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肠道微生物在食管癌中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在食管癌中的作用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全球范围内,食管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8位,死亡率居第6位。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大陆已居各类肿瘤第3位,死亡率居第4位,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目前食管癌的病因仍不明确,考虑与饮食、饮酒、吸烟、口腔卫生、遗传及食管炎等因素有关。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与诊断时的肿瘤分期密切相关,目前,大部分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生活质量低,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20%。

肠道微生物在食管癌中的作用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食管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8位,死亡率居第6位。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大陆已居各类肿瘤第3位,死亡率居第4位,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食管癌在组织类型上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简称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食管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超过鳞癌,成为食管癌主要类型;而我国一直以食管鳞癌为主,占食管癌90%以上,且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一定地域的绝对高发与周边地区的相对低发构成了我国食管鳞癌最典型的流行病学特征。虽然我国食管癌的组织类型以食管鳞癌为主,但是随着世界范围胃食管反流病的增加,我国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生和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也在增加,同样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并且有报道显示,在食管腺癌中有80%与巴雷特食管密切相关。

目前食管癌的病因仍不明确,考虑与饮食、饮酒、吸烟、口腔卫生、遗传及食管炎等因素有关。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与诊断时的肿瘤分期密切相关,目前,大部分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生活质量低,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20%。传统上,腺癌和鳞癌都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然而,即使是病灶被完整切除的患者,或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或放化疗在内的多方法联合治疗,食管癌预后仍然很差,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研究食管癌的发病机制,以探寻新的更为有效的诊治方法。(www.xing528.com)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研究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人们对消化道微生物组学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消化道微生态对维持人体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在宿主营养代谢、药物代谢、维护肠道黏膜屏障结构完整性、免疫调节和抵御病原体侵袭等方面具有特定的功能。而消化道微生态的紊乱与人体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尤其在几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人类肠道菌群可以通过破坏DNA、激活致癌信号传导途径、产生肿瘤促进代谢物和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来影响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由于胃肠道微生物群可以通过合理的抗生素益生菌和益生元制剂的方式进行调节,因此更好地了解人类癌症与微生物群之间的关系可能具有重大临床意义,这为胃肠肿瘤的治疗方法的探索提供了新的可能与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