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平旋流消能泄洪洞的过流能力与消能率

水平旋流消能泄洪洞的过流能力与消能率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型监测数据表明,库水位2003.40~2004.00m时,泄洪洞的流量系数为0.361,3次运行试验时的泄流流量在1050~1100m3/s之间,大于模型试验结果。这也就是原型与模型比较,泄洪洞出口的平均流速较高,平均水深略小的原因,但二者的总体消能率比较接近。

水平旋流消能泄洪洞的过流能力与消能率

4.5.2.1 泄洪流量

根据模型试验结果,环形掺气坎的结构尺寸是影响泄洪洞泄流流量的关键因素,当库水位超过2002.00m时,泄洪洞进口为淹没堰流。在模型试验中,设计洪水位工况(2005.00m)时,流量系数为0.312,竖井水位与库水位接近齐平。

原型试验中,竖井平均水位较库水位低1.8m左右,因此原型堰流的淹没度小于模型值,原型的流量系数大于模型值。原型监测数据表明,库水位2003.40~2004.00m时,泄洪洞的流量系数为0.361,3次运行试验时的泄流流量在1050~1100m3/s之间,大于模型试验结果。分析认为,原型起旋室综合运行阻力相对较小,导致环形掺气坎空腔长度增加,空腔负压增加,是引起过流能力增加的主要原因。

4.5.2.2 消能率

设计工况下,模型试验计算消能率为86.1%(从进口到桩号导0+430.00m);原型试验计算消能率为84.5%(从进口到桩号导1+004.00m)。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原型与模型试验条件的差异,而且与下列体型因素有关:(www.xing528.com)

(1)模型试验与原型在旋流洞与水垫塘过渡段体型有所差异,模型的渐变段为6m,原型为14m。前者为短过渡,水垫塘内的消能率稍高。

(2)模型试验与原型在水垫塘出口面积虽然相同,但体型有较大差异,模型试验的水垫塘出口底板和两侧边墙为三角墩收缩,其出口消能效率较高;而原型为流线型收缩,消能效率较低。

(3)模型试验退水洞在桩号导0+361.20m为直角突扩连接,原型退水洞从桩号导0+370.00~0+375.00m为5m长的底、侧渐变的突扩形式,其辅助消能效率也有所降低。这也就是原型(减压试验优化)与模型比较,泄洪洞出口的平均流速较高,平均水深略小的原因,但二者的总体消能率比较接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