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梁野山原生药用植物彩色图谱:兰科Orchidaceae》

《梁野山原生药用植物彩色图谱:兰科Orchidaceae》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治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尿血、小儿惊风、破伤风、肾炎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支气管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急慢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肿瘤、青春痘。113.铁皮石斛学名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别名 黑节草、云南铁皮形态特征 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具多节,常在中部以上互生3 ~5 枚叶。治肺痨、肝炎、痈疖疮肿、毒蛇咬伤。115.高斑叶兰学名 Goodyera procera Hook.别名 穗花斑叶兰形态特征 陆生植物。

《梁野山原生药用植物彩色图谱:兰科Orchidaceae》

108.金线兰

学名 Anoectochilus roxbourgii (Wall.)Lindl.

别名 金线莲、花叶开唇兰、金草

形态特征 茎基部匍匐,淡红褐色,稍肉质。叶2 ~4 片,互生,宽卵形,上面为暗的天鹅绒绿色而具有金黄色的网纹细脉,下面淡紫红色。总状花序具2~6朵疏散的花;花苞片淡红色,萼片淡红色,被短柔毛;花瓣白色;唇瓣2 裂,裂片舌状形。花期10—11 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常绿阔叶林下的沟边、土质松散的潮湿地带。采集于黄陂山(N 25°11′43″,E 116°11′5″,H 896 m)。少见种。

药用部位 全草。

性味功能 甘,平。清热凉血,袪风利湿,强心利尿,固肾,平肝。治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尿血、小儿惊风、破伤风、肾炎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支气管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急慢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肿瘤青春痘

109.竹叶兰

学名 Arundina gaminifolia (D.Don) Hochr

形态特征 陆生兰。茎直立,常数个丛生或成片生长,圆柱形,细竹竿状,通常为叶鞘所包,具多枚叶。叶线状披针形,薄革质或坚纸质,基部具圆筒状的鞘抱茎。花序总状或基部有1 ~2 个分枝而成圆锥状,具2 ~10朵花,每次仅开1 朵花;花粉红色或略带紫色或白色。蒴果近长圆形,花、果期9—11 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灌草丛中。采集于云礤溪(N 25°8′45″,E 116°8′31″,H 386 m)。稀见种。

药用部位 干燥根茎。

性味功能 苦,平。清热解毒,通经活血。

110.广东石豆兰

学名 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hltr.

别名 乌都能

形态特征 根状茎粗;假鳞茎直立,顶生1 枚叶。叶革质,长圆形,近无柄。花葶1 个,从假鳞茎基部或靠近假鳞茎基部的根状茎节上发出,远高出叶外,总状花序缩短呈伞状,具2 ~4(7)朵花;花淡黄色;萼片离生,狭披针形,具3 条脉;花瓣狭卵状披针形,唇瓣肉质。花期5—8 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林下岩石上。采集于老鸦山(N 25°18′45″,E 116°13′14″,H 425 m)。少见种。

药用部位 全草。

性味功能 微酸,平。宣肺止咳。治百日咳、肺痨咳嗽、久咳等。

111.钩距虾脊兰

学名 Calanthe graciliflora Hayata

别名 纤花根节兰、细花根节兰

形态特征 茎短,被3 枚鞘状叶。叶长圆形或椭圆形,具叶柄。花葶从叶丛中抽出,超出叶片,总状花序顶生,疏生多数花,全体被柔毛;花萼和花瓣内面黄绿色,外面红褐色,唇瓣白色。花期3—4 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常绿阔叶林下和山谷溪边。采集于黄陂山(N 25°11′48″,E 116°11′9″,H 826 m)、云 礤 村(N 25°9′57″,E 116°8′39″,H 611 m)。少见种。

药用部位 根及全草。

性味功能 辛、苦,寒。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治咽喉肿痛、痔疮、脱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112.建兰

学名 Cymbidium ensifolium (L.) Sw.

别名 秋兰、雄兰、骏河兰

形态特征 地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包藏于叶基之内。叶2 ~4(6)枚,带形,前部边缘有时有细齿。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总状花序具3 ~9(13)朵花;花常有香气,色泽通常为浅黄绿色具紫斑。蒴果狭椭圆形。花期6—10 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林下灌木丛中或阴湿处。采集于云礤溪(N 25°9′27″,E 116°8′32″,H 535 m)、礤 文村(N 25°4′55″,E 116°11′27″,H 567 m)。少见种。

药用部位 根、叶。

性味功能 辛,平。根:顺气,和血,利湿,消肿。治咳嗽吐血、肠风、血崩、淋病、白浊、白带、跌打损伤、痈肿。叶:理气,宽中,明目。治久咳、胸闷、腹泻、青盲内障。

113.铁皮石斛

学名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别名 黑节草、云南铁皮

形态特征 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具多节,常在中部以上互生3 ~5 枚叶。叶两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并且多少钩转,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叶鞘常具紫斑。总状花序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2 ~3 朵花;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花期3—6 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阴湿的岩石上或树上。采集于教文村(N 25°9′8″,E 116°11′45″,H 638 m)。稀见种。

药用部位 全草。

性味功能 甘,微寒。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

114.多叶斑叶兰

学名 Goodyera foliosa (Lindl.) Benth.

别名 高岭斑叶兰、厚唇斑叶兰

形态特征 茎直立,绿色,具4 ~6 枚叶。叶疏生于茎上或集生于茎的上半部,叶片卵形至长圆形,偏斜;叶柄基部扩大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具几朵至多朵密生而常偏向一侧的花;花中等大,半张开,白带粉红色、白带淡绿色或近白色;萼片狭卵形,凹陷;花瓣斜菱形,具爪,具1 条脉,无毛,与中萼片黏合呈兜状;唇瓣基部凹陷呈囊状,囊半球形。花期7—9 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林下或沟谷阴湿处。采集于天马寨(N 25°6′54″,E 116°10′41″,H 902 m)。稀见种。

药用部位 全草。

性味功能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肺痨、肝炎、痈疖疮肿、毒蛇咬伤。

115.高斑叶兰(www.xing528.com)

学名 Goodyera procera (Ker gawl.) Hook.

别名 穗花斑叶兰

形态特征 陆生植物。根状茎短而粗。茎直立,具6 ~8 枚叶。叶片长圆形或狭椭圆形,叶柄基部扩大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具多数密生的小花,似穗状;花小,白色带淡绿,芳香;萼片具1 条脉,中萼片卵形或椭圆形,凹陷,与花瓣黏合呈兜状,侧萼片偏斜的卵形;花瓣匙形,白色。花期4—5 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溪涧湿地或石壁上。采集于云礤溪(N 25°9′1″,E 116°8′30″,H 425 m)。较常见种。

药用部位 全草。

性味功能 苦、辛,温。祛风除湿,养血舒筋,润肺止咳,止血。治风湿关节痛、半身不遂、肺痨咯血、咳喘、病后虚弱、肾虚腰痛、淋浊、黄疸、咳嗽痰喘、跌打损伤。

116.斑叶兰

学名 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eichb.f.

别名 大斑叶兰、白花斑叶兰、银线莲

形态特征 茎直立,绿色,具4 ~6 枚叶。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上面绿色,具白色不规则的点状斑纹,背面淡绿色,具柄,基部扩大成抱茎的鞘。花茎直立,被长柔毛,具3 ~5 枚鞘状苞片;总状花序偏向一侧;花较小,白色或带粉红色;中萼片狭椭圆状披针形,舟状,与花瓣黏合呈兜状;花瓣菱状倒披针形;唇瓣卵形,基部凹陷呈囊状。花期8—10 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坡或沟谷阔叶林下。采集于黄陂山(N 25°11′27″,E 116°11′2″,H 954 m)、云礤溪上部(N 25°10′17″,E 116°10′22″,H 988 m)、梁山顶(N 25°10′11″,E 116°11′32″,H 1 279 m)。少见种。

药用部位 全草。

性味功能 淡,寒。清肺止咳、解毒消肿、止痛。治肺结核咳嗽、支气管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病疖疮疡。

117.绒叶斑叶兰

学名 Goodyera velutina Maxim.

别名 鸟嘴莲、白肋斑叶兰

形态特征 根状茎匍匐,茎直立,具3~5枚叶。叶片卵形至椭圆形,上面深绿色或暗紫绿色,天鹅绒状,沿中肋具1 条白色带,背面紫红色。总状花序具6 ~15朵偏向一侧的花;萼片淡红褐色或白色,中萼片与花瓣粘合呈兜状;唇瓣基部凹陷呈囊状。花期9—10 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林下阴湿处。采集于东留南方(N 25°14′12″,E 116°58′32″,H 596 m)。少见种。

药用部位 全草。

性味功能 淡,寒。清肺止咳,补肾益气,行气活血,消肿解毒。

118.见血青

学名 Liparis nervosa (Thunb.ex A.Murray) Lindl.

别名 有脉羊耳蒜

形态特征 陆生草本。假鳞茎圆柱形。下部叶鞘状,中部叶3 ~5 枚,卵形或狭椭圆状披针形。花葶发自茎顶端,总状花序具数朵至10 余朵花,花序轴有时具很狭的翅;花紫色;花瓣丝状;唇瓣长圆状倒卵形。蒴果倒卵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花期2—7 月,果期10 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坡阔叶林下。采集于中心坑(N 25°16′43″,E 116°15′38″,H 690 m)、云 礤 村(N 25°9′33″,E 116°9′18″,H 647 m)、老 鸦 山(N 2 5°1 9′1 0″,E 11 6°1 3′4 4″,H 357 m)。较常见种。

药用部位 全草。

性味功能 苦,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治胃热吐血、肺热咯血、肠风下血、崩漏、手术出血、创伤出血、疮疡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119.细叶石仙桃

学名 Pholidota cantonensis Rolfe

别名 双叶岩珠

形态特征 附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分枝,密被鳞片状鞘;假鳞茎疏生,肉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生2 枚叶。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纸质。花葶生于幼嫩假鳞茎顶端,发出时其基部连同幼叶均为鞘所包;总状花序具10 余朵小花;花小,白色或淡黄色。蒴果倒卵形。花期4 月,果期8—9 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林中或荫蔽处的岩石上。采集于石园地(N 25°17′38″,E 116°16′36″,H 557 m)。少见种。

药用部位 全草或假鳞茎。

性味功能 苦,寒。泻火解毒,燥湿止痒,清热凉血,滋阴润肺。治高热、湿疹、头晕、头痛、肺热咳嗽、咯血、急性胃肠炎、慢性骨髓炎、跌打损伤。

120.小舌唇兰

学名 Platanthera minor (Miq.) Rchb.f.

别名 小长距兰、卵唇粉蝶兰、高山粉蝶兰

形态特征 陆生草本。茎粗壮,直立,下部具1 ~2(3)枚较大的叶,上部具2 ~5 枚逐渐变小为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的苞片状小叶,基部具1 ~2 枚筒状鞘,叶互生,叶片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具多数疏生的花;花黄绿色,萼片具3 条脉;花瓣直立,斜卵形;唇瓣舌状,肉质,下垂,距细圆筒状。花期5—7 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林下或草地上。采集于云礤村(N 25°10′5″,E 116°9′23″,H 609 m)。少见种。

药用部位 全草。

性味功能 甘,平。养阴润肺,益气生津。治咳痰带血、咽喉肿痛、病后体弱、遗精、头昏身软、肾虚腰痛、咳嗽气喘、肠胃湿热、小儿疝气。

121.绶草

学名 Spiranthes sinensis (Pers.) Ames

别名 盘龙参、龙抱柱

形态特征 陆生植物。茎较短,近基部生2 ~5 枚叶。叶片宽线形或宽线状披针形,基部收狭具柄状抱茎的鞘。花茎直立;总状花序具多数密生的花,呈螺旋状扭转;花小,紫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萼片的下部靠合,中萼片与花瓣靠合呈兜状;唇瓣宽长圆形,中部以上呈强烈的皱波状啮齿。花、果期4—9 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林荫下或湿润草地上。采集于中心坑(N 25°8′57″,E 116°8′28″,H 357 m)、黄陂山(N 25°11′27″,E 116°11′2″,H 954 m)。较常见种。

药用部位 根、全草。

性味功能 甘、苦,平。益阴清热,润肺止咳。治病后虚弱、阴虚内热、咳嗽吐血、头晕、腰酸、遗精、淋浊带下、疮疡痈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