,推选出新的蜂王。新蜂王年轻,受到“臣民”爱戴,老蜂王只好带着一部分工蜂离开蜂巢,另立门户去了。

毒刺很威风—黄蜂

和勤劳可爱的蜜蜂相比,黄蜂抢夺、猎杀、蜇人,无恶不作。而且,它们小肚鸡肠,稍微受到一点儿侵犯,就会成群结队地攻击对手,一点儿情面都不留。

黄蜂

身材苗条,性情暴躁

黄蜂和蜜蜂一样,也是膜翅目昆虫。不过,和温婉的蜜蜂相比,黄蜂的脾气真是太暴躁了,动不动就用尾部的螫针蜇人,常常将人蜇得鼻青脸肿,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甚至致人死亡。不过雄黄蜂不会蜇人,因为它们没有毒针。和蜜蜂不同的是,雌黄蜂蜇人后一般不会死,因为其毒针没有与内脏相连,即使丢掉毒针,也不会将内脏带出体外。

黄蜂内心阴险,却长了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它们穿着黄褐色或黑黄色相间的外衣,体表光滑少毛,脑袋大大的,翅膀透明,腹部为椭圆形。黄蜂的腰长而细,非常优美,古人形容女子腰细而美时,常用“蜂腰”一词。

筑巢本领高

黄蜂虽然“烧杀掠夺”,无恶不作,但它们却是不折不扣的爱家分子,总是将巢穴建得安稳妥当,让蜂王和幼虫过得舒舒服服的。筑巢时,它们先将朽木、干草等嚼碎,然后利用口中的分泌物黏合被嚼成糊状的木质纤维,建筑成巢。这种巢穴一般挂在树上或者檐下。

还有一些黄蜂将巢穴建在地下或者土墙内。从表面看,只能看到一个小指粗的空洞,仅容一两只黄蜂进出。挖掘开来,内部有不计其数的“房间”,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让人赞不绝口。

并不是所有的黄蜂都有高超的筑巢本领,蜾蠃科的黄蜂就什么都不会,平时居无定所。产卵时,雌蜂将卵产在泥室内或合适的竹管内,并将捉来的昆虫幼虫、蜘蛛等贮藏其中,供孵化后的幼虫食用。

吃素,也吃肉

黄蜂个子小小的,看起来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实际上它们可贪吃啦。

平时,黄蜂就学着蜜蜂,采点儿花粉,吃点儿花蜜,喝点儿果汁,做个斯文的素食主义者。一旦肚子饿得咕咕叫,它们可就什么都顾不得了,一下子撕去斯文的外衣,到处抢夺别人的食物,还会猎食蝉、蝗虫等活物,令其他昆虫闻风丧胆。

吃素,也吃肉

“外衣”最漂亮的蜂—盾斑蜂

盾斑蜂的外形和普通蜜蜂相似。当它们混迹在蜜蜂群里时,蜜蜂王国的国王总是分不出它们。为了在万蜂中一眼就能找出盾斑蜂,蜜蜂王国的国王让裁缝给盾斑蜂做了一件不一样的“外套”。

盾斑蜂

不一样的“外套”

究竟哪里不一样呢?仔细对比盾斑蜂与蜜蜂,你会发现盾斑蜂的“外套”竟然是蓝黑条纹的。这些蓝纹颜色浅浅的,是天空的颜色,纯净明亮;这些黑纹颜色浓浓的,是大地的颜色,古朴厚重。二者相间,十分美丽,使盾斑蜂在众多蜂类中脱颖而出,一跃成成为为最最耀眼的蜂。而且,这件“外套”上还布满了细细的绒毛,既增添美丽,又能沾到更多的花粉。

盾斑蜂属膜翅目条蜂科,雌蜂体长1厘米左右,翅膀深褐色,有清晰的翅脉,喜欢生活在温暖的多花地区。

独特的休息方式

我们还可从休息方式上区分蜜蜂和盾斑蜂。蜜蜂休息时,一般用6条细细的腿撑住身子,落在叶片或花瓣上;而盾斑蜂常常把后4条腿都收拢在腹下,只用2条前腿牢牢抱住树枝或花茎,以一种悬空的姿态休息。

在木头中筑巢的蜂—木蜂

有的蜂在树上筑巢,有的蜂在檐下筑巢,有的蜂在地下筑巢,有的蜂在灌木丛里筑巢……你见过在木头里筑巢的蜂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在木头中筑巢的蜂——木蜂。

木蜂简介

木蜂是膜翅目木蜂科昆虫的通称。它们有的体形大,有的体形小;少数种类群居,多数种类独居。

木蜂身体粗壮,体表呈黑色或蓝紫色,带有闪烁的金属光泽;胸部密生绒毛;腹部背面光滑;褐色的腿上生有短毛,携粉足上的短毛尤其浓密;头部顶着膝状触角,两侧生有椭圆形的复眼;上颚部分外露,上下颚具有很强的咬合力

木蜂最喜欢采集苜蓿、向日葵植物的花粉,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独特的筑巢习性

木蜂喜欢在干燥的木头或竹片上蛀孔建巢。筑巢时,它们的上下颚是最有力的挖掘工具。“咔嚓咔嚓”,一会儿工夫,就能啃出一个可容身的孔洞。不过,木蜂并不满足,还会继续向下挖掘,并在隧道两侧挖出小小的内室,以供蜂卵安身。

产卵前,雌蜂会先在内室里储备大量花粉和花蜜,然后在每个内室里各产一粒卵,并用咀嚼过的木质纤维封上内室,以保证蜂卵的安全。

借腹生子的蜂—寄生蜂

一提起“嗡嗡嗡”的蜂,人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勤劳”一词。可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啦!有些蜂虽然谈不上懒惰,但也评不上“劳动标兵”,它们连抚育幼虫的活儿似乎都不愿意干,统统交给寄主去做。这些蜂被统称为“寄生蜂”。

被寄生的虫卵

不同的寄生方式

寄生蜂是指从植食性蜂类进化到筑巢性蜂类之间的的一群肉食性蜂类。也就是说,寄生蜂的进化级别比植食性、独居性蜂类略高,比筑巢性蜂类略低。

寄生蜂的寄生方式分为外寄生和内寄生两类。

外寄生指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的体表,幼虫孵化后,取食寄主体表,从外部开始蚕食寄主的身体;内寄生指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的体内,幼虫孵化后,取食寄主体内组织,从内部开始蚕食寄主的身体。

青蜂

青蜂

别冤枉它们

提起寄生虫,人们就会恨得咬牙切齿,可寄生蜂跟我们常常提到的好吃懒做的寄生虫不一样,寄生蜂有自己的苦衷。寄生蜂将幼虫扔给寄主抚养,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它们的幼虫无法自己直接取食,要依靠寄主体内的营养来维持生命。严格来说,寄生蜂还是人类和植物的好朋友呢,因为寄生蜂选择的寄主大多是害虫,如松毛虫、螟虫等。

蜂中杜鹃

青蜂又叫杜鹃蜂、红尾蜂,是膜翅目青蜂科昆虫,生存能力比较强,分布较广。它们体长1厘米左右,最大也不超过2厘米。体表光滑坚硬,或有无数个凹痕,一般呈金属蓝、绿色,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它们的腹部可以弯曲,一受到惊吓,腹部就会弯曲成球形。

别冤枉它们

青蜂之所以被称为“蜂中杜鹃”,是因为它们具有跟杜鹃鸟相似的习性,喜欢将自己的卵产在其他蜂类的巢内,让别的蜂代为抚养自己的孩子。

大多数雌性青蜂喜欢将自己的卵产在蜜蜂或黄蜂的巢内,也有一些青蜂,如上海青蜂,喜欢将卵产在刺蛾幼虫的体内。在寄主的照顾下,青蜂幼虫出世了。这些幼虫体表光滑,粗粗壮壮的,头尾略尖,中间略粗,看起来就是一只毫无威胁的软虫子。不过,千万不要小瞧这些软虫子,它们的食量可大着呢。吃光寄主喂给它们的食物后,它们还会抢夺寄主幼虫的食物,导致很多寄主幼虫被活活饿死。有的青蜂幼虫甚至会残忍地吃掉寄主幼虫,独霸寄主的巢穴。

攒够能量后,青蜂幼虫会在寄主巢穴内化蛹。成虫破茧而出后,还会抢夺寄主的食物,伤害寄主的幼虫。

青蜂的强盗作风引起很多蜂类的不满,但是大家都拿它们没办法,因为它们的体表很坚硬,蜂刺根本扎不进去。

蜂中仙子

若说姬蜂是蜂中仙子,没人会反对。一方面,这种蜂“心灵美”,它们的幼虫主要寄生于蜘蛛或蝶、蛾的幼虫上,是人见人爱的农业益虫。另一方面,它们的外表也很迷人:身体修长,穿着黄褐相间的“外衣”,腹部细长而弯曲,触角长而多节,翅膀透明而美丽,2个前翅上还各有1个黑色翅斑。它们的产卵器非常有特色,几乎与身体等长,如同在尾部拖了一根长长的细针。

姬蜂对儿女十分关爱。其养家糊口的方式别出心裁。成虫总是用螫针捕捉毛虫、蜘蛛、甲虫等猎物,但一般只是刺晕猎物,而不是将猎物杀死,因为这样可以让宝宝们吃到新鲜的食物。

土蜂

其他寄生蜂

土蜂科的昆虫一般身体强壮,体色暗淡,多为黑色,体表有暗色或金色的绒毛。雄土蜂身材弱小,触角直;雌土蜂触角短而弯。雌土蜂在交配后会钻入落叶下或地下搜寻金龟子幼虫,并用螫针麻痹这些幼虫,然后在其体表产卵。常见的种类有日本土蜂、金毛长腹土蜂等。

茧蜂体长一般不超过1.5厘米,体表呈褐色、红褐色或黑色,有些种类的翅膀上有模糊的脉纹。头部宽阔,触角长长的。茧蜂幼虫的寄主主要是蛾类、蝶类的幼虫,有的种类也将蚜虫当成寄主。中国最常见的种类有麦蛾柔茧蜂、红铃虫甲腹茧蜂、螟蛉绒茧蜂、螟虫长距茧蜂和斑痣悬茧蜂等。

千奇百怪

有一种蜂喜欢从植物叶子上切取半圆形的叶片带进蜂巢,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切叶蜂”。切叶蜂切叶并不是为了装饰巢穴,而是为了孵卵。它们将叶片卷成小包裹,然后在里面产卵,并放入一些花粉,给孵化出的幼虫当食物。

灰蛾猎手——赤条蜂

春天,太阳暖洋洋地照射在泥滩上,这里的草长得很稀疏,是赤条蜂经常出没的地方。下面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赤条蜂吧。

给赤条蜂画像

赤条蜂身材娇小,体形玲珑有致,有细细的腰,腹部分为两节,黑色的肚皮上面还有一条鲜红色的“腰带”,据说它们的名字就来自这条“红腰带”。

住在一口“井”里

赤条蜂的家既不在树上,也不在草丛里。你猜怎么着?它们竟然住在“井”里。当然,这里的“井”,并非是真正的井。它们通常在泥土里挖一个垂直的洞,就像一口井,出口只有铅笔那么粗,洞底是一个孤立的小房间,不仅可用来休息,也是它们产卵的地方。赤条蜂在挖洞穴的时候,嘴巴会变成工具,前足则负责把泥土推到身后。当然,有时候它们也会遇到困难。这不,在挖掘过程中,它们遇到了一粒石子儿。就算赤条蜂的嘴再厉害,也对石子儿没办法。于是它们只能很费力地把挡路的石子儿一点点地从洞中推出去,然后远远地丢到一边。不过,有些沙砾则被赤条蜂留在洞口附近,它们将来会有重要的用处。

当赤条蜂的家挖好之后,它们就开始在洞口旁边的沙砾堆中翻找,看看有没有扁平的,又稍微比洞口大一点儿的砂砾,因为它们需要用这样的沙砾,盖住洞口,当作一扇门。这“门”看起来和其他沙砾完全一样,谁也不会想到它底下会藏着赤条蜂的家。

聪明的捕猎者

灰蛾的幼虫是赤条蜂食谱上的第一美食。这种虫子大多生活在地底下,很难被找到。不过,在捕猎方面,赤条蜂可是一个好手。它们先把可能藏有灰蛾幼虫的土壤挖松,然后把周围的小草拔掉,接着把脑袋伸向每一条裂缝,仔细地察看里面是否有虫子的踪迹。

这个时候,灰蛾的幼虫觉察到了上面的动静,决定离开自己的巢,爬到地面上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它的命运。那赤条蜂早已准备就绪,就等着灰蛾幼虫的出现了。果然,灰蛾的幼虫一露出地面,赤条蜂就冲过去一把将它抓住了,然后伏在它的背上,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不慌不忙地用刺把灰蛾幼虫的每一节都刺一下。它那熟练的动作,让人想到游刃有余的屠夫。

把卵产进猎物体内

有的时候,赤条蜂捕捉到猎物并不是为了吃掉,而是用来产卵。例如,它们捉到一条毛毛虫,就会用自己尾部的刺攻击毛毛虫,待毛毛虫失去抵抗力后,便将其拖回巢穴,再把卵产进毛毛虫的体内。它们不会杀死毛毛虫,因为如果毛毛虫死了,等卵孵化的时候就没有食物可吃了。当然它们也不会任凭毛毛虫扭来扭去,把卵弄破,所以它们就像高明的麻醉师,把毛毛虫全身麻醉,直到幼虫孵化出来,把毛毛虫吃掉。

聪明的捕猎者

人类的邻居——长腹蜂

在昆虫王国中有很多成员都和人类比邻而居,长腹蜂就是其中的一员。它们姿态优雅,但性格孤僻,习惯于默默无闻地待在偏僻的角落,所以即便是它们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们却不一定见过它们,现在就让我们把它们从幕后请出来吧!

长腹蜂的特征

长腹蜂体长2~2.5厘米,有金毛和白毛两种。白毛的叫作白毛长腹蜂,而金毛的则被称为金毛长腹蜂。长腹蜂后背上生有一对透明且带有花纹的膜状翅膀,飞行速度很快,很难捕捉。长腹蜂是一种畏寒喜暖的昆虫,它们最喜欢住在温暖的阳光下。当然,人类的房屋因为要生火取暖或者烹饪菜肴,便会产生各种热气,所以更受它们的欢迎。不过,这些热气也会给长腹蜂带来困扰,因为它们飞行的道路经常会被锅里冒出的热气,或者烟雾所阻挡。

长腹蜂最喜欢的温度是35℃左右,有科学家证明,在这个温度下,长腹蜂的幼虫能够更好地生存。家族的兴旺必须依赖很高的温度,对于在泥巴筑成的巢中沉睡10个月的长腹蜂幼虫而言,酷热是非常有益的。它们要在酷热中经历一段比种子萌芽并生长成大树更令人赞叹的过程,最终蜕变成一只完美的长腹蜂。

用烂泥筑巢

长腹蜂生活在南方,它们不喜欢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却对尘土飞扬的乡村情有独钟,这是因为它们在城市中很难找到用来筑巢的材料。难道它们要用很稀有的材料来盖房子吗?当然不是,事实上它们筑巢用的是在农村很常见的烂泥。

如果附近恰好有条小溪,长腹蜂会去溪边采集一些湿软、细腻的泥巴。如果没有小溪和河流,那充满烂泥的污水坑,长腹蜂也不嫌弃。

长腹蜂建筑的蜂巢只是粘在一个支撑物上的一堆泥巴,没有作任何特殊的黏性处理。一遇到雨水,蜂巢就会变成一堆烂泥。这样的蜂巢并不适合建在户外,因此它们偏爱人类的房子。因为,在人类的房子里筑巢,不但能保护蜂巢,还可以抵御寒冷。

柳树杀手——叶蜂

在蜂类家族中,大多数蜂类对人类来说都是益虫,它们有采蜜授粉的蜜蜂,有专杀害虫的赤眼蜂。不过,有个家伙却是蜂类家族中的叛逆者,它一点儿都没有学习到其他蜂类的好品行,反而品德恶劣,作恶多端。它就是叶蜂,专专门祸害植物的害虫。

它们长什么样

叶蜂科隶属于膜翅目,分布在世界各地,共有5000多种,成虫翅展16毫米左右。身体呈土黄色,有黑色的斑纹,肥胖如蜜蜂,头很大,有3只单眼,1对发达的复眼。触角形状多样,有丝状、棒状和扇状等,通常雄性的较为发达,多为13节,雌性的较短,多为12节,少数种类节数减少到6~8节。

多数种类都具有2对正常的膜质翅,且前翅明显大于后翅,仅少数种类的翅退化或变短。前翅前缘通常有翅痣,其形状多有变化。

腹部通常10节,少的只可见3~4节。有些种类叶蜂的第1腹节已并入胸部,形成并胸腹节,第2节通常很小,或呈柄状。雌虫第7、8节腹板变形,形成产卵器。叶蜂的产卵器多呈锯齿状,产卵时用以锯开植物组织,故又称叶蜂为“锯蜂”。

主要祸害柳树

叶蜂喜欢吃柳叶,所以也被称为柳树杀手。成年叶蜂把卵产在柳树叶片的组织内,幼虫孵化后,就在叶片上啃食叶肉。叶片上被啃食的部分逐渐肿起,最后形成虫瘿,虫瘿近茧豆形,无毛,由绿渐变为红褐色。虫瘿以叶背面中脉上为多,严重时虫瘿成串。带虫瘿的叶片易变黄,提早落叶,影响植株生长。秋后幼虫随落叶或脱离虫瘿入地结薄茧越冬。

多种繁殖形式

叶蜂科因为其成员较多,有些成员虽然同属于叶蜂科,但彼此之间多少有些差异。例如在产卵器上,有些成员的产卵器是锯状,有些则呈锥状,能够钻孔,还有些甚至是针状,用来穿刺。同时这些产卵器还有杀死、麻痹或保存活的动物寄主食物等功能。叶蜂是完全变态昆虫,一般为两性生殖,也有的行单性孤雌生殖和多胚生殖。

叶峰幼虫

独来独往的“游侠”——泥蜂

与喜欢群居的蜂种相比,泥蜂显然更喜欢安静地独处,它们不会扎堆地生活,很少成群结队地集体行动。俨然是大自然中独来独往的“游侠”。

泥蜂

泥蜂素描

想知道泥蜂长什么样吗?下面就为大家揭晓。泥蜂的体形和体色多样,有红色或黄色斑纹,体长5~50毫米,体壁坚实。

泥蜂的口器多为咀嚼式或嚼吸式,上 发达,足有短粗、有细长。雌性泥蜂的腹部末端螫刺发达。泥蜂幼虫和成虫的差别很大,幼虫无足,有些在胸部和腹部侧面有小突起。

泥蜂的生活习性

泥蜂分布在世界各地,甚至在北极圈内也有泥蜂的足迹。可见,泥蜂的生存能力很强。

据了解,绝大多数泥蜂喜欢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泥蜂分为捕猎性、寄生性或盗寄生性,但大多数为捕猎性。泥蜂成虫主要以捕食昆虫、蜘蛛、蝎子等为生,它们捕到猎物后,先用螯针将其麻痹,然后将猎物带回巢内封贮。

泥蜂不喜欢“集体宿舍”,若干个雌蜂虽然会共用一个巢口和通道,但每个雌蜂会再单独为自己修筑一个“卧室”。

泥蜂的筑巢工序非常复杂,一般会选择在土中筑巢,泥蜂巢的结构、巢室的数量、入口处的形状因不同属或种而异。

巢筑好了之后,泥蜂便开始在巢室内产卵,之后将事先捕到的猎物与卵一起封闭在巢室内。待幼虫孵出后,可以直接食用猎物,直到化蛹。也有少数种类泥蜂的幼虫孵出后,由雌蜂经常更新猎物来饲养。

泥蜂的喜好

相对于马蜂来说,泥蜂和善多了,它们没有什么领土意识,也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因此,很多昆虫爱好者都喜欢将泥蜂作为观察目标。泥蜂一般喜欢生活在干燥僻静、人烟稀少、野花盛开的地方,如风景秀丽的高山、旷阔无垠的大草原……(www.xing528.com)

迷恋“茎”的蜂——茎蜂

一只蜂在植物的茎周围飞舞,别以为它只是路过,其实它是在寻找植物幼嫩的茎节,以方便自己产卵。它叫茎蜂,单从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出,它的一生与植物的“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茎蜂

茎蜂的长相

茎蜂幼虫

茎蜂体形纤细,体长不超过16毫米,体色一般呈黑色并伴有黄色斑纹。茎蜂前胸后缘两侧、翅基、后胸后部和足均为黄色,翅呈淡黄色、半透明。茎蜂的头较大,复眼显著,触角呈丝状或略带棒形。前胸背板后缘平直,没有细腰,身体呈圆筒形或体侧较扁。

雌性腹部有锯状产卵器,能收缩,可清楚地看到。卵长约1毫米,椭圆形,稍弯曲,乳白色,半透明。

幼虫长约10毫米,由白色渐渐变成淡黄色。头呈黄褐色,足部退化,无节爪,表皮多皱,尾部上翘。蛹长10~12毫米,呈黄白色,临近羽化期时变成黑色,蛹外被有薄茧。

对“茎”情有独钟

从卵到成虫,可以说茎蜂的一生都离不开“茎”。雌蜂把卵产在茎壁下1~3节的幼嫩的茎节附近,产卵时茎蜂会用产卵器,把茎壁锯1个小孔,把卵产在茎的内壁上。产卵量一般为50~60粒,最多72粒,卵期为6~7天。

幼虫孵化后,就取食于茎壁内部。一旦到了它们的暴食期,它们常常会把茎节咬穿或将整个茎壁食空。它们仍不满足,还会逐渐向下蛀食到茎基部,使茎壁变白,幼虫老熟后还会在根茬中结透明薄茧越冬。

如何防治

茎蜂喜欢“茎”,“茎”却不喜欢茎蜂。因为,茎蜂的所作所为对“茎”来讲可是致命的打击。为了保护植物的茎不受伤害,人类特别研究了防治茎蜂的方法,如:

捕捉成虫。在早春时节,可在早晚或阴天捕捉群栖于嫩茎上的成虫。

剪除虫梢。在成虫产卵结束后,可及时剪除被害的新梢,从而有效消灭茎蜂卵。

人工戳杀。冬季剪除被害枝梢,不能剪除的,可用铁丝戳入被害的老枝内,杀死幼虫或蛹。

药剂防治。在成虫高发期,喷射灭蜂药液。喷药时间以中午前后最好,要在两天内喷完。

保护天敌。保护茎蜂的天敌是效果最好的生态防治方法。

小小大力士—蚂蚁

田间檐下,沙地草间,经常能见到来去匆匆的蚂蚁。它们要么正举着食物回家,要么正行进在觅食的路上。偶有几只蚂蚁停下来,也只是礼貌地碰一碰触角,打一声招呼,然后又急匆匆地忙去了。

蚂蚁

身材娇小的大力士

蚂蚁身材娇小,体长一般不超过3厘米,穿着黑色或褐色的“外衣”,大大的头上长着2只复眼和1对呈膝状弯曲的触角,纤细的腰身后面是卵形的腹部。别看蚂蚁身材娇小,它们可是不折不扣的大力士呢。一只普通的蚂蚁能够举起约是自身体重400倍、拖拽约是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

蚂蚁是完全变态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

分工明确

蚂蚁王国的居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蚁后是蚂蚁王国的国王,是有生殖能力的雌蚁,负责产卵和管理王国;雄蚁专职与蚁后交配,以繁育后代,交配后不久即死去;工蚁是雌蚁,但没有生殖能力,是蚂蚁王国中最忙碌的居民,负责建筑巢穴、寻觅食物、喂养幼虫、照顾蚁后;兵蚁身强体壮,主要职责是保卫蚁群。

一个蚁群只有一个能产卵的雌蚁——蚁后,如果蚁后意外死亡,蚁群是不是就再也没有新生命出现了?不是的。蚁后死后,在那些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蚁中,会有一只或者几只进化出生殖器官,成为新的蚁后。如果同时出现两只或者两只以上的蚁后,多余的蚁后就会带领一部分工蚁离开“老家”,筑建“新家”。

建筑专家

蚂蚁是杰出的建筑专家,一般把巢穴建在地下,地上只能见到一个火山状的土堆,土堆中间有一个进出口。蚂蚁的巢穴如同人类生活的城市,有良好的排水、通风设施,还有整齐的“街道”。“街道”两旁是不同功能的房间,如孵化房、育婴房等,其中最大的房间内,住着蚁后。

畜养“家畜”

为了能吃到鲜美的禽肉或畜肉,人类开办了很多养殖场,请专人饲养一些家禽或家畜。蚂蚁效仿人类,也畜养了很多“家畜”,有蚜虫幼虫、介壳虫幼虫、角蝉幼虫、灰蝶幼虫等。蚂蚁只要见到这些幼虫,就会将它们抬回巢穴饲养起来。这些幼虫能分泌一种蜜露,这种蜜露正是蚂蚁最喜欢的食物。

扛着叶子前行—切叶蚁

看,一群小树叶正在前进呢!难道离开大树妈妈的叶子有生命不成?不是的,移动的并非叶子,而是扛着叶子前行的小虫—切叶蚁。切叶蚁并非单一种属的名字,而包括多种咀嚼叶子的蚂蚁,主要生活在美洲地区。

钟爱叶子的原因

切叶蚁总爱扛着叶子,是为了避暑,还是为了防身呢?原来,它们是为了吃。切叶蚁并不直接吃树叶,而是将叶子切成小片带到蚁穴里发酵,然后取食在叶子上长出来的蘑菇,所以它们又叫“蘑菇蚁”。切叶蚁是唯一能切割新鲜植物,并用新鲜植物种植食物的昆虫。它们比人类更早掌握了种植技术。

千奇百怪

在哥伦比亚一些地方,切叶蚁可以被食用。人们最爱捕捉切叶蚁蚁后,抓到了蚁后后,就把蚁后的脚和翅膀除掉,用香料浸泡后放在陶瓷容器里烤熟。这些食物甚至会作为产品销售到加拿大、英国和日本。

加工食物有妙招儿

切叶蚁的食物加工过程很有趣。体形中等的工蚁离开巢去搜索植物叶子,找到后,通过尾部的快速振动使牙齿产生电锯般的震动,把叶子切下新月形的一片来。同时,它们发出信号,招来其他工蚁加入锯叶的行列中。切下叶子的工蚁就背着劳动成果回到蚁穴去。

较小的工蚁再把叶子切成小块,磨成浆状,然后把粪便浇在上面。其他工蚁在另一间洞穴里把肥沃的叶浆粘贴在一层干燥的叶子上,还有的工蚁从老洞穴里把真菌一点儿一点儿移过来,种植在叶浆上。真菌在上面像雾一样扩散。

切叶蚁把真菌悬挂在洞穴顶上,并用毛虫的粪便来“施肥”。它们对真菌园的管理十分认真,担任警卫工作的兵蚁不敢离开一步。

分工明确

在成熟的切叶蚁群体里面,不同体形的成员要做不同的工作。个子最小的成员一般充当工蚁,工作是照顾卵、幼虫和菌圃。稍大一些的数量最多,负责保卫收集的食物,遇到敌人攻击时,冲在抵抗的最前线。中型蚁是收集蚁的主力,它们切开叶子并搬运叶子碎片回巢穴。大型蚁通常是兵蚁,工作是保卫巢穴,与敌人战斗,有时也参与其他活动,如清理搬运食物的道路。

流浪的“吉卜赛蚁”—行军蚁

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拿着水晶球的吉卜赛人,他们神秘、热情、洒脱、奔放,终生流浪,从不停下追寻自由的脚步。久而久之,“吉卜赛人”就成为流浪、自由的象征。在蚂蚁王国中,也有这么一群“吉卜赛蚁”,它们就是行军蚁。

不愿停下脚步的行军蚁

行军蚁是一种迁移性蚂蚁,没有固定的巢穴,一个行军蚁群体有蚁200万只左右。它们呈黄褐色或栗褐色,腹部颜色较胸部淡;头部略方,顶着长长的触角;大型工蚁无复眼。行军蚁群体中也分蚁后、雄蚁、工蚁、兵蚁4个品级。蚁后负责生宝宝;雄蚁负责交配;工蚁负责照顾蚁群;兵蚁负责打仗。

团队狩猎

行军蚁非常团结,捕猎时,它们会在领头蚁的带领下以纵队追逐猎物,或以横队包围猎物。一旦猎物进入它们的狩猎范围,它们就会蜂拥而上,用尖利的颚紧紧咬住猎物。几只行军蚁并不可怕,但密密麻麻的行军蚁一齐咬住一个猎物,那猎物就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了。而且,行军蚁的唾液有毒,具有麻醉作用,会让猎物无法动弹。

蟋蟀、蚱蜢、老鼠,甚至野牛,都是行军蚁的美食。

不怕牺牲

行军蚁是一种具有奉献精神的昆虫。夜幕降临,气温变低,工蚁就互相咬在一起,形成一个球形的网,将兵蚁、小蚂蚁、蚁后围在里面。球网内温暖如春,球网外寒冷异常,很多工蚁可能被冻死,但它们毫不畏惧。

遇到水沟,部队前进受阻时,工蚁就立刻咬成数个团,“叽里咕噜”地滚进水里,甘当大部队过河的“垫脚石”。很多工蚁都被冲走或淹死了,但它们毫不退缩。

独特的繁殖方式

行军蚁一直行走在前进的路上,没有一个安稳的环境给蚁后做产房,蚁后可怎么生小宝宝哇?别着急,行军蚁每隔两三周,就会休息一次,蚁后就在这个空当抓紧时间产卵。一只蚁后一次能产下约25万粒卵,其中约有6粒卵能发育成新的蚁后,约有1000粒卵能发育成雄蚁。

有趣的是,雄蚁长大后会飞到别的蚁群里找蚁后交配,从而避免和同一个蚁群内的蚁后“近亲结婚”。

咬人最疼的昆虫——子弹蚁

很多人都有过被蜜蜂或其他昆虫叮咬的经历,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感受过被子弹蚁叮咬的疼痛。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让人痛不欲生的子弹蚁吧。

子弹蚁

最最威风的蚁存仅有一种,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地区的雨林中,外貌与黄蜂的祖先非常相似。它们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蚁类之一,约3厘米长,拥有强壮有力的上和厉害的尾刺,受到惊吓后,会跳跃着逃跑,样子十分滑稽。

子弹蚁喜欢在植物的根部筑巢,同沙漠蛛蜂一样,喜欢独自觅食,主要捕食昆虫和小型的蛙类。

子弹蚁的克星

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话用在子弹蚁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它们能捕获比自己体形大很多倍的蛙,但面对比自己小很多的驼背蝇时往往手足无措。可以说,子弹蚁遇到驼背蝇,就等于接到了死亡通知单。

驼背蝇又叫蚤蝇,是一种寄生蝇,因为背部隆得高高的,故而得名。它们见到子弹蚁后,便会千方百计地落在对方身上,然后产卵。子弹蚁当然不会乖乖就范,又是施毒,又是舞动大钳子。可惜驼背蝇有一种专门应付子弹蚁毒的解药,而且子弹蚁的钳子又大又重,根本威胁不到对手。所以结果往往是子弹蚁被迫接受驼背蝇的卵。等这些卵孵化后,子弹蚁就成了敌人的美餐。

咬人有多疼

美国昆虫学家贾斯丁·斯密特为了测定昆虫叮咬带来的疼痛度的高低,用自己的身体测试了150种昆虫叮咬的疼痛度,然后给出了排名。其中,高居首位的就是子弹蚁。

贾斯丁·斯密特被子弹蚁叮咬后,作出了这样的描述:“这种痛楚能令人忘记一切,能带给人一浪高过一浪的炙烤、抽搐,更可怕的是,痛楚可以持续24小时而不会有任何减弱。”

辛辛那提动物园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馆馆长兰迪·摩根马说:“我曾被子弹蚁叮咬过,我感觉与被其他毒虫咬相比,那种痛感是最剧烈的。它能持续24个小时,我感觉好像有人一直用棒球棍重重地击打我,那种疼痛深入骨髓,令人难以忍受。”

不过庆幸的是,虽然子弹蚁的叮咬会给人带来难以忍受的剧痛,但不会给人留下永久性的损伤。

千奇百怪

在亚马孙土著的成年礼中,子弹蚁会被织进袖子里给男孩儿穿上。参加成年礼的男孩儿必须忍受这种剧痛,象征自己经变成真正的男人。

遭人唾弃的蚁——小黄家蚁

俗话说“人小鬼大”,这个词用在小黄家蚁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别看它们一般只有两三毫米长,但它们的名气可大了。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给它们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法老蚁,原因是这些小家伙的破坏力令人咋舌。

小黄家蚁的特征

小黄家蚁的工蚁体长2.2~2.4毫米,呈浅黄色或浅黄褐色,有时带红色。和蚂蚁一样,小黄家蚁也过着群居生活。蚁后等级最高,能活十几或几十年;雄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十分勤劳,负责筑巢、觅食、搬运食物、照顾宝宝等;兵蚁负责保卫家园、对抗敌人。

小黄家蚁对气味很敏感,很轻微的味道都能嗅到。为了寻找食物,它们不惜跋涉几百米,克服重重障碍。

小黄家蚁的五宗罪

第一宗罪:偷盗。它们喜欢住在人类的房屋中,常常偷吃人类的糖、蛋糕、肉等。

第二宗罪:携带病菌。它们有一个令人恶心的癖好,即在有传染性的物体上爬行,这样它们的身体会携带上病菌,从而引发疾病。当然,病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它们安然无恙。

第三宗罪:咬人。在寻找食物或者干其他事情时,如果看到了人类,它们会顺便叮咬几口,从而使人体起红斑、疼痛、奇痒。最可恶的是,它们尤其爱叮咬婴儿娇嫩的皮肤。第四宗罪:繁殖力太强。每个巢中有数只蚁后,每只蚁后一年中平均可产卵3500粒,所以如果在一栋房子发现一个小黄家蚁蚁巢的话,就证明屋子里有几万只小黄家蚁。

第五宗罪:爱扎堆。一般来说,一个居民楼中有一户发现了小黄家蚁,整栋楼就会陆续发现其他同党。一只蚂蚁发现了美食,同党们便蜂拥而至。

与人类的拉锯战

小黄家蚁所犯的罪行,简直罄竹难书。各国科学家为了消灭这些坏蛋,绞尽脑汁,遗憾的是,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一些人建议用杀虫剂。可是杀虫剂只能消灭部分工蚁,对那些躲在巢穴里的蚁后和幼蚁却无能为力。

一些人建议用开水喷蚁巢。然而小黄家蚁狡猾得很,它们把巢藏得严严实实,比如建在通风口、细墙缝等偏僻的地方,很难被发现。更气人的是,即使你幸运地找到了一个巢穴并一举消灭,也算不上什么成功,因为房屋里往往不止这一个。

一些人建议:那就下毒吧。这样可以让外出的小黄家蚁把毒饵带回巢穴,从而导致整个家族遭殃。不过,这种方法太耗时间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干脆用放射物赶走或消灭小坏蛋吧。的确,所有的蚂蚁都不喜欢放射地带,哪怕辐射度有一点儿提高,它们也会马上搬家。但问题是,放射物对人体的伤害也很大,为了消灭蚂蚁,我们以慢性自杀为代价,实在是得不偿失呀!

看来,我们只能指望科学家们再努努力,早日找到消灭小黄家蚁的好方法了。

攻击速度最快的动物——大齿猛蚁

大齿猛蚁,顾名思义,“牙齿”发达,性情凶猛。此外,它们奔跑速度极快,令敌人闻风丧胆。

大齿猛蚁

爱热闹、爱群居的懒汉

大齿猛蚁又叫诱捕蚁,群居生活,一个家族一般由蚁后、雄蚁和工蚁组成。蚁巢多数在地下、石下或地上,由细枝、沙或砾石筑成。它们喜欢炎热的气候,所以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很常见,在我国很少见。

攻击速度最快

据称,大齿猛蚁是地球上攻击速度最快的动物。小小的蚁,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本事呢?

研究发现,大齿猛蚁合嘴咬住猎物所用的时间平均为0.13毫秒,比人类眨眼速度快2300倍。用大齿猛蚁上下颌之间的距离与闭合所用的时间来计算,可得出其速度相当于每小时125~233千米。

大齿猛蚁不仅速度奇快,咬合力也非常大。虽然这种蚁的体重不过12.1~14.9毫克而已,但它们每合一次嘴,上下颌的咬合力能达到其体重的300倍。

攻击速度这么快,力气又这么大,猎物们可倒霉了。不过大齿猛蚁也不是常胜将军,偶尔也会有行动敏捷的小昆虫侥幸逃生。

神奇的“逃生跳”

大齿猛蚁的嘴巴不仅是超强的捕猎工具,还是神奇的逃生秘器呢。当大齿猛蚁合上嘴、撞击地面时,产生的力量能把0.8厘米的身体带至8厘米“高空”,并落在40厘米以外的安全地带。这相当于一个身高1.67米的人跳高13米,然后在40米外落地。有人把这个原理比喻为拉弓。即在强有力的头部肌肉的带动下,蚁嘴张得很大。积蓄一定力量后,上下颌以极快速度闭合,释放出很大冲力,大齿猛蚁就这么弹到空中。

那么,跳得得 这么高高,,落在地上岂不是会“骨折”?不必担心,大齿猛蚁一点儿伤都不会有。“着陆”后,它们通常打一个滚儿,然后继续前行。有时,它们还会在“飞行”过程中抓一些东西“垫背”。

家族明星

环纹大齿猛蚁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等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的脑袋细长,身体呈红褐色,喜欢在土中筑巢,生活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主要吃小昆虫或树浆。它们长着钳子一般的大齿,闭合的速度甚至超过子弹出膛时的速度。闭合时,有时会发出“啪”的声音,将猎物击晕,然后卷起腹部,将毒刺刺入猎物的身体。

山大齿猛蚁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京、上海、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台湾、福建、海南、云南等地,身体呈褐黄色或黑褐色,上、触角和足的颜色比较淡。观察这种昆虫时,要小心它们腹部末端的螫针,人被蜇刺后会明显感到疼痛,不过危害性不大。

昆虫研究室—社会性昆虫

大多数昆虫都爱独来独往,自己寻找食物,自己保护自己。有些种类的昆虫却愿意和同类生活在一起,相互协作,在集体的羽翼下生活,这类昆虫叫社会性昆虫。常见的社会性昆虫有蚂蚁、蜜蜂、黄蜂、白蚁等。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社会性昆虫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吧。

集体劳动者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夏天的早晨,蚂蚁们早早起床劳动,一个偷懒的都没有。而蟋蟀呢,不是在树荫下睡觉,就是在草丛里唱歌,从来不想冬天的事。当冬天来临的时候,勤劳的蚂蚁依靠充足的食物度过了一个悠闲的冬天,而懒惰的蟋蟀却在寒风中饿死了。

故事中的蚂蚁就属于社会性昆虫,它们比较勤劳,和父母、孩子、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大家共同劳动,共同渡过难关。

要说明的是,蜂、蚁中社会性昆虫虽有很多,但也有不少种类喜欢独自生活。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除了集体生活,社会性昆虫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一个社会性昆虫集体中,一般有一个雌性王虫,是集体的总指挥,负责繁育后代;少量雄虫,生存的意义就是与雌性王虫交配,以保证雌性王虫能产下后代,它们大多在交配后不久就会死掉;大量工虫,负责储备食物、抚养后代、照顾王虫是集体中最忙碌的一个阶层;一些兵虫,它们负责保卫家园,

友爱互助

社会性昆虫还非常友爱。在雌性王虫产卵的时候,会有很多工虫围在周围,照顾着王虫和刚产出的卵。剩下的工虫则兵分三路,一路去拓建孵化室和婴儿房,保证卵和幼虫有安身之处;一路去采集更多的食物,因为家族又增添了新成员;一路则担起保卫任务,防止敌人伺机搞破坏。

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社会性昆虫充满了好奇,不仅因为它们的生活结构与人类的生活结构类似,还因为它们创造了很多让人类借鉴的成果。如一只蚂蚁能举起比自身体重重数百倍的东西,这促使人们积极研究蚂蚁力气大的原因,并将成果应用到生活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性昆虫的秘密将会被逐步揭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