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直辖市文献选编(1996.7~1997.6)(上)

重庆直辖市文献选编(1996.7~1997.6)(上)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全地区受各种地方病不同程度危害威胁人口达200 余万人。地委、行署果断确立了“治穷、治病、治愚”三位一体,“输血、补血、造血”三管齐下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要想拔穷根就必须先拔病根”的工作方针。从1987 年起,地委、行署相继领导黔江、彭水、秀山、石柱四县广泛发动群众,大规模开展改良炉灶,全面防治地氟病。目前,黔江地区地氟病已得到有效控制,并成为全省第一个消灭丝虫病、第二个基本消灭疟疾病的地区。

重庆直辖市文献选编(1996.7~1997.6)(上)

黔江的贫困面积是惊人的:5 个县均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所列重点扶持贫困县;1987 年,全地区有195 万户建卡贫困户,占总人口的82%。

黔江的贫困深度也是惊人的:“有女莫嫁鹿青盖,包谷壳子当铺盖。脚杆烤起火斑子,一年四季吃酸菜。”这首歌谣反映了彭水一带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实况。因生活贫寒,该县大龄男子中(30 至45 岁)就有近5000名光棍汉,占同年龄段男性人口的9%。黔江的贫困复杂程度更是惊人:许多地方是饥寒交迫,贫病交加,贫愚交织。全地区地氟病危害程度为全国罕见,分布于4 县856 个村;丝虫病遍及土家苗寨,为全省丝虫重病区;全区疟疾猖獗,另有42 万人受碘缺乏病危害。据统计,全地区受各种地方病不同程度危害威胁人口达200 余万人。由于相当一部分人病魔缠身,丧失了体力、智力,因病致穷、因病返穷的家庭占贫困户总数的23%。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地委、行署果断确立了“治穷、治病、治愚”三位一体,“输血补血、造血”三管齐下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要想拔穷根就必须先拔病根”的工作方针。

从1987 年起,地委、行署相继领导黔江、彭水、秀山、石柱四县广泛发动群众,大规模开展改良炉灶,全面防治地氟病。各地把防治地氟病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在地氟病区全面推广白色工程(地膜玉米),提前了农作物收割季节,延长了阳光晒粮时间,从而结束了自古以来用高氟煤烘烤粮食造成氟污染的历史

几年来,全地区出动专业防治人员10 余万人次,投入防治专款2000 多万元,治病扶贫取得了辉煌战绩。目前,黔江地区地氟病已得到有效控制,并成为全省第一个消灭丝虫病、第二个基本消灭疟疾病的地区。

彭水县的小厂乡,地处海拔1200 米至1600 米的高寒山区,一度因“贫病交加的特重病区”闻名全国。1985 年,新华社《内参选编》记载了该乡的贫困状况:全乡6300 人中,70%的农户欠贷款,50%的人无棉衣棉絮,30%的农户住岩洞窝棚,90%的人患地氟病,10%的人长期瘫痪在床。

人们怎么也没想到,十年扶贫开发使小厂乡这个病入膏肓的“老病号”枯木逢春,元气焕发。

今年5 月9 日,省委书记谢世杰冒雨考察小厂乡。乡党委书记罗光权笑逐颜开地作汇报:该乡坚持“治穷与治病”相结合的方针,走“地膜玉米饱肚,发展烤烟致富”的开发式扶贫之路,十年迈了三大步:一是基本解决了群众温饱,钱粮人均双超千。二是防氟治病成果显著,全乡1412 户全换了“灶王爷”。用上新式防氟炉,未出现新一代氟斑牙病和新的瘫痪病人。三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文盲基本消除。谢书记听了连连点头:“好! 这是党的扶贫政策的胜利,是对小厂人苦干实干的回报。”

由于病害深重,在黔江,病成了贫困的根源,贫是病的表现,贫病交加,互为因果,互为转换,恶性循环。“要拔穷根须先拔病根”的路子无疑是正确的。但黔江人心头明白:造成贫病交加的深层原因在于文化素质低下、科学知识贫乏。于是乎,黔江人在搞救济“输血”、养病“补血”的同时,把治愚“造血”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治穷治病先治愚”的口号更加响亮。(www.xing528.com)

科技扶贫、科教兴农成了黔江人解决温饱、脱贫奔富的突破口。全区建立健全了技术网络,乡乡办起“庄稼医院”,层层兴办科技示范片,常年技术培训达七八十万人次。全区还广泛改革耕作制度和种植方法,采取“抗不赢就躲”“小春抓多,大春抓早”的战略战术,趋利而避害,一巧胜百力。

如今,黔江人沿袭古制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已为现代先进技术所淘汰。彭水的“八万亩水稻旱育秧”丰收计划推开,石柱“访农帮技富民”工程启动,黔江科技兴县“十亿工程”首战告捷,酉阳“科技示范长廊”初具规模,秀山农科教三结合声势浩大。

短短8 年,黔江人跨越了先辈们千百年来都未曾逾越的粗放耕作阶段。全区良种普及率达90%,水稻、玉米规范栽培分别达90%、80%左右。种植业经济增长中科技含量已占53.3%,这意味着当地农业科技水平赶上了全省平均水平。

科技兴农使黔江粮食总量由1987 年的76 万吨增至1995 年的141 万吨;全区人均占有粮食由全省倒数第二位变为顺数第二位;全区实现了“五子登科”——5 县全部越过了省定温饱线。

(《重庆日报》记者 向泽映 罗成友)

【注释】

[1]本文原载于《重庆日报》,1996 年10 月7 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