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河万家寨水工模型试验成果

黄河万家寨水工模型试验成果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两种为控制流量,后一种以控制库水位为准。试验结果表明,溢流坝行洪、电站不发电时,电站尾水渠有弱回流区产生,右侧冲坑石碴向尾水区扩散较严重,使尾水区出流通道缩窄,较多地抬高了正常发电尾水位。尾水位抬高主要是冲刷堆碴侵占河床所致,如果能提前预挖冲坑或洪水过后清除尾水区前堆碴,正常发电尾水位将降低0.5~1.0m。

黄河万家寨水工模型试验成果

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科研所在1992年做了万家寨水利枢纽水工整体模型,通过模型试验,全面验证设计条件下,枢纽消能工的消能效果(包括对左岸边的淘刷情况,左岸混凝土护坡的基础稳定性,河床冲刷情况及对电站尾水位的影响等等),并提出有关改进措施。同时测定5 号坝段底孔作为引黄取水口排沙孔时下游消能及冲刷情况,并提出两个底孔单独运行的允许最小排放流量

模型比尺为1∶100,模型范围坝址以下0+700m 按1∶500 地形图缩制,其他按1∶2000 地形图缩制。

1.水力特性

溢流坝水利特性试验分别按库水位952.00m、975.00m、979.00m 三种情况进行,结果见表7-38。

表7-38 溢流坝水流特征

试验结果表明,中、底孔溢流面反弧段流速超过30.0m/s,最好在直线段加设掺气槽,防止气蚀破坏;中孔在952.00m 水位形不成完全挑流,宜在952.50m 水位以上启用;中孔和5 号底孔的挑坎坎高应增加1.0m,避免水舌与坎下水位产生贴合现象。中、底孔在库水位高、泄量大时,挑流水舌入水后形成冲坑,出坑水流向下、向右扇形扩散并携带冲坑石渣在坑后和坑的右侧堆积,侵占了河床宽度,使发电水流受阻。入坑水舌的两侧呈回流。右侧回流使电厂尾水区处在回流区中,在不发电的情况下,左侧回流淘刷左岸防护墙墙基,最大回流流速大6.0~7.0m/s,回流水面倒坡达3.5%~6.0%以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寻求改善措施。

2.5 号坝段底孔小流量时的消能冲刷与运用

5 号坝段2 底孔小流量试验消能冲刷特征值见表7-39。

表7-39 5 号坝段2 底孔消能冲刷特征值

(www.xing528.com)

表7-39 结果表明,挑坎上有充分的挑流,水舌的流量,即起挑流量为190.0~200.0 m3/s,挑坎单宽流量15.0m3/s。大于这一流量,坎后有10.0~15.0m 的不冲距离,冲坑最深点在坎后27.0m 处,冲坑深2.3m;小于这一流量,坎区出现部分水跃,挑流水舌不完全,坎后右侧有近距离冲刷。故5 号坝段底孔起挑单宽流量15.0m3/s,设计方案允许最小泄流量为200.0m3/s。泄量大于允许值,下游冲刷对建筑物均无害。

3.下游消能防冲

试验分3 种运行方式:

(1)电站不发电,洪水均由中、底孔泄泻

(2)溢流坝行洪并同时发电,部分闸门开启控制水位。

(3)中、底孔敞泄并同时发电。

试验选择3 种下泄流量,即设计洪水标准下泄流量、百年一遇下泄流量和汛期常遇洪量。前两种为控制流量,后一种以控制库水位为准。

试验结果表明,溢流坝行洪、电站不发电时,电站尾水渠有弱回流区产生,右侧冲坑石碴向尾水区扩散较严重,使尾水区出流通道缩窄,较多地抬高了正常发电尾水位。在下泄设计洪水7900.0m3/s 时,0+175m断面尾水渠最大回流流速1.6m/s,堆碴影响使尾水区出流宽度只有60.0m,洪水过后正常发电尾水位抬高2.6m。同溢流坝行洪同时发电相比,堆碴影响尾水区出流宽度增加了25.0m,正常发电尾水位少抬高0.6m,效果明显。

溢流坝与电站同时过流,闸门部分开启控制库水位运行方式中,考虑到减少岸坡淘刷,选择了关闭5号坝段底孔运行方式。试验显示,水流出坑后河道主流由左逐渐向下游分成两股,尾水渠内无回流产生,岸坡回流流速5.0~6.7m/s,护坡墙基冲刷高程分别是904.00m 和892.00m,相当于比闸门全开时抬高10.0m。

由于边坡边界固定,岸坡回流平面扩散受到限制,挟带一定能量的回流必将向深处发展。各种洪水过后,护坡基础冲刷高程均低于895.00m 墙基高程,需采取有效工程措施。总之,各种洪水过后,坎后不冲距离均满足坝体抗滑稳定要求。行洪时不发电,对下游消能及尾水区最不利,可考虑泄洪时(特别是大流量)同时发电。尾水位抬高主要是冲刷堆碴侵占河床所致,如果能提前预挖冲坑或洪水过后清除尾水区前堆碴,正常发电尾水位将降低0.5~1.0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