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徽淮北地区不同土壤田间持水量与饱和含水量

安徽淮北地区不同土壤田间持水量与饱和含水量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3安徽淮北地区不同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单位:%5.毛管断裂含水量毛管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开始断裂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裂含水量。

安徽淮北地区不同土壤田间持水量与饱和含水量

各种类型的土壤水均与土壤的质地和结构有关。因此,对一定质地和结构的土壤来说,各种类型的土壤水均存在一个可能的极限值,这些极限值包括最大吸湿量,最大分子持水量,凋萎系数,毛管断裂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等,它们统称为土壤水分常数。

1.最大吸湿量

在水汽达到饱和的空气中,干燥土壤的吸湿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吸湿量,又称吸湿系数。这时被吸附的水分子层的厚度相当于15~20个水分子厚,约4~5μmm,其最外层的水分子所受到的土壤颗粒的分子引力为31.4×105Pa。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的最大吸湿量如表2-1所示。

表2-1 不同土壤颗粒直径的最大吸湿量

2.最大分子持水量

膜状水达到最大数量,也就是水膜厚度达到最大时所对应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它是靠土壤颗粒分子力结合水分的最大值。此时,水膜最外层水分子受到土壤颗粒分子引力为6.33×105Pa。

3.凋萎系数

植物生长需要通过根系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根毛的吸水力量约为15.19×105Pa。当土壤颗粒对水分子的吸力超过15.19×105Pa时,植物就会因吸取不到土壤水而凋萎枯死。因此,所谓凋萎系数就是指土壤颗粒对水分子的吸力为15.19×105Pa时的土壤含水量。作物品种不同,土壤种类不同,其凋萎系数也不同。表2-2所列就是安徽淮北地区不同作物及土壤类型的凋萎系数实例。凋萎系数总是大于最大吸湿量,而小于最大分子持水量的。一般来说,凋萎系数约为最大吸湿量的1.5倍,而是最大分子持水量的38%~75%。

表2-2 安徽淮北地区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的凋萎系数(重量含水率)单位:%(www.xing528.com)

4.田间持水量

土壤中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它是不受地下水影响条件下土壤在田间或自然状况时所能保持水分的最高数量,也就是说,降雨或灌溉水进入土壤后,若超过田间持水量,则超过部分将不能为土壤保持而以自由重力水形式向下渗透。因此,田间持水量是将土壤水划分为土壤持水量和向下渗透水分的“门槛”。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土壤颗粒对水分子的吸引力约为1/10~1/3(105Pa)。表2-3所列为安徽淮北地区不同土壤的田间持水量的取值范围。

表2-3 安徽淮北地区不同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单位:%

5.毛管断裂含水量

毛管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开始断裂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裂含水量。当土壤含水量大于此值时,毛管悬着水就能向土壤水分的消失点或消失面转移;反之,连续输移水分就会遭到破坏,并将变为以薄膜水和水汽的形式进行。一般来说,毛管断裂含水量约为田间持水量的65%。

6.饱和含水量

土壤中所有孔隙均被水充满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饱和含水量。显然,若用容积含水率表示饱和含水量,则它与孔隙率是一致的。饱和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之差即为受重力支配的自由重力水。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含水量时,土壤颗粒对外层水分子的吸引力大约只有0.001个大气压。若干土壤的饱和含水量的取值范围已列于表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