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易正学:孔子哲学的精髓

周易正学:孔子哲学的精髓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易》汇集了中华古典哲学的精粹。《易传》从道德教化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开创性的哲理概念、范畴与命题,其系统性、缜密性、实践性与辩证性可谓无与伦比,内容几乎可以涉及现代哲学所谓的宇宙本体论、生成论、人本论、文化论等诸多领域。以《易传》为主导的哲学,展示着一条缜密完整的系统哲理链:一极、二仪、三道、四德、五谛。

周易正学:孔子哲学的精髓

《周易》汇集了中华古典哲学的精粹。《易传》从道德教化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开创性的哲理概念、范畴与命题,其系统性、缜密性、实践性与辩证性可谓无与伦比,内容几乎可以涉及现代哲学所谓的宇宙本体论、生成论、人本论、文化论等诸多领域。甚至可以结合当下的“大数据时代”萌发的“数字本体论”,从《周易》中探索它的古典元素。

以《易传》为主导的哲学,展示着一条缜密完整的系统哲理链:一极、二仪、三道、四德、五谛。

“一极”就是太极。它揭示世界的本原,宇宙的起点,立传统哲学的“理”“气”之根,还可演绎为现代科学关于“宇宙大爆炸”瞬间的“奇点”。

“二仪”就是一阴一阳。它们代表世界及其万物生成与运动变化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基因、动力、能量、形态与一切矛盾体的对立统一

“三道”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天道表现为阴阳交流,亲和对待;地道表现为刚柔相济,互助互补;人道表现为仁义兼行,德合天地。

“四德”就是“元亨利贞”。“元”为善,对应于仁;“亨”为美,对应于礼;“利”为和,即合宜,对应于义;“贞”为正,对应于恒(固)。综言之,“四德”即善、美、和、正,表现为仁、礼、义、恒。

“五谛”指五项体现相对真理的精辟论述,内容如下。(www.xing528.com)

1.太极生生律。它阐述世界的本原、生成过程与发展规律,指导人类趋吉避凶,生生不息。

2.易简成位说。它以乾性平易、坤性简单为依据,论证“易”与“简”的功能、作用与意义,指引人们启真发诚,建德立业以“成位”,即完成人生的价值追求。

3.通变知几论。“通变”即会通变化。要点在于观象明时,认识刚柔推移、阴阳消长的规律;显微知著,顺时以动;见几(事物运动变化的微妙趋势)而作,当机立断。

4.道德性命观。道表现为一阴一阳的对立统一。道的践行在于德,德的积存在于性,“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性关乎命,命系于性。“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告诫人们面对运动变化的世界,各自修正品性,以期端正运命,最终达到“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理”即入于道,尽性则正其命。

5.意象思维学。这是孔子在创造性地阐释《周易古经》过程中形成的一项弥足珍贵的思想方法和思维理论。它强调尽意立象,察象究意。两千多年来,不仅启悟了许多有识之士,开发出繁花似锦的易学新篇章,而且对广大人群综合开发左右大脑功能,兼容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在开启创意、促进创新的思想活动中必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