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直辖市设立情况(1996.7~1997.6)

重庆直辖市设立情况(1996.7~1997.6)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科学决策。(一)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有利于国家的行政管理,加速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四川省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后,全市共辖43 个区市县,幅员8.2 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14%;人口3001.78 万,约占四川全省的27%,其中农村人口2400 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各占四川全省的27%。

重庆直辖市设立情况(1996.7~1997.6)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对重庆非常关心,非常重视,对重庆的发展寄予厚望。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科学决策

(一)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有利于国家的行政管理,加速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川省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全省面积57 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200 多公里,南北宽900 余公里,是中国第五大省区。全省有23 个地市州、218 个县市区,是全国县级单位最多的省区。辽阔的地域是造成四川行政区划单位繁多的重要原因。到1994 年底止,全省共有11084 万人,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农业人口占83.6%,非农业人口占16.4%。全省共有53 种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452 万多人,总数居全国第五位。主要分布在以甘孜、阿坝、凉山三个自治州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和以黔江地区(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5 个自治县)为代表的东南部地区。民族自治地方幅员31.8 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57%。

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后,全市共辖43 个区市县,幅员8.2 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14%;人口3001.78 万,约占四川全省的27%,其中农村人口2400 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各占四川全省的27%。这样就有利于解决四川省面积过大、人口过多、难于领导和管理的状况,保证四川省领导机关集中精力抓好其他地区的工作,特别是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从而加速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有利于加快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从而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开发

重庆市与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同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具有上千年的历史联系,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圈,重庆经济对整个西南和长江上游地区具有十分强劲的集散和辐射力。

百年来,伴随着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重庆凭借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连接长江一线、影响西南一片、辐射中国西部的区位优势,实现了从一座封闭的城堡发展成为开放的、连接我国中西部战略枢纽的转变,实现了从古代区域性军政中心发展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的转变,实现了从偏居四川东部一隅的中等城市发展成为立足中国内陆,面向五洲四海的特大城市的转变。

特别是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洗礼,重庆已经筑就了强劲的经济实力,具有良好而广阔的发展潜力。1995 年,重庆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0 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84 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大为增强。重庆农村广阔,物产丰富,是我国猪肉、蚕茧、柑橘商品基地和重要粮食产地;重庆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是重庆国民经济的主体,现有工业企业8862 个,其中大中型企业311 个,有12 家企业进入全国500 家大型企业行列;重庆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物资集散地,第三产业发展迅速,1995年消费品零售总额274 亿元;重庆科技实力雄厚,全市有高等院校23 所、各类科研院所380 所、科技人员40 余万人,强大的科技优势,为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重庆是对外开放口岸,与世界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合作关系;重庆山川钟灵毓秀,旅游资源丰富,是著名的三峡旅游热线的起点。

中央决定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必将进一步发挥重庆的潜力,加快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重庆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要求,更好地发挥重庆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上对西南和长江上游地区的辐射、凝聚作用。(www.xing528.com)

(三)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有利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三峡工程是我国在建的,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它的突出效益是防洪、发电、航运,并将为南水北调创造条件,尤其是在防洪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我国未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峡水库淹没区少数在湖北省(宜昌、秭归兴山巴东),其主体部分都在重庆市和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县市、忠县、丰都、涪陵市、武隆长寿、渝北区、巴南区),共19个县市,以及重庆市区和江津市的河滩地。直接受淹人口84.62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47 万,农业人口36.15 万。据动态测算,到2008 年,移民总数将达到113.18 万。需迁建13 座县(市)城和140 个集镇。而重庆市和万县、涪陵要承担85%以上的移民任务。这是三峡工程给我们出的一道世界级难题。这道史无前例的难题,曾随着孙中山先生“以闸堰其水”的治国方略梦想了70 年,其间,又历经50 年勘测、40 年论证、30 年争执……

移民是三峡工程中最复杂、最艰难、事关全局的工作。在中外历史上,有关水利工程在移民方面不乏成功的经验和动人的事例,但也有不少惨痛而深刻的教训。就我国而言,修建的水库规模越大,移民的后遗症就越多,延续时间越长。究其缘由,盖因实行补偿性移民的办法所致。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最为关切的是百万移民的安置。李鹏总理在长江三峡工程开工典礼上指出:“库区移民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任务十分艰巨。”我国“实行开发性移民的方针”。为此,国家决定把三峡库区列为经济开发区,给予优惠政策;国家和省在安排建设项目时,将根据建设条件,予以同等优先的原则加以考虑;中央和有关部门对库区实行对口支援等等。

“开发性移民方针”是我国政府对中外众多水库移民的成败得失进行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在对新中国成立40 多年来传统的补偿性移民方式进行扬弃的基础上,从三峡工程的特殊性和三峡库区贫穷落后的实际出发作出的慎重决定。这是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探索和创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峡工程的成败关键在移民,而做好移民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把开发性移民的方针落到实处,使三峡工程建设实实在在地成为库区人民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契机。

由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有利于统筹规划、统一领导三峡库区的移民工作,加强对移民资金的统筹安排和管理,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投入到三峡移民工程中来。通过合理运用移民资金及其他发展投入(如扶贫资金),合理运用政策,充分利用库区资源,广泛发动库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对库区沿江19 个县市和农村进行改造和开发,扩大人口生息容量,改善生态环境,妥善安置移民,改变库区落后面貌,比较快地赶上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实现库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真正把国家开发性移民的政策落到实处。

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还有利于对三峡库区进行集中管理,并促使三峡经济区的完全形成;加大对三峡库区开发开放的力度,形成新的有竞争力的群体优势,从而有利于加快三峡工程建设和做好移民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