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优化及改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优化及改革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技术类课程这些课程有比较明显的专业指向性,具有很大范围的专业覆盖性,重点根据计算机技术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特点,使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计算机技术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应用打下基础。目前,大多数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教师承担的主要是前面两类课程;后两类课程主要由相应专业的教师和计算机学院(系)教师承担。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优化及改革

根据课程自身的属性,现有各校实施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面向基本素养培养的通识型课程

这类课程没有明显的专业指向性,重点培养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包括计算机系统有关的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程序设计基本方法等。这些课程往往作为入门课程以及必修课程。典型课程有: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

(2)作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技术类课程

这些课程有比较明显的专业指向性,具有很大范围的专业覆盖性,重点根据计算机技术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特点,使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计算机技术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应用打下基础。典型课程有: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等。

(3)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结合的交叉型课程(www.xing528.com)

这些课程将计算机技术与专业应用直接结合,从专业需求角度展现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和方法,具有很明显的专业特征。典型课程有:医学成像及处理技术,医学信息分析与决策电子政务应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等。

(4)面向深层次专业应用的拓展型课程

这些课程没有特别的专业指向性,通过展现计算机系统开发技术、新型应用技术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以选修课程为主。典型课程有: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云计算等。

目前,大多数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教师承担的主要是前面两类课程;后两类课程主要由相应专业的教师和计算机学院(系)教师承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