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臂技术训练:连音演奏的关键

手臂技术训练:连音演奏的关键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经常误以为连音仅仅是手指之间的连贯,这是不够的。只有在领会到连贯是由大臂发动与控制的时候,才能使连音的演奏达到新的高度。手臂动作以推为主。手掌及手指与琴键的接触亦呈一定曲弧线,避免直线状或直角状。体会旋律线条连贯时大臂的细微动作。尤其在极轻柔、极连贯处,大臂的调节对于轻柔音色的控制与乐句的气息连贯显得尤为重要。恰恰是这样一种水平或圆周运动,使乐句达到比运用手指与手腕更高程度的连贯。

手臂技术训练:连音演奏的关键

通常容易产生的对于大臂作用的误解在于,认为只有在弹奏音响洪亮的八度、和弦时才使用大臂。实际上,不单单在音量响亮或大和弦处要运用大臂,甚至可以说,更重要的是,在最轻弱处、在转弯抹角处、在连贯处,都需要运用大臂。可以说,钢琴演奏无一处不是“肩——腕——指”三点一线、浑然一体、合一而动的结果。以肩为轴,大臂的力量通过手腕而抵达指尖。从肩开始的整个一条手臂应被视作一体。任何细致的、敏感的,不易觉察的手指动作,都要与大臂更细致、更敏感、更不易觉察的动作相适应。

任何良好音质的发声,都依仗由大臂(肩部)到指尖贯通直率、不受阻挡、浑然一体的力量传递。音与音之间的连接,不单单是手指与手指的连接及手腕协同动作下的连接,而应当是发自大臂的连接。由于钢琴无法使一个音真正延续、保持或增强,钢琴演奏中的真正的连贯是最困难、最重要的任务。人们经常误以为连音仅仅是手指之间的连贯,这是不够的。只有在领会到连贯是由大臂发动与控制的时候,才能使连音的演奏达到新的高度。

钢琴音响的连贯只能是音的质地与音的质地之间的连贯。即使把每个音都从键盘上提起,也能够使每个音之间真正地“连贯”起来。从指尖到肩部,共有6个关节:手指三小关节以及腕、肘、肩三大关节。原则上,发力源越靠前,速度越快,力量越小;发力源越靠后,速度越慢,力量越大。然而,决不能将“发力源”理解得过于绝对,以致把本应融为一体的整条手臂“裁为三截”,把指、腕、臂割裂开来。大臂发力的困难在于直接。发力的直接意味着一种高度集中的放松状态。这与中国传统武术的原理是相通的。比如,太极拳的发劲就是一种以放松为基础的振动,这种振动需要全身高度协调,以达到在瞬间发出极大力量。大臂的用力,正是这种看来完全放松、实质内含在极短时间内所发出的爆发力。自然,在发劲的一瞬,肩部和臂部的有关肌肉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但绝无丝毫僵硬。同时,在发劲前,全身各部位非常放松;发劲后,也非常放松。这种发力的原则是与气功的原则一致的。大臂对于整条手臂乃至指尖的操纵,犹如打太极拳,是以连绵不断的、均匀持续的缓慢内劲为根本的,肩、腕、指,浑然而动。用整个臂膀操纵大小弧线,把来回飞跃于88个黑白相间的琴键之间的离散动作,组织成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可谓大臂的动作,对于钢琴演奏来说,是“举臂轻重”的。所以,大臂的专门训练,可采取由大到小的动作的方式。

(1)以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引子部分的钢琴巨大和弦为例,练习缓慢但发力沉重,最终达到在完全放松状态下直接地在一瞬间把全身力量集中在指尖。力量的发出要与缓慢而均匀的深呼吸相结合。手臂动作以推为主。手掌及手指与琴键的接触亦呈一定曲弧线,避免直线状或直角状。

(2)以相隔比较狭窄音程的两个和弦之间完全的连贯为目的,训练大臂在连接这两个和弦时的“圆弧”动作。(www.xing528.com)

(3)弹奏单音的旋律线条。体会旋律线条连贯时大臂的细微动作。大臂发力犹如自来水管,大脑控制犹如龙头开关。细若涓涓流水,急如湍流奔泻。收则小,放则大。要做到收放自如,不露痕迹。

(4)训练大臂对远距离跳动的单音或和弦的控制。要做到音断而意连,大臂内的力应当延绵不绝,不因音的跳跃而断成两截,而总有无形的“线”将它们连在一起。从外形动作而言,这条“线”就是弧线的匀顺;从内在感觉而言,这条“线”就是内力的延绵。

大臂的作用应贯穿在演奏的始终,不但将它作为一个强大的发力源,而且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它“调节阀”的作用。尤其在极轻柔、极连贯处,大臂的调节对于轻柔音色的控制与乐句的气息连贯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点恰恰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除了人们比较了解也比较注意的直接的、贯通的用力方式外,大臂还有着许多微小的、细致的水平式或圆周式的运动。恰恰是这样一种水平或圆周运动,使乐句达到比运用手指与手腕更高程度的连贯。

大臂力量对音量与音色的影响不仅仅在于运动的方向是直接抑或水平,贯通抑或圆周,而且在于发力的速度。大臂的发力可能速度非常快,时间非常短,爆发力非常大,也可能速度相当慢,时间相对长,不仅仅以爆发力的形态,还以某种“推力”或“压力”的形态存在。发力速度快,爆发力大,声音趋于明亮或尖锐;发力速度慢,“推”“压”的内劲足,声音则趋于深沉或柔美。因此,应当按照所需要的音色来决定大臂运动的方向、发力的速度和运动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