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子思在鲁国受尊崇且为重臣,对鲁缪公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子思在鲁国受尊崇且为重臣,对鲁缪公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从这里还是可以看出,子思在鲁国是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公仪子(休)为相的时候,子思是最重要的大臣,《孔丛子·公仪》还记载了“缪公欲相子思,子思不愿”的事,缪公曾经让子思做宰相,虽然子思不愿意做,但不难看出他至少是在鲁国当过重要大臣的。子思在鲁国既受尊崇,又为重臣,应该是积极参与了国家大事的决策,对缪公时期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子思的建议,实际就是支持鲁缪公的改革。

子思在鲁国受尊崇且为重臣,对鲁缪公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综合有关材料看,子思在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与国君鲁缪公有密切交往,曾经做过官,对当时鲁国的政治、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其生平考察看,时间大概是在其六十岁以后的晚年。

1.为君师。

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子思“名伋,孔子孙,为鲁缪公师。”这里最明确记载了鲁缪公尊子思为师的关系。另一条旁证是《孟子·万章下》。其中记载缪公多次对子思宣称他要学习古千乘之国的国君“友士”,但子思很不高兴缪公称他为“友”。他说:“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也,奚可以与我友?”在这里,子思强调“子事我”,即说明:我们是师生关系,你怎么能跟我做朋友?可见其真实性。

2.受尊崇。

《孟子·公孙丑下》就曾记载:“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就是说,鲁缪公认为,必须每天有人来陪着子思,为子思服务,如果不派一个人在子思的身边,为他服务的话,子思是不舒服的,是没有安全感的。说明鲁缪公为子思的生活起居想得非常的细致周到。表明对子思的敬重。

在《孟子·万章下》中,以孟子之口又道出了一段缪公与子思相处的故事。大意是说:鲁缪公经常请教子思,因而多次向子思赠送鼎肉。(以鼎制肉,一定是美味;鼎肉相送,表示出非常尊重)。但子思不高兴,把给他送肉的赶出了门外。然后,行大礼下拜并拒绝接受。对来者说:“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说从这以后,我才知道,鲁缪公是把我当狗、马和牲畜一样来养着我子思的。后来缪公就不敢给子思赠送东西了。然后孟子借机来评说国君应如何对待贤人:说你只是在表面上尊重贤人,但又不重用他,难道这是敬重贤人吗?我们从这里还是可以看出,子思在鲁国是受到了极大的尊重。(www.xing528.com)

3.任重臣。

在《孟子·告子下》记载:“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休)为政,子柳、子思为臣。”公仪子(休)为相的时候,子思是最重要的大臣,《孔丛子·公仪》还记载了“缪公欲相子思,子思不愿”的事,缪公曾经让子思做宰相,虽然子思不愿意做,但不难看出他至少是在鲁国当过重要大臣的。

4.谋国事。

子思在鲁国既受尊崇,又为重臣,应该是积极参与了国家大事的决策,对缪公时期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多次议论过国家的大事。上面提到的《孟子·万章下》记载的缪公多次请教“友士”的故事,实际就是如何对待知识分子的讨论。《孔丛子·公仪》中有如下记载:“缪公问子思曰:‘吾国可兴乎?’子思曰:‘可。’公曰:‘为之奈何?’对曰:‘苟君与大夫慕周公伯禽之治,行其政化,开公家之惠,杜私门之利,结恩百姓,修礼邻国,其兴也勃矣!’”在这里,鲁缪公和子思讨论的是怎么样让国家兴盛的问题。子思建议说:如果你能按照周公和伯禽治理鲁国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坚持正确的治国方略,将国家的优惠措施落实到老百姓身上,把贵族所享受的那些特权收回、斩断,以恩惠与老百姓同心同德,以礼义和邻国交往,这样国家就很快能够兴盛起来。在缪公之时,鲁国公室衰微,“三桓”做大,政出私门。缪公任用公仪休当政,实行改革,“强公室,杜私门”。子思的建议,实际就是支持鲁缪公的改革。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子思曾经参与了鲁缪公时期很多政事的决策。鲁缪公曾经实行过改革,在改革当中,曾主要采纳了子思的意见。甚至可以说子思是鲁缪公改革的一个幕后策划者和支持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