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圣一揆:船山反对朱子,揭示《周易外传导读》中的重要观点

四圣一揆:船山反对朱子,揭示《周易外传导读》中的重要观点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历三圣,但汉代以来的学者多把这三部分看做一个整体。船山则反对朱子的说法因此而提倡“四圣一揆”之说:伏羲氏始画卦,而天人之理尽在其中矣。……四圣同揆,后圣以达先圣之意而未尝有损益也,明矣。[9]朱伯崑先生曾对此点加以考察,指出朱子甚至提出过“四圣一心”说[10],因而认为船山对朱子有误解[11]。

四圣一揆:船山反对朱子,揭示《周易外传导读》中的重要观点

关于《周易》的作者,《汉书·艺文志》有“人更三圣”的说法,即伏羲画卦,文王(周公)作卦爻辞,孔子作《易传》。虽历三圣,但汉代以来的学者多把这三部分看做一个整体。像郑玄、虞翻、王弼、程颐等,往往引《易传》解卦爻辞。但朱子明确区分了三圣作《易》的不同:“须是将伏羲画底卦做一样看,文王卦做一样看,文王周公说底《彖》《象》做一样看,孔子说底做一样看,王辅嗣、伊川说底各做一样看。伏羲是未有卦时画出来,文王是就那见成底卦边说。”[4]朱子以为伏羲画卦、文王系辞、孔子作传各有不同,不可相互牵附。他的解《易》工作亦是秉此进行:对于伏羲画卦卜筮的解释主要在《易学启蒙》,对于卦爻辞的解释见于《周易本义》前半部分,对于夫子十翼的解释见于《周易本义》后半部分[5]。朱子三圣分别的意义在于,他用邵康节之说来解说伏羲《易》,置于《周易》经传文之前;又强调卦爻辞只是卜筮之辞,与《易传》不同,使《易传》与经文脱离。这样,其诠释的重点便在于伏羲易(邵子易)与《周易》本经,而《易传》的地位相对下降,且与修身功夫隔得比较远了。也正是如此,朱子认为《易》非学者之先务。

船山则反对朱子的说法因此而提倡“四圣一揆”之说:

伏羲氏始画卦,而天人之理尽在其中矣。……文王起于数千年之后,以“不显亦临,无射亦保”之心,得即卦象而体之,乃系之彖辞,以发明卦象之得失、吉凶之所由。周公又即文王之《彖》,达其变于爻,以研时位之几而精其义。孔子又即文、周彖爻之辞,赞其所以然之理,而为《文言》与《彖》《象》之传;又以其义例之贯通与其变动者,为《系传》《说卦》《杂卦》,使占者得其指归以通其殊致。盖孔子所赞之说,即以明《彖传》《象传》之纲领,而《彖》《象》二传即文、周之《彖》《爻》;文、周之《彖》《爻》即伏羲氏之画象。四圣同揆,后圣以达先圣之意而未尝有损益也,明矣。[6]

此说自《外传》即已出现,可以说也是船山很早就形成的一个观点:(www.xing528.com)

唯析彖、爻以殊物,则抑谓三圣之异宗。多歧既以亡羊,后来弥多标指,故且曰:“有文王后天之《易》,有庖牺先天之《易》。”天且剖先后以异道,而况于圣人?则羲、文自为门户,周、孔各为朋党,亦奚恤哉![7]

对于这种观点,朱伯崑先生评论说:“就其论《周易》的历史说,可以说是比朱熹说后退一步。但他所以因袭传统旧说,其目的在于反对象数学派特别是占学派的易学观,即言占而不言学。”[8]此说甚是。不可否认的是,朱子区分三圣,却也指出其中有共同点,如他说:“到得夫子,方始纯以理言,虽未必是羲、文本意,而事上说理亦是如此,但不可便以夫子之说为文王之说。”[9]朱伯崑先生曾对此点加以考察,指出朱子甚至提出过“四圣一心”说[10],因而认为船山对朱子有误解[11]

其实此问题无法说朱子与船山孰对孰错,这是一个所利用的诠释资源之争。朱子亦承认自伏羲至孔子在根本上是相同的,但每一阶段所利用的诠释资源不同,他解释伏羲《易》用邵雍之说,解释卦爻辞时用“本义”“占卜”说而少用《易传》。船山之意在于坚守《易传》立场解释《周易》,贯通伏羲、文王、周公,从而一方面打击所谓“伏羲之易”,驱除邵雍图书学的诠释传统;一方面给《周易》经文设定边界,驱除民间卜术的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