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直辖市设立:重庆作家队伍壮大的机遇

重庆直辖市设立:重庆作家队伍壮大的机遇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得当时我讲的是,我们重庆正面临着四大机遇。余音犹在,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业已通过重庆设立直辖市,重庆专有的发展机遇业已正式展现开来。毫无疑问,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后,现在这支作家队伍必定会愈趋壮大。我深信,难得的机遇必然造就乘风的俊彦,重庆作家凭借群体的坚韧劳作,终将不辱使命。[1]本文原载于《重庆日报》,1997年3月18日。

重庆直辖市设立:重庆作家队伍壮大的机遇

老 谭[2]

半个多月前,重庆作协在蓝箭宾馆举行年会,主席要我即席讲话。适宜的话题可谓多矣,我只择取了一个:抓住机遇。

选中这个话题,并非猝发性心血来潮,而是萦系脑际将近一年了。尤其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结合自己跻身文场的多年感受,作过反复的思考。终于看得见它的身影了,听得到它的声息了,不禁情热中肠,自然冲口而出。

记得当时我讲的是,我们重庆正面临着四大机遇。其中,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施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机遇为相关省市所共有;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经济开发,重庆即将设立直辖市,对重庆来说则是得天独厚。而我们重庆文艺界又还有第五大机遇,那就是继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决议之后,去年底全国第六次文代会和第五次作代会开得圆满成功,今年初中共中央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文艺工作的重要文件,与之同步,重庆市党政主要领导人对文艺的关注和扶持也是切实有力的,全国大环境和重庆小环境都显示向好。如此机遇非常难得,就看我们能不能切实抓住了。

余音犹在,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业已通过重庆设立直辖市,重庆专有的发展机遇业已正式展现开来。五大机遇中,这是关键之所在,把握住它就能更好地去抓其他机遇,进一步奋发有为,开拓前进。各行各业都在新的起跑线上,作家一业岂能例外?

毫无疑问,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后,现在这支作家队伍必定会愈趋壮大。人多了,地广了,经济基础和人文条件都有可能更适合文学艺术生存发展。我乐观地估计,前三大机遇将为文艺创作提供前所未有的群众根基、生活思想导向、哲理启示和灵感触觉,后两大机遇则将从组织建设、经费投入和生态优化诸方面给予重要保证。作家的触觉通常更敏锐,自当对此欢欣鼓舞。那一天,当我讲到我市党政主要领导人如何重视文艺的时候,会场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便是这心境灵动的反映。

但是,一切机遇总是可遇而不可求,它们只选择作好准备的人亲近和拥抱。唯有思想解放、锐意进取、务实求真、百折不挠的人才可能作好准备,空谈和想象全都于事无补。以此来作些自我审视,似乎还难以肯定,我们所有作家都作好了准备,依据就在我们还有不少的人安于现状。(www.xing528.com)

我们的现状到底怎样呢?从主流看,我们现在这支作家队伍的基本素质的确不错,无论文学怎样在低谷徘徊都能坚持本业,也奉献出了一些好作品。但放之全国,毕竟是作家不少,名家不多,作品不少,精品不多,还有一些人当行功夫在文学之外。这样的现状若无根本改变,文学这一块,就不能够与京、津、沪颉颃。所以,真正想抓住机遇,除了依托客观条件的逐步改善,从主观角度讲,非得下大力气突破现状不可。

突破口何在?在于增强历史使命感。事实上,历史机遇的嫡亲兄弟,恰好正是历史使命。而在历史长河中,作家的立功之本历来都是作品。操哪种形式并无高下之分,数量的多少亦非优劣之界,头衔资格之类更如过眼烟云,要紧的是出精品,出力作。如今,五大机遇都在召唤重庆作家;振奋精神,调整心态,告别浮躁,拒斥平庸,更倾心贴近群众,更致力开掘生活,更善于发现真美,更勇于探取骊珠,努力创作出一批又一批与重庆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匹配,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群众和专家都喜欢,经得住社会和时间的检验的优秀作品来,以重振重庆文学的雄风,再造重庆文学的辉煌。循之以行,即堪称增强历史使命感。

盛矣吾衰矣,我自知气虚力薄,难建其功。然而,身在文场,总要聊尽绵薄,虽为驽马,亦期十驾。尤其寄望于气壮力足的老中青文友们,共启新猷,大展宏图。我深信,难得的机遇必然造就乘风的俊彦,重庆作家凭借群体的坚韧劳作,终将不辱使命。

【注释】

[1]本文原载于《重庆日报》,1997年3月18日。

[2]老谭为蓝锡麟的笔名,时任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