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园道路处理及设计方法-以主环水面主干道为中心

公园道路处理及设计方法-以主环水面主干道为中心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道路通常形成道路系统中的主环,中国园林常以水面为中心,以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方法。此外,园路沿主要道路风景变化时,不宜过于频繁,这样反而会造成园路混乱。在宽阔的园路上,座椅也可以直接放在路上。主要、次要道路应着重考虑游人的方便,例如通向露天剧场、旱冰场、园中园等处,不应设置过分弯曲的道路。

公园道路处理及设计方法-以主环水面主干道为中心

公园中的主要道路起两种作用:①把游人通过主、次入口引入园中。②联系各区,可以把大量游人引导到各区。因此,主要道路也应该是园中最宽的,布置得最华丽的道路。主要道路通常形成道路系统中的主环,中国园林常以水面为中心,以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方法。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不应与水面始终平行,这样则缺乏变化会使园路显得平淡乏味,而应根据地形起伏和周围景色及功能上的要求,使主路与水面若即若离、有远有近,使园景富于变化。在规划中,不能只是一条直线或曲线的道路,由主要入口向园中主要构图中心(建筑、山坡、水面等)或由一入口至另一入口,即使出现了这种情况也最好能用小的环路补其不足。

沿着主要环路使游人欣赏到园中按季节、按分区特点布置的景观画面。由于游人量较大,故由此展开的风景空间的景色应该比较深远、开朗,否则就会显得局促拥挤。当然如上所说,沿路风景应有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风景。此外,园路沿主要道路风景变化时,不宜过于频繁,这样反而会造成园路混乱。沿着主要道路游园时,应使游人对该公园总的轮廓有所了解,使其对公园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主要道路的宽度有这样规定,大型公园的主园路在5—6米之间,小型公园的主园路一般在3—4米之间,路旁可种植株行距相等或不等的行道树。如路旁绿地宽阔也可不用行道树而布置自然式树丛、树群、多年生花丛。在游人不多、面积较小的公园内(如10公顷左右),入口附近以外的主环路亦可为3—4米,如主路较宽为8—10米。

在道路中间或两旁可以布置带状花坛、花境或雕像等,亦可用两条绿带将道路分隔成主要及两旁次要的林荫道。这时中间的林荫道可供大量游人通行,两旁林荫道可供游人散步休息。主要道路最好带有凹入的1×2米的地方放座椅,以免影响游人通行。座椅可以相对放置,也可以错开放置。有时由于路旁风景偏重一旁,则座椅也可相应放在一边。在宽阔的园路上,座椅也可以直接放在路上。主要道路不宜有过大的地形起伏,如起伏超过10%的坡度可用整形的阶梯。如有运输要求时,则应改变道路纵坡,而不能设台阶。

次要道路一般是各区内的主要道路,它通常起辅助和联系主要道路的作用,次要道路分布在全园而形成一些小环,使游人能深入公园的各部,同时又与一些主要建筑联系。次要道路的布置可以比较朴素,而沿路风景的变化应该比较丰富。由此展开的空间可以较小,次要道路的宽度一般在2—3米,可以多利用地形的起伏展开丰富的风景画面。

次要入口处的道路虽然在宽度上较主要入口处的干道规模稍小,但亦需由此将游人送到各区,故在功能上的要求与主环路一致,也应考虑有适当的美化布置。

散步小道应该分布全园各处,以宁静休息区为主,引导游人深入到园内各个偏僻宁静的角落中,以提高公园面积的使用率。同时,这里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地方,散步小道旁可布置一些小型轻巧的园林建筑,开辟一些小的幽闭空间,配置一些乔灌木,结合色彩丰富的树丛、树群或单株树木。沿散步小道所配置的花卉也可以比较自然,总之这里风景的变化是最细腻的。散步小道的宽度一般1.5—2米。(www.xing528.com)

在公园道路规划时应尽量避免有死胡同,有时专为通向某一建筑所用的道路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时,也希望尽量避免或使道路较短并且建筑位置明显,使游人不至深入太远而又退回。在当游人经历或时间有限或因兴趣爱好的不同时,也可以按拟定好的路线在公园一部分地区进行游玩和休息,并为游人由一区到另一区开辟捷径。

无论是主路、次路或散步小道都应有各自的系统而又互相联系,要求有理想的庇荫条件。主要、次要道路应着重考虑游人的方便,例如通向露天剧场、旱冰场、园中园等处,不应设置过分弯曲的道路。而安静休息区内,通向一些装饰性强的休息用的亭榭时,可以较多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抑景、隔景等手法,以曲折迂回的道路增加空间感,造成曲径通幽的气氛,加强风景艺术效果。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道路的弯曲也有其原因,如前进的方向在地形上有变化或有树丛山石等障碍物,使道路的弯曲合乎自然要求而真正形成峰回路转的效果。

道路的设置应合理,有利于游人方便地沿此路通向想去的区域。如果在需要的地方不开辟道路,则游人会踏过草皮形成道路,而在不需要道路的地方,虽然开辟了路,却无人去走,易造成浪费。总之,在设置道路时,应当从功能出发结合风景画面透视线,有的地方更注重实用,有的地方可从考虑风景线出发,结合各分区条件不同而异,但绝不能过分追求形式,否则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使园路失去其基本意义。

无论是主、次道路还是小路都不应穿过建筑物,而应将建筑物布置在路的一旁或紧接路边或用专用小路通入,而不至于使建筑本身形成通道,成为游人必经之路,否则会造成该建筑使用的混乱,从而影响其正常的使用。

路的铺装面也因不同性质的道路而异,一般主次道路采取比较平整、耐压力较强的铺装面,如水泥砖、石板、方砖混凝土等材料。小路则可采取较美观自然的路面。公园中主、次道路除用宽度来区分以外,还可用不同材料来表示,这样可以引导游人沿着一定方向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