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拥有共享朋友圈的好处与问题

拥有共享朋友圈的好处与问题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朋友圈”的烦恼也很多。发“朋友圈”的时候,如果不小心说错了话,也会让人懊恼半天。习惯发布“朋友圈”的人,会经常在这里记录自己的状态和心情。用户每天使用最多的微信三大功能是“朋友圈”、收发消息和阅读公众号,其中“朋友圈”使用频率排名第一。如果打开朋友的微信,翻看“朋友圈”记录,就能在很短时间内了解他(她)的个性和爱好。“朋友圈”像我们的社交广场,需要友好互动。

拥有共享朋友圈的好处与问题

微信“朋友圈”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可以发图片、文字,也可以发送各种链接,分享新鲜的内容。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一对多地与朋友们交流。互为好友的朋友,不仅可以看到你的“朋友圈”,还可以在评论区看到其他朋友的评论。来来往往的信息分享,让大家眼界开阔,增加了许多灵感。

“朋友圈”的烦恼也很多。比如,你加的好友越多,“朋友圈”的更新速度就越快,如果想把所有的信息都看一遍,要花很多很多时间。还有,因为急于了解朋友们的回应,追求点赞和评论数量,在发布一条“朋友圈”后,你可能会有些焦虑,总想在线了解有没有人回应。发“朋友圈”的时候,如果不小心说错了话,也会让人懊恼半天。

当大部分人都拥有微信账号,开通了“朋友圈”功能的时候,我们不妨想一想,“朋友圈”到底是什么?习惯发布“朋友圈”的人,会经常在这里记录自己的状态和心情。通过大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知道,人们通常更喜欢在“朋友圈”里发布正能量的内容,展现出自己积极、乐观的一面。即使是发布一些孤单落寞的文字和图片,常常也并不是为了表达郁闷,而是希望能够引发话题,与朋友们互动交流起来,排遣孤独。

资料链接

根据《2016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每天登录微信的用户接近8亿,其中50%的微信用户,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长超过90分钟。

用户每天使用最多的微信三大功能是“朋友圈”、收发消息和阅读公众号,其中“朋友圈”使用频率排名第一。在抽样选取的40443位微信用户中,58%的用户每天都会打开“朋友圈”;61.4%的用户,几乎每次使用微信都会同步刷“朋友圈”;22.5%的用户经常看“朋友圈”;14.7%的用户偶尔看“朋友圈”;从来不看“朋友圈”的微信用户,占比仅为1.3%。在使用“朋友圈”的时候,除了浏览,人们最经常做的是“给别人点赞”,发表评论的频率要略高于自己发布信息的频率。(www.xing528.com)

无论是碧空万里,还是大雨倾盆,无论是一个人运动听音乐,还是与朋友一起共享晚餐、与同事一起加班……每一条“朋友圈”都是精彩生活的记录,也是我们生活态度的表达。选择发布什么样的“朋友圈”,就好像选择今天要穿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展示什么样的心情。但是,我们最好清醒地认识到,“朋友圈”的积极、精彩并非我们生活的全部,如果把“朋友圈”里的角色当成全部的自己,反倒可能对生活原本的样子失望起来。

你有多少表情包?就看你的情商如何啦!

“朋友圈”就好像我们的名片,需要真诚热情。我们结识新朋友的时候,会互相加微信好友,建立网络上的联系。如果打开朋友的微信,翻看“朋友圈”记录,就能在很短时间内了解他(她)的个性和爱好。我们都知道,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互相尊重个性和寻求双方的共性,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朋友圈”不一定是完全真实的自我呈现,但一定是你希望别人认识的那个自己,更接近于“理想的自我”。

“朋友圈”像我们的社交广场,需要友好互动。但有的人不是把“朋友圈”当作朋友交往的公共空间,而是把它当成公开的日记本,因此就会出现这样一些状况:不考虑图文数量,随性而发,经常刷屏;只喜欢发布自己的信息,很少与朋友们互动,甚至很少看别人的“朋友圈”;不考虑“朋友圈”是公共空间,情绪泛滥,毫不遮掩地吐苦水、发脾气,有时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别人的感受。有人说,“我的‘朋友圈’是我自己的空间,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合理,只要不设置为私密日记,“朋友圈”就是一个公共空间,需要我们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