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机网络中的分组交换-提高通信可靠性的关键服务方式

计算机网络中的分组交换-提高通信可靠性的关键服务方式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段以及交换信息所需的调用控制和错误控制信息组成一个交换单位,这种单位叫做报文分组,也叫分组或包。分组是独立的传输实体,更易进行差错控制,有利于降低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信息传输的错误率。由于分组交换网络中传输的路由可变,提高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分组交换提供两种服务方式:数据报和虚电路。在数据报模式下,每个分组分别处理。

计算机网络中的分组交换-提高通信可靠性的关键服务方式

分组交换是一种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优点于一体的交换方法,也叫作包交换。

分组交换仍然使用存储——转发技术,但与报文交换不同的是,分组交换将长报文划分为固定长度的“段”。每个段以及交换信息所需的调用控制和错误控制信息组成一个交换单位,这种单位叫做报文分组,也叫分组或包。

分组交换的优点是长度固定、格式统一,所以更加便于存储、分析和处理。分组在中间节点确定新路径的时间较短,转发到下一个中间节点或用户终端的耗时较少,传输速度高于报文交换,但是低于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相比,明显的优势体现在:

1.时间延迟减少。当第一个分组被发送到第一个节点时,其他分组可以接着发送并同时在网络传播,大大减少了时延。

2.减少了每个节点的缓冲容量,提高了节点存储资源的利用率。

3.易于实现线路统计,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

4.可靠性高。分组是独立的传输实体,更易进行差错控制,有利于降低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信息传输的错误率。由于分组交换网络中传输的路由可变,提高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5.新传输容易开启。紧急数据可迅速发送,不与低级报文拥堵。

6.通信环境灵活。不同同步方法、信息格式、编码类型、传输速率和数据终端都可以用分组交换进行通信。

分组交换的缺点有:

1.对中间节点的处理功能有较高要求。中间节点要分析处理各种分组,为分组提供传输路径;为数据终端提供转换服务;为网络维护提供必要的网络维护管理报告等。

2.分组交换网络中的附加传输信息会影响分组交换的传输效率。(www.xing528.com)

分组交换提供两种服务方式:数据报和虚电路。

(一)数据报模式

被传输的分组称为数据报,几个数据报构成一个报文或数据块。在数据报模式下,每个分组分别处理。

当一个信源想发送报文时,会把报文分成数个数据报逐个发送到网络节点,每个数据报都有足够的序列号地址等详细信息,以便单独处理传输。节点接收到数据报后,会结合数据报中的信息和当前网络情况选择到下一个节点的合适路径。因为当前网络流量、故障的不同导致的路径选择不同,所以并不是每个数据报都会以发送时的顺序到达目的地节点,有些甚至可能会在途中丢失。

(二)虚电路模式

在虚电路模式中,交换网络在发送分组之前通过呼叫建立到目的地的逻辑路径,一条报文的所有数据报都顺着这条路径存储和转发,中间节点不处理分组,也不选择任何其他路径。根据多路复用原理,每个中间节点可以与其他中间节点建立多个虚电路,也可以同时建立多个中间节点的虚电路。

虚电路技术与电路交换模式都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都要经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拆除连接”这三个步骤。数据沿着已建立的连接路径传输,按顺序到达目的地。

综上所述,分组交换的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具体包括:

1.与数据报模式中的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地址信息相比,虚电路模式只需要虚电路号码标志,减少了信息的比特数和额外的成本。

2.数据报模式中的每个组可以独立选择路由,当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后续分组可以另选路径,保证信息的正常传输。而如果虚电路的某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则所有通过该点的虚电路都会丢失,造成信息传输失败。

3.数据报模式自身没有差错和流量控制系统,需要客户端主机来负责;而虚电路模式中的网络节点可以执行这一任务,即网络保证分组按顺序传送,不会丢失或重复。

虚电路技术与电路交换模式的有所区别:虚电路采用存储——转发模式传输数据,分组仍然需要存储在每个节点上,且要在线路上排队,只间歇地占用链路。虚电路标识符只是逻辑信道编号而不是物理电路,因此一条物理线路可标识为许多逻辑信道编号,体现了信道资源的共享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