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剑出匣,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宝剑出匣,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纸本墨笔,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卷前题“搜尽奇峰打草稿”七字。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 42.8cm×285.5cm当时石涛客居北京。这是石涛生平最重要的作品,收藏家潘正炜这样评价:“此画一开卷如宝剑出匣,令观者为之心惊魄动,真奇笔也。寓奇思于奇笔,即以奇笔绘峰奇。石涛子,洵无愧为一代奇人已。”

宝剑出匣,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纸本墨笔,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卷前题“搜尽奇峰打草稿”七字。

后有长篇跋文,其云:“郭河阳论画山有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余曰:江南江北,水陆平川,新沙古岸,是可居者;浅则赤壁苍横湖桥断岸,深则林峦翠滴瀑水悬争,是可游者;峰峰入云,飞岩堕日,山无凡土,石长无根,木不妄有,是可望者。今之游于笔墨者,总是名山大川未览,幽岩独屋何居,出郭何曾百里,入室那容半年,交泛滥之酒杯,货簇新之古董,道眼未明,纵横习气,安可辨焉。自之曰:‘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赏鉴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学者知之乎?”款云:“时辛未二月,余将南还,客且憨斋,宫纸余案,主人慎庵先生索画并识请教,清湘枝下人石涛元济。”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 42.8cm×285.5cm

当时石涛客居北京。画的上款慎庵,名王封溁,是当朝重官。石涛在北京时,常住地为南城的慈源寺以及慎庵的且憨斋。

这是石涛生平最重要的作品,收藏家潘正炜这样评价:“此画一开卷如宝剑出匣,令观者为之心惊魄动,真奇笔也。寓奇思于奇笔,即以奇笔绘峰奇。石涛子,洵无愧为一代奇人已。”石涛一生随意之作甚多,而这幅作品是精心结撰的,它是石涛艺术风格成熟期的代表作品。(www.xing528.com)

长卷气势恢弘,构思奇特,自创高格。前人评此画既有“浓存董意淡存倪”的囊括传统一面,又有磊落奇藩、不守成法之一面。此作高远意境,来自独特的构思,其构思落实于具体的笔墨。陈师曾说:“石溪石涛两人画,衡恪生平最所笃爱。石溪善涩,故用墨如金石;石涛善拙,故用墨如杵。石溪尚有画家面貌,石涛则一挥扫而空之。盖石涛天资石溪上,钝根人岂能用拙耶?”

这幅画真正体现出石涛“用墨如杵”的特点,像锤子一样砸上去。如此画中点的运用,前段到中段的过渡一段山水,近处用淡点湿墨,轻轻点出,如落下的波谷,是低吟;山皴上用浓墨大点,穿起了荷叶纹理,如同浪尖,是高歌;其间杂草丛树,都以或淡或浓的密密小点点出,当是和鸣。山坳处如隐如现的小径,也多以淡点轻染,是路,却像是蜿蜒的溪流,似乎都能听到淙淙的流水声。点或大或小,或隐或显,或乱或治,山脚下散乱的点,如乱石嶙峋,峰峦处整齐的点,如一峰迥立。在这里,点再也不是线的辅助,不是画成之后的“点苔”,它是这个乐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点在这里具有异乎寻常的表现力。

此画近山如篆,远山如浪。起手之一段正是以“篆法”写成的,体现出石涛的妙韵。其笔法盘旋着、裹挟着游动,运笔迟滞,风格健朗。他画的虽是冬山,却无云林的萧疏感。用笔如卷,控笔而行,如以老辣之笔作篆,既苍莽,又桀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