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怀疑古代历史,疑古之争与晋文公的喜新厌旧

怀疑古代历史,疑古之争与晋文公的喜新厌旧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选自《韩非子》第三十二篇《外储说左上》,题目为编者所加。“疑古”的意思就是怀疑古代的历史。韩非子认为,社会总是在向前发展,当代一定要比古代进步,所以他提出“疑古”的口号来反对极力颂扬上古社会的做法。他通过晋文公结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涯后,即将返回晋国时对待旧物与老臣的故事,指出了晋文公骨子里的喜新厌旧和过河拆桥,而当舅父狐偃提出疑问后,他又用冠冕堂皇的说法予以掩饰、搪塞。

怀疑古代历史,疑古之争与晋文公的喜新厌旧

【题解】

本文选自《韩非子》第三十二篇《外储说左上》,题目为编者所加。“疑古”的意思就是怀疑古代的历史韩非子认为,社会总是在向前发展,当代一定要比古代进步,所以他提出“疑古”的口号来反对极力颂扬上古社会的做法。

【原文】

文公反国,至河,令笾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后之。咎犯闻之而夜哭

公曰:“寡人出亡二十年,乃今得反国。咎犯闻之,不喜而哭,意不欲寡人反国耶?”

犯对曰:“笾豆所以食也,席蓐所以卧也,而君弃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而君后之。今臣有与在后,中不胜其哀,故哭。且臣为君行诈伪以反国者众矣。臣尚自恶也,而况于君!”再拜而辞。

文公止之曰:“谚曰:‘筑社者撅而置之,端冕而祀之。’今子与我取之,而不与我治之;与我置之,而不与我祀之,焉可?”解左骖而盟于河。(选自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卷第十一《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文公,指晋文公重耳。反,通“返”,返回。国,晋国。②河,黄河。③令,命令。笾(biān)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两种器具。竹制为笾,木制为豆。捐,抛弃。④席,用草或苇子编成的卧具。蓐(rù),草垫子。⑤胼(pián)胝(zhī),手脚磨起的老茧。⑥黧(lí),黑中带黄的颜色。后,退后。⑦咎犯,即狐偃,是晋文公重耳的舅父。⑧亡,流亡。⑨得,得以。⑩意,意思。⑪对,回答。⑫食,吃饭。⑬卧,睡觉。⑭劳,劳苦。功,功绩。⑮有,通“又”。与,参与。⑯中,内心。胜(shēng),禁受得住。⑰且,况且。行,做事。诈,欺骗。伪,虚假。以,用以。⑱恶(wù),憎恶。⑲况,何况。⑳再拜,连拜两次。辞,辞别。止,阻止。谚,俗话。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qiān),通“褰”,揭起。撅,撩起衣服。置,立。冕(miǎn),用带子系于下巴的古代礼帽。祀,祭祀。焉,疑问词,怎么。可,可以。解,解开。骖(cān),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盟,起誓。

【品读】

经过儒家有意识地宣传,再加上历代政权不遗余力地渲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及其当时的君臣关系、政治氛围等内容,早已成为世人心目中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样是上古的历史,儒家从理想化的角度看到的是淳朴、清明、神圣和伟大,所以号召天下人去追求、仿效;而法家则是从现实性的角度去思考,法家思想家认为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后世的文明化程度绝对要高于前代,所以上古时代根本没有儒家所说的那么美好。韩非子的观点,便是如此。

上古时代,对于生活在战国时期的人们来说,相距的年代已经过于久远,一切都属于神话传说,完全没有办法去证实。儒家如此,法家也是如此。对此,韩非子却有自己的办法。在他看来,古代社会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上古的历史虽然早已无法稽查,但是如果能证实距离战国不远的历史和儒家所宣扬的内容完全不符,以此类推,便可以顺势摘除儒家戴在上古时代头上的理想光环。这一次,韩非子先拿晋文公重耳开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www.xing528.com)

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凭借文治武功缔造了春秋时代的第一强国,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对于这位明君的表率,政治家的楷模,韩非子并没有盲目迷信。他通过晋文公结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涯后,即将返回晋国时对待旧物与老臣的故事,指出了晋文公骨子里的喜新厌旧和过河拆桥,而当舅父狐偃提出疑问后,他又用冠冕堂皇的说法予以掩饰、搪塞。在这里,韩非子将晋文公请下神坛,放在普通君主甚至是普通人的位置上,依照常理去分析他当时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告诉我们,即使是晋文公那样伟大的人物,也并没有前人宣扬的那么神圣。也许有人会问这会不会是个特例呢?那好,让我们再看看韩非子拿赵武灵王说事的例子。

赵武灵王以“胡服骑射”的故事名动华夏,他曾经命令工匠利用钩梯攀登播吾山,在山上凿出了宽三尺、长五尺的大脚印,然后在旁边刻上文字“主父常游于此”。如果对这种游戏一般自我神化的做法信以为真,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但在韩非子看来,却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情,那就是像儒家学者一样,明知道上古传说虚无缥缈,却还要信以为真,盲目地去追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了一则寓言。郑县有个叫卜子的人,叫他的妻子做裤子,妻子问他新裤子要做成什么样子。卜子说和他的旧裤子一模一样。于是妻子为了让新裤子和旧裤子一样,就把新裤子模仿旧裤子的样子给弄破了。在这个故事中,韩非子的意思其实非常清楚:如果不顾社会发展的规律,生搬硬套地一味复古,那就和专门把新裤子弄破一样愚蠢得不可理喻。

骑射图

【扩展阅读】

导言:燕国相国曲解了“举烛”的意思,虽然使燕国得到大治,但这个偶然事件从本质上看,不过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而已。韩非子认为,战国时代的学者们往往以自己的理解一厢情愿地去推测、美化古人的世界,这是非常荒诞的做法。他选择“郢书燕说”的典故,讽刺意味正在于此。

郢书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选自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卷第十一《外储说左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