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与优化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与优化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横向维是指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与专业有关的课程系列。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分化与综合,方法维课程在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结构中越来越重要。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与优化

3.1.3.1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其实施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其能力、提升其素质,使之开发智能、陶冶品德,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我们在进行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某些课程理论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局限于某一种课程理论,而应该围绕一定的课程体系目标来吸取各种课程理论的精华,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现代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未来的课程体系目标应把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和学科知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3.1.3.2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内容要素构建的三种模式

(1)树状模式

课程体系犹如一棵富有生命活力的树。树的各部分形成一体,干和枝主次分明;根枝地位不同,方向有别,分叉点高低不同分层次,离根越远越易动摇:活生生的树四面八方都可延伸,是开放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开放体系,每门具体的课程也是一个开放体系。

在树状模式理论中,最典型的是一维线型模式,即主干学科论。其次是维度结构论,其包括“二维”和“三维”。

所谓“二维”就是指纵向维和横向维。纵向维是指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直接为专业服务的课程系列。这一系列(如工科)通常按理论与应用、一般与特殊的逻辑顺序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数学自然科学课程,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等,一般称“基础课”或“科学基础课”;二是技术科学课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学电子学等,一般称“技术基础课”;三是工程技术课程,如金属切削机床、电机设计等,一般称“专业课”。横向维是指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与专业有关的课程系列。这一课程系列通常按其要达到的素养目标,分为若干课程组或知识块,如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组、经济管理课程组、相关技术课程组等。

所谓“三维”就是指纵向维和横向维以及贯穿两者的轴向维,即专业维、素养维和方法维。方法维课程包括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各门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方法维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论体系,具有哲学思辨能力,善于跨领域地进行概念和方法的移植。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分化与综合,方法维课程在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结构中越来越重要。(www.xing528.com)

(2)板块模式

①模块组合论。模块组合论是按照学科结构理论和智能结构理论,将课程组设置成模块,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拼搭课程体系。根据课程模块弹性化和因人而异的组合,使课程体系能够兼容多种类型人才的培养。模块组合论的基本要求是课程模块化、拼接合理化、体系弹性化。

课程模块化,即指全部课程按其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分成若干个课程组。如分成“必修课程组”“指定选修组”“任意选修组”。拼接合理化,是指课程模块之间的拼接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规范来进行,实现课程的一致性、分层性、结合性。体系弹性化,一要体现在课程要求上,二要贯彻于课程组合中。例如:在指定的某个知识块中,具体选学哪门课程可由学生自定;在修满规定学分的情况下,增加哪些课程由学生做主;在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仍有余力辅修其他专业,由学生自选。

②核心课程论。核心课程理论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四种典型的价值取向和课程体系设计模式:首先是社会取向的核心课程观,它所体现的课程价值观是进步主义和社会改造主义;其次是经验取向的核心课程观,代表是人本主义价值观;再次是学科取向的核心课程观,它所体现的课程价值观是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最后是混合取向的核心课程观,这一观点认为,处于课程体系核心位置的课程应谋求学生、社会与学科三者间的平衡与整合。

(3)球体模式

课程体系犹如一颗原子。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使带负电的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居于课程体系核心的部分是最为稳定的,围绕核心部分的是可变动的,须随着知识的发展而不断新陈代谢。在课程信息球体中,信息核贵在稳,信息壳贵在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