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防工程概预算编制-安防工程概预算

安防工程概预算编制-安防工程概预算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预算定额的水平以施工定额水平为基础。②拟定编制预算定额的工作方案,提出编制预算定额的基本要求,确定预算定额的编制原则、适用范围,确定项目划分以及预算定额表格形式等。

安防工程概预算编制-安防工程概预算

1.预算定额的概念

预算定额是确定一定计算单位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构件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量的数量标准,它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建设单位按预算定额的规定,为建设工程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施工单位则在预算定额范围内,通过施工劳动,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交付合格建筑产品。

预算定额是国家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或授权单位组织编制并颁发执行的,是基本建设预算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法规。

2.预算定额的编制原则

为保证预算定额的编制质量,充分发挥预算定额的作用,使之在实际应用中简便、合理、有效,在编制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按社会平均水平的原则。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按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确定定额水平。因此预算定额的定额水平,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合理的施工组织和工艺条件、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完成单位分项工程基本构造要素所需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平均水平。

预算定额的水平以施工定额水平为基础。预算定额中包含了更多的可变因素,需要保留合理的幅度差。预算定额是平均水平,施工定额是平均先进水平,所以两者相比预算定额水平要相对低一些。

(2)简明适用原则。编制预算定额贯彻简明适用原则,是对执行定额的可操作性和便于掌握而言的。

(3)统一性和差别性相结合原则。所谓统一性,就是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规范计价行为出发。所谓差别性,就是在统一性基础上,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可以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根据本部门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部门和地区性定额、补充性制度和管理办法。

3.预算定额的编制依据

(1)国家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现行的施工定额或劳动定额、材料定额和施工机械台班定额,以及现行的工程预算定额等有关定额资料;

(2)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文件;

(3)通用设计标准图集、定型设计图纸和有代表性的设计图纸等有关设计文件;

(4)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材料,以及科学实验、技术测定和经济分析等有关资料;

(5)现行的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有关单位颁发的预算定额及其编制的基础资料;

(6)常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性能资料、现行的人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和施工机械台班费用等价格资料。

4.预算定额的编制内容

(1)预算定额章、节、子目设置

①定额章、节应根据施工图设计及施工作业的常规分类方式、专业分工的特点设置;定额子目按照施工图设计深度,以分部分项工程的形体、结构构件和设备特征设置。

②定额子目粗细划分要适当,兼顾准确性和计算便利性,常用、占工程造价比重大的定额子目步距宜细,反之宜粗。

③各行业和地区必须按照国家定额编制定额章、节、子目目录,并按照国家定额的调整规定,结合本地区(行业)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调整和更新。

(2)预算定额子目的计量单位

①预算定额的计量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并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形体、结构构件和设备特征及其变化来确定,应便于准确统计和计算工程量

②一般情况下,当结构的三个度量发生变化时,选用体积(m3)或面积(m2)为计量单位;当物体截面形状基本固定或无规律性变化时,采用长度(m、km)为计量单位;当工程量主要取决于重量时,采用质量(t、kg)作为计量单位;当工程量主要取决于数量时,采用“台”“个”“套”等计量单位。

③对于工程量大或单位价值低的定额子目,计量单位可适当扩大。

④同一类定额项目计量单位应统一,各行业和地区必须按照国家定额做法确定定额子目计量单位。(www.xing528.com)

(3)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

①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应准确、清晰,方便计算,避免含糊不清。对国家定额中已明确的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必须按照国家定额的规定执行;若属于行业和地区特有的,可补充制定相应规则。

②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宜与《建设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统一。

(4)预算定额子目的工作内容

预算定额子目的工作内容以工序为主要描述对象,包括施工准备、场内搬运、施工操作到完工清理等全部工序。

《浙江省通用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18版)共分13册计14307个子目,其中第四册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共计1805个子目;第五册建筑智能化工程,共计843个子目等。该定额总说明指出,它是按目前浙江省大多数施工企业在安全条件下,采用的施工方法、机械化程度、合理的工期、施工工艺和劳动组织条件制定的,反映社会平均消耗量水平。根据设计施工的新规范、新标准,结合浙江省实际,补充了常用的、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项目,以满足工程计价的需要。

5.预算定额的编制步骤

预算定额的编制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工作阶段

①根据国家或授权机关关于编制预算定额的指示,由工程建设定额管理部门主持,组织编制预算定额的领导机构和各专业小组。

②拟定编制预算定额的工作方案,提出编制预算定额的基本要求,确定预算定额的编制原则、适用范围,确定项目划分以及预算定额表格形式等。

③调查研究、收集各种编制依据和资料。

(2)编制初稿阶段

①对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②按编制方案中项目划分的规定和所选定的典型施工图纸计算出工程量,并根据取定的各项消耗指标和有关编制依据,计算分项定额中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量,编制出预算定额项目表。

③测算预算定额水平。预算定额征求意见稿编出后,应将新编预算定额与原预算定额进行比较,测算新预算定额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并分析预算定额水平提高或降低的原因。

(3)修改和审查计价定额阶段

组织基本建设有关部门讨论《预算定额征求意见稿》,将征求的意见交编制小组重新修改定稿,并写出预算定额编制说明和送审报告,连同预算定额送审稿报送主管机关审批。

6.预算定额与施工定额的区别

预算定额是以施工为基础进行编制的,但预算定额不能简单地套用施工定额,必须考虑到那些施工定额没有包含的可变因素,需要保留一个合理的幅度差,幅度差是预算定额与施工定额的重要区别。所谓幅度差,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定额未包括,而在施工过程中又可能发生而增加的附加额。此外,两种定额水平的确定原则也是不同的。两者有以下几点区别:

(1)测定对象不同。预算定额以分部分项工程为测定对象,施工定额以施工过程为测定对象,前者是在后者基础上编制的,在其测定对象上进行科学的综合扩大。预算定额的编制主要采用技术测定的方法。

(2)编制水平不同。预算定额按社会平均水平编制,施工定额按平均先进水平编制。因此,确定预算定额时,其水平要低一些,一般预算定额水平要低于施工定额5%~7%。

(3)应用功能不同。施工定额属于非计价定额,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应用的一种工具;而预算定额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计价定额,是确定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依据。

(4)编制程序不同。预算定额是在施工定额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