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熹与吕祖谦的书信往来及友谊

朱熹与吕祖谦的书信往来及友谊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熹在1156年任职于同安县时,曾经因公事前往吕祖谦父亲任官的福州,得以认识吕祖谦,两人开始书信往来。朱熹在1181年接到吕祖谦最后一封信不久后,获悉挚友去世的消息。1173年朱塾21岁的时候,朱熹把他送到吕祖谦那里,并且严格要求他在那里不许常常喝酒。

朱熹与吕祖谦的书信往来及友谊

朱熹吕祖谦曾就社会政治教育哲学等问题交换过许多意见,若能适切考查这些意见交流,对了解双方的互相影响应该颇有帮助。朱熹和吕祖谦的关系显示吕祖谦在1168年到1181年期间是道学最重要的领袖,朱熹在这时期对吕祖谦的温和态度,与日后对亡友的尖锐批评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态度的转变以及他与吕氏的朋友关系,显示了朱熹在吕祖谦去世前后与整个儒家群体的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

吕祖谦大概是朱熹最亲近的朋友。朱熹在1156年任职于同安县时,曾经因公事前往吕祖谦父亲任官的福州,得以认识吕祖谦,两人开始书信往来。在12世纪60年代末,尤其是70年代,两人的书信往返激增。朱熹在1181年接到吕祖谦最后一封信不久后,获悉挚友去世的消息。他们的友谊维持得很久,比朱熹与张栻的关系还要长八年,这或许与吕祖谦的家在金华有关。金华距离京城临安很近,又在临安前往福建的路上,所以两人相处的机会自然比较多。朱熹写给吕祖谦的信件尚存104封,比写给其他人的都多。吕祖谦写给朱熹的信则有67封流传下来,也比给其他人的信函多一倍有余。双方信函交往频繁外,亲近的关系也可以从所讨论的事情中可见一斑,不但涉及政治学术的问题,也谈到许多家庭事务,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朱熹的长子朱塾(1153-1191年)的事。朱熹给吕祖谦的信中说:“此儿懒惰之甚,在家读书,绝不成伦理。”这个儿子虽然有些恶习,但朱熹担心自己由于父子关系而爱深责切,对孩子管教过严,因此采纳孟子“易子而教”的建议,委托吕祖谦负责儿子的教育和道德修养。1173年朱塾21岁的时候,朱熹把他送到吕祖谦那里,并且严格要求他在那里不许常常喝酒。吕祖谦安排他住在亲近的学生潘景宪(1137-1193年)家,规定他不能单独离家,每天都要和潘景宪一起面见吕祖谦,聆听教训。三四年后,吕祖谦促成朱、潘两家联姻。

朱塾迎娶潘景宪的长女(生于1161年),不久后吕祖谦把独女华年(生于1159年)嫁给潘景宪的近亲潘景良,所以吕祖谦和朱家都与婺州的大族潘家结为姻亲。朱塾在1180年回到朱家,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仍然失败落第。后来朱熹利用官荫的权利,使朱塾挂上朝廷礼官的头衔,但是这个儿子仍然不成大器,在官场上终无建树,1191年在婺州的岳家去世。朱熹把儿子交给吕祖谦管教,不只因为吕祖谦的社会名望和政治地位崇高,朱熹也信任他的学术水平和个人修养,希望能够改变儿子的脾气和行为。吕祖谦不但负责教育朱熹的长子,并且替他安排婚姻,的确帮了朱熹大忙。(www.xing528.com)

吕祖谦也充当朱熹与许多儒生学者间的桥梁,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陆九渊。吕祖谦在1172年提拔陆九渊通过进士考试后,就一直照顾他,并且为调解朱陆双方的思想分歧,在1175年春邀请他们到他家来会面,朱熹因故不能前来,吕祖谦就专程赶去看望。他从金华出发,行程约250公里,赶到朱熹在福建崇安的家,随后俩人一起去朱熹的寒泉精舍,在那里经过一个多月的讨论,完成《近思录》的初稿。他们又一起翻越武夷山,到达江西名胜鹅湖寺,会见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吕祖谦希望陆氏兄弟和朱熹能够建立友好的关系,居中协调他们对读书和功夫修养的看法。在从日后的历史发展来看,鹅湖之会是朱陆学派分道扬镳的分水岭。吕祖谦的性格和居中协调的努力犹能暂时缓减道学内部的紧张关系。第九章会再谈到吕祖谦在鹅湖之会后的六年里,一直引导陆九渊兄弟,使他们比较能接受他与朱熹的共同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