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喉腔的构成和功能,喉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

喉腔的构成和功能,喉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吞咽时,可关闭喉口,防止食物误入喉腔。(四)喉腔喉腔是由喉软骨、韧带和纤维膜、喉肌、喉黏膜等围成的管腔。声带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黏膜构成,它是发音的重要结构,声带和声门裂合称声门。声门下腔黏膜下组织比较疏松,感染时易引起喉水肿。婴幼儿喉腔较窄小,常因喉水肿引起喉阻塞,导致呼吸困难。

喉腔的构成和功能,喉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

喉既是呼吸的管道,又是发音的器官。喉位于颈前正中部,成年人的喉在第3~6颈椎。喉向上借喉口与喉咽部相通,向下以环状软骨气管韧带连接气管,可随吞咽或发音而上下移动。

(一)喉软骨

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等构成(图7-2-6)。

图7-2-6 喉软骨

1.甲状软骨 由前缘互相愈合的两块甲状软骨板合成。愈合处称前角,前角上端向前凸出,在成年男子尤为明显,称喉结。甲状软骨板的后缘游离,向上、下发出突起,称上角和下角。

2.环状软骨 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向下接气管,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对维持呼吸道的通畅有重要作用,损伤后易发生喉狭窄。

3.会厌软骨 位于舌根和舌骨体后上方,上宽下窄,是一个薄而具有弹性的树叶状软骨板,是喉口活瓣。吞咽时,可关闭喉口,防止食物误入喉腔。

4.杓状软骨 成对,位于环状软骨板的上方,呈尖向上的三棱锥体,分为一尖、一底和二突。由底向前伸出的突起,有声韧带附着,称声带突。

(二)喉的连结

喉的连结包括喉软骨之间以及喉与舌骨和气管间的连结(图7-2-7)。

图7-2-7 喉软骨及连结

1.甲状舌骨膜 是连于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之间的结缔组织膜。

2.环甲关节 由环状软骨侧方关节面和甲状软骨下角构成,为联合关节。(www.xing528.com)

3.环杓关节 由环状软骨板上缘的关节面和杓状软骨底构成。

4.弹性圆锥 为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起自甲状软骨前角的后面,呈扇形向下,附着于环状软骨上缘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图7-2-8)。其上缘游离增厚,张于甲状软骨与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称声韧带。声韧带连同声带肌及覆盖于其表面的喉黏膜一起,称声带。弹性圆锥前部纤维增厚,张于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称环甲正中韧带(图7-2-7)。当急性喉阻塞时,可在此作穿刺或切开,建立暂时的通气道,以抢救患者的生命。

图7-2-8 弹性圆锥

(三)喉肌

喉肌是细小的骨骼肌,附着于喉软骨的表面。喉肌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声带的紧张程度和声门裂宽度,可控制发音的强弱和调节音调的高低。

(四)喉腔

喉腔是由喉软骨、韧带和纤维膜、喉肌、喉黏膜等围成的管腔。向上经喉口通喉咽,向下通气管。

喉口(图7-2-9)是喉腔的上口,朝向后上方,由会厌上缘、杓状会厌襞和杓间切迹围成。喉腔的侧壁有上、下两对呈前后方向的黏膜皱襞(图7-2-10),上方一对称前庭襞,左、右前庭襞之间的裂隙称前庭裂;下方一对称声襞,左、右声襞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声带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黏膜构成,它是发音的重要结构,声带和声门裂合称声门。

图7-2-9 喉腔上面观

图7-2-10 喉的冠状切面

喉腔(图7-2-10)借两对皱襞分为三部分:喉口与前庭襞之间为喉前庭;前庭襞与声襞之间的部分为喉中间腔,向两侧经前庭襞和声襞间凸出的裂隙称喉室;声门裂平面以下部分为声门下腔。声门下腔黏膜下组织比较疏松,感染时易引起喉水肿。婴幼儿喉腔较窄小,常因喉水肿引起喉阻塞,导致呼吸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