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经济管理:新的管理形态

生态经济管理:新的管理形态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世纪,人类更加注重生活环境,生态经济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生态经济管理是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双重实现的新的管理形态。一切经济事物都存在于相应的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经济系统即生态经济管理的对象,生态经济管理就是对经济生态系统的管理。例如,一些激进主义者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借口反对有些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生态经济管理是现代经济管理的高级形式,要充分吸收传统管理理论和思想的有益精华,促其完善。

生态经济管理:新的管理形态

21世纪,人类更加注重生活环境,生态经济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生态经济管理是现代经济管理的高级形式,要充分吸收传统管理理论和思想的有益精华丰富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管理问题。

生态经济管理是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双重实现的新的管理形态。(1)一切经济事物都存在于相应的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经济系统即生态经济管理的对象,生态经济管理就是对经济生态系统的管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子系统相互交织复合得到生态经济系统,相较于它的子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全面,能够综合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管理功效,实现两个子系统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良性循环,以获得最佳生态经济效益,总体上提高了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具有自主特色、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经济综合体,能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形成生态经济合力和生态经济生产力。可见,生态经济系统的直接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这既是现代生态经济管理的目标和出发点,又是生态经济管理的归宿和任务。(2)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是矛盾和统一的关系,既有对立和矛盾的一面,又有统一和相互转化的一面,而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的矛盾统一关系通常是被人为地建立出来的。这一关系具体包括以下3种情况:

第一,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矛盾和对立。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可以同时产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大多数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而忽视生态效益的问题,显然,可能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一定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缺失。也就是说,实现了经济目标,生态目标却没有实现。例如,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引起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等。造成这类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相互矛盾对立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缺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认识以及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而忽视了整体利益和长远效果。反之,只注重生态目标,忽略经济目标也会带来同样的后果。例如,一些激进主义者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借口反对有些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这种没有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与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悖。

第二,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统一。首先,实现生态目标是实现经济目标的基础。作为社会再生产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首先是一种资源。人类为了实现经济目标而对生态与自然环境的改造会受到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物质循环以及能量与信息流动内在规律的制约。所以,只有改善生态效益,使经济活动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类才能合理利用自然力量,使生产力迅速发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实现更好的经济目标。其次,经济目标是实现生态目标的保证。最后,改善生态环境需要足够的技术与物质支持,这就要求人类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只有当经济目标得到实现时,才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生态目标的建设。(www.xing528.com)

第三,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相互转化和相互促进。综上所述,社会经济活动的最理想状态就是把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可在经济高速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生态目标的实现,为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条件,以实现经济目标,在实现经济目标之后,又为生态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条件,达到二者的辩证统一。生态经济管理必须解决生态和经济管理双重优化以及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二者关系的问题。要实现生态和经济管理的双重优化,首先,要将两个目标放在同一平等位置上,在管理上要力争使两个目标都达到最优。人们习惯于用经济效益标准去衡量经济系统问题,却忽略了用生态效益标准去衡量生态系统被利用而引发的生态问题。这似乎已成为一个思维定式,因此,这就要求人们从思想上树立共同发展、平衡发展的观点,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同时重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次,在具体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相互统一和相互转化这一关系,有意识地将生态管理和经济管理相融合。生态目标的实现可以为实现经济目标创造自然条件,同样,经济目标的实现可以为实现生态目标提供技术、物质和资金支持,最终达到生态和经济管理的双重优化。最后,在实践方式上,要实现多种手段并存。实现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优化,需要上下一致,提高认识,真正重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并且需要借助政府的行为,采取多种手段,以达到最终目标。例如,对那些进行掠夺式经营生产,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行为,实施严格的法律约束;对那些破坏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要课以重税等。

生态经济管理是现代经济管理的高级形式,要充分吸收传统管理理论和思想的有益精华,促其完善。管理是伴随着人类的生存而出现和发展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管理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由于各自强调的方面不同,强调的角度不同,对管理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并且形成了相应不同的管理学派:(1)古典学派。古典学派注重管理者的职能,研究论述管理人员如何协调集体和发挥组织力量的方法,指明了管理是有组织的社会的一个特殊的要素。古典学派认为,管理同法律、医学和其他职业一样应是根据一些管理人员能够学会的原则来实施的。同时,通过使用科学的方法发现这些原则。(2)行为学派。管理中的行为科学学说开始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强调管理者的作用。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懂得如何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管理作为行为科学的运用,必然要求管理者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协作。他们将西方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引入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提出用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等办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3)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强调科学在管理中的作用。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字模式和程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管理科学就是制定用管理决策的数字模式与程序的系统,并把它们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4)其他学派。除以上三种最具代表性的学派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管理学派,例如,有强调决策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决策管理学派;有强调管理经验的借鉴作用的经验主义学派;有强调从系统的角度来进行管理规划的系统管理学派;有强调将整个社会中的各级组织作为一个相互协作的系统的社会系统学派等。不难看出,管理学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管理对象的分化和管理方法的发展两方面。每个管理学派对管理都有独特的见解,采取特定的方法,但其最终目标都是实现管理对象的决策最优化。然而,目前的各管理学派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大多数管理学派都主要以企业作为管理对象,着重对人与物质环境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也就是说,现有的管理学派基本上仅限于对社会经济系统而没有涉及对生态系统的管理。管理不仅要连接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各层级子系统,也要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各层次之间的连接。因此,传统的管理理论应有所发展,管理的对象要突破社会经济系统的范围,要发展到以自然—社会经济系统为对象的现代生态经济管理理论上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