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历史上最成功的哲学与道德创始人

孔子:历史上最成功的哲学与道德创始人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实际上,从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2500多年来追随其观点以及今天仍受其深刻影响的人数来看,孔子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孟子论德政孔子的第一位主要继承人孟子生活在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前289年,他写下了他自己的道德教导和轶事。孔夫子的一生看来符合他所宣扬的教导。

孔子:历史上最成功的哲学与道德创始人

孔子约公元前551年出生在周王朝势力范围内山东的一个较小国家,卒于约公元前479年,因而他大致与佛陀同时代,在希腊哲学苏格拉底诞生前几年去世。他的家姓孔,中国人称他孔夫子(“孔老先生”),现代欧洲人用拉丁字母拼写成Conf ucius。孔家看来是相当低级的贵族,家道已衰,但尚能让儿子受教育。那时离科举考试的实行还有很多年,孔子以教学为生,不时给一些封建领主顾问或参事。他不仅教给学生们读写文化知识和古典名著,而且讲授他自己的为人之道和治国哲学。他的一些学生在国家行政机构谋得高级职务,但孔子本人在这一方面却始终不太成功;他在晚年显然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但实际上,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2500多年来追随其观点以及今天仍受其深刻影响的人数来看,孔子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我们没有见到过孔子亲自撰写的著作,有关他本人或他的学说的资料也不多。我们确实知道的,全部来源于叫做《论语》的谈话或格言集,是他死后由他的信徒们收集并不太系统地整理而成,因而可能不完全准确。后世的注释详细说明了他的教导的意义和运用。孟子论德政

孔子的第一位主要继承人孟子生活在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前289年,他写下了他自己的道德教导和轶事。关于仁德的政府,他给战国时代的一位君主进言如下忠告。

狗和猪吃掉了老百姓的粮食而不想办法制止;看见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救济饥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错,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与用刀把别人刺死却争辩说“这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只要大王不老是归咎年成不好,那么普天之下的人民都会归顺您了。(原文: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原文见《孟子》,梁惠王(上)篇第3章。)根据《论语》,我们了解到的孔子本人及其思想即使不太完整,但也相当鲜明地表明,他是一位思想丰富、通情达理的人。他抱怨他一直未能找到他向往的那类好学生或他向往那类职务,他在谈到他成功乏术时相当坦率:“我不在意没有职位,只担心没有任职的本领。我不担心无人认可我,只求做到值得人们认可。”(原文:“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知己,求为可知也。”原文见《论语》,里仁篇第14章。)然而他抱怨他受到的对待说:“我难道是个无用的苦葫芦,只能挂起来而不能吃?”(原文:“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原文见《论语》,阳货篇第7章。)看来他异常迫切想获得作为顾问的职位,以至考虑过为反叛集团工作,因为他相信,不管得到什么样的机会,他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哲学改造人和国家——这也是100年后柏拉图的同一态度。不过孔子也相当幽默,甚至喜欢拿自己开玩笑。(www.xing528.com)

孔子学说的基本要旨是,人的品格可以通过教育或通过长辈的道德榜样来陶冶和提高,这样塑造出来的“有教养的”人将向往做合乎道德的事,而不是把这当作权宜之计,因此也将维护社会的“和谐”。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用暴力和威胁进行统治是无效的;只有将社会准则内在化的价值观才能导致正确的行为。行为也应该以从家庭长辈直到最高统治者这些不同等级的上等地位的人的行为做榜样,上位者因而必须使他们的权力同他们的责任和公正相一致。处理人与人的一切相互关系时,则应该“自己不喜欢的事,决不要强加给别人”。(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见《论语》,卫灵公篇第24章。)

儒教是在人际关系政治管理中实行仁爱的处方,但它本质上是保守的,它强调的是秩序。然而,突出仁爱意味着坏的政府理当予以抵制,即使因此可能危及秩序也在所不惜,这是《论语》中好几处一再提到的观点。儒教心目中的模范是不顾任何后果,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坚定不移遵循正确道德规范的正人君子。孔夫子的一生看来符合他所宣扬的教导。也许他确曾像苏格拉底那样过分坦率地希图赢得他那个时代权势人物的恩惠,但他的教导和他的榜样,远远超越了当时他生活其中的渺小政治,而一直流传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