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硬盘技术用语简介-硬盘维护与数据恢复

硬盘技术用语简介-硬盘维护与数据恢复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支持S.M.A.R.T.技术的硬盘通过硬盘上的监测电路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磁头、盘片、马达、电路的运行情况与历史记录及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安全值范围以外的情况时,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目前SCSI硬盘接口有三种,分别是50针、68针和80针。正是这种需求才使S.M.A.R.T.技术得以应运而生,在ATA-3标准中S.M.A.R.T.技术才被正式确立起来。

硬盘技术用语简介-硬盘维护与数据恢复

1.MR磁阻磁头

MR(Magreto Resistive Head)磁阻磁头采用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写操作),读取磁头则采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另外,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不是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

优点:提高盘片道密度,可提高硬盘容量30%。

2.GMR超磁阻磁头

GMR(Giant MR)磁头与MR磁头一样,是利用特殊材料的电阻值随磁场变化的原理来读取盘片上的数据,但是GMR磁头使用了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和多层薄膜结构,比MR磁头更为敏感,相同的磁场变化能引起更大的电阻值变化,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现有的MR磁头的盘片密度为3~5Gbit/in2,而GMR磁头可达10~40Gbit/in2以上。

优点:信号检测灵敏度比MR磁头高出至少十倍。

3.S.M.A.R.T.技术

S.M.A.R.T.技术(Self-Monitoring,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即“自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支持S.M.A.R.T.技术的硬盘通过硬盘上的监测电路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磁头、盘片、马达、电路的运行情况与历史记录及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安全值范围以外的情况时,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

优点:减少数据丢失,可以对硬盘潜在故障进行有效预测,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4.SPS技术

SPS(Shock Protection System)震动保护系统是由昆腾公司开发,应用在火球七代EX系列以后产品。SPS的设计原则就是在撞击到来时,保持磁头不受震动,磁头和磁头臂停泊在盘片上,冲击能量被硬盘其他部分吸收,这样能有效地提高硬盘的抗震性能,使硬盘在运输、使用及安装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免受震动的损坏。

5.DPS技术

DPS(Data Protection System),即数据保护系统。DPS可快速自动检测硬盘的每一个扇区,并在硬盘的前300M空间定位存放操作系统或其他应用系统的重要部分。当系统发生问题时,DPS可以在90s内自动检测并恢复系统数据,即使系统无法自举,也可以用包含DPS的系统软盘启动系统,再通过DPS自动检测并分析故障原因,尽可能保证数据不被丢失。如果错误发生在非主分区,采用DPS扩展检测方式仍可继续检测硬盘的所有数据,时间长短根据硬盘容量而定,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20min。

6.Ultra DSP(超级数字信号处理器)

(1)进行数字运算,比一般CPU快1050倍。

(2)提供处理及驱动接口的双重功能。

(3)优点:不占用更多CPU资源,提高系统性能。(www.xing528.com)

7.Full Stroke Seek Time(全程查找时间)

全程查找时间指的是磁头从最外圈磁道上方移动到最内圈磁道上方(或者从最内圈磁道上方移动到最外圈磁道上方)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

8.Interface(接口)

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的连接模块,它的作用就是将硬盘数据缓存内的数据传输到电脑主机内存或其他应用系统中。总的来说,硬盘接口可以分为IDE、SATA和SCSI三大类,而每大类下还可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目前SCSI硬盘接口有三种,分别是50针、68针和80针。个人PC的硬盘接口一般均为IDE或SATA,根据速度的不同分为ATA/33/66/100 /133和SATA 150。不同的接口类型会有不同的最大接口带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硬盘最大外部传输数据的快慢。

9.Cache(数据缓存)

硬盘数据缓存是硬盘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的场所,当磁头从硬盘盘片上将磁记录转化为电信号时,硬盘会临时性地将数据暂存到数据缓存内;当数据缓存内的暂存数据传输完毕后,硬盘会清空缓存,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的填充与清空。这个填充、清空和再填充的周期与主机系统总线周期一致。原来硬盘数据缓存多采用EDO DRAM,而现在一般以SDRAM为主,根据数据写入方式的不同,数据缓存有写通式和回写式两种。目前主流的IDE硬盘的缓存为2M,高端IDE和SATA产品多为8M。

10.Dual Wave(双波处理器)

这是很早以前迈拓就在宣传的技术,借鉴SCSI硬盘的设计,采用一枚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处理器负责接口操作,另设一枚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负责硬盘内部的信号处理,进一步提高效率。目前各厂商的硬盘控制系统基本都采用这种双处理器设计。

11.S.M.A.R.T(自我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

目前硬盘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已达50 000h以上,但这对于挑剔的专业用户来说还是不够的,因为他们储存在硬盘中的数据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专业用户所需要的就是能提前对故障进行预测的功能。正是这种需求才使S.M.A.R.T.技术得以应运而生,在ATA-3标准中S.M.A.R.T.技术才被正式确立起来。S.M.A.R.T.监测的对象包括磁头、磁盘、马达、电路等硬盘主要部分,它由硬盘的监测电路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被监测对象的运行情况与历史记录及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安全值范围以外的情况时,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而更先进的技术还可以提醒网络管理员的注意,自动降低硬盘的运行速度,把重要数据文件转存到其他安全扇区,甚至把文件备份到其他存储设备上。通过S.M.A.R.T.技术,确实可以对硬盘潜在故障进行有效预测,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S.M.A.R.T.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对渐发性的故障的监测是它的用武之地;而对于一些突发性的故障,例如对盘片的突然冲击等,S.M.A.R.T.技术也同样是无能为力的。

12.硬盘RAID新技术

(1)RAID技术:用于提高速度,性能及数据安全性,由多块廉价硬盘构成的冗余阵列。其中一块硬盘出问题并不影响系统工作。

(2)接口:分为SCSI类和ATA类。

(3)DMA模式:数据不经过CPU,直接在硬盘和内存之间传送,ULTRA DMA由INTEL、QUANTUM、SEAGATE等三家公司提出,分为ULTRA DMA 33/66/100,与IDE兼容。

(4)SERIAL ATA:即串行ATA,是INTEL公司发布的,在同一时间内只会有一位数据传输,用四个针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第一针发出、第二针接收、第三针供电、第四针地线。

(5)使用DMA 66/100的条件:首先,硬盘必须支持久ULTRA DMA;其次,主板必须支持ULTRA DMA;再次,操作系统必须安装有相应的驱动程序;最后,必须使用80 针专用数据线;另外,CMOS的相应设置应打开、不要将普通光驱与UDMA硬盘接在同一个口上、主板本身的兼容性问题也可能使DMA工作不正常,对不支持DMA的硬盘或光驱设置了DMA可能会导致死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