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鱼类集群的保护作用和海洋牧场的实现

鱼类集群的保护作用和海洋牧场的实现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鱼类的集群生活对鱼群中的个体成员来说是有一定保护作用的,因为捕食者通常都拥有较大的体魄,游速也快,若是一条鱼不在群中,而是单独行动,一旦遭遇捕食者,往往很难幸免。鱼类的胸鳍主要用于运动中的平衡、制动和转向等。能津纯治说:“既然1千米声控鱼群已成现实,那么实现200千米范围的海洋牧场也是可能的。”

鱼类集群的保护作用和海洋牧场的实现

鱼类的集群生活对鱼群中的个体成员来说是有一定保护作用的,因为捕食者通常都拥有较大的体魄,游速也快,若是一条鱼不在群中,而是单独行动,一旦遭遇捕食者,往往很难幸免。若是一个大鱼群遭遇捕食者,往往会使捕食者有“老虎啃天——不知如何下口”之势。当鱼群遭遇一个捕食者时,它们会立即分成两路,以避开捕食者,然后在其两侧远远地绕过去,到其后方又再重新会合。若捕食者转回来,鱼群会再以同样的方式躲避。若一个大型的捕食者在未被发觉的情况下突然冲入鱼群,鱼群就会像爆炸一样,都以最快的速度朝不同的方向分散逃跑,在捕食者前面留下一个空荡荡的水面。从这种“虎口逃生”的现象中人们发现,小型鱼受到刺激时,可以在1/20秒的时间内达到最大游速。即使是在如此紧迫的危急情况下,也从未发现有不同个体间互相碰撞的情况,就像是每条鱼都有某种感觉知道它的邻居受到攻击时将往哪里跑一样,真令人匪夷所思。退一步说,即使捕食者能在鱼群中捕到鱼,位于鱼群中的个体被捕食的几率也要比它单独行动时被捕食的几率低得多,若一个凶猛的猎食者一次能吃掉10条鱼的话,在遇到一个由上万条小鱼组成的鱼群时,每条小鱼被捕食的几率只有1‰。因此说,鱼群越大,被捕食的几率也就越低。

集群鱼即便死里逃生时,也能保持间距而不发生碰撞。这主要是由于集群鱼的眼睛往往有一个广角视野,特别在侧面的视野很宽,这有利于它们时刻注意到周围的情况,除视觉获得的信息外,它们还能通过敏感的侧线器官根据水流的微妙变化探知集群中相邻成员的游速和方向。鱼类的胸鳍主要用于运动中的平衡、制动和转向等。而集群鱼的胸鳍则是相对固定的,不大活动,所以每个成员都不能依靠胸鳍使自己停步不前、节节后退或在周围律徊。

小知识

日本的“声控鱼群”技术

日本大分县水产试验场的能津纯治曾经试着把饵料投入海中,试图喂养放回海中的真鲷鱼苗,结果游回来吃料的真鲷鱼寥寥无几。后来他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进行以水池钢琴乐曲及击鼓鸣声来控制真鲷鱼的实验,获得了成功。(www.xing528.com)

1982年,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能津纯治在佐伯湾海区开发了一个声控真鲷的海洋试验场。方法是把大量经过水池声控训练能招之即来的真鲷鱼鱼苗放回海湾。喂饵料时,开动声控装置,一边把饵料投入海中,一边播放钢琴乐曲。结果,方圆1千米范围以内的鱼儿,纷纷应声赶来。

能津纯治还进行另一项声控石鲷的实验。当乐器声响起时,石鲷也会应声赶到。能津纯治说:“既然1千米声控鱼群已成现实,那么实现200千米范围的海洋牧场也是可能的。”

日本一家水产公司近年来又研制成功声波集鱼器,它能引诱鱼群游泳上浮、索饵、捕食,其诱鱼效果令人十分满意。在与探鱼仪并用的试验作业中,开机5~10分钟后就能取得集鱼效果。它对集散性强的鲹鱼、鲇鱼、鱿鱼、沙丁鱼等的诱导效果特别显著。集鱼器发出的声音是鱼类在捕食时所发出的声音,它使用集成电路记忆装置,把某些鱼类的捕食音编入微机内,具有省时、节油、渔获量高等优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