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渠的航运及灌溉效益

灵渠的航运及灌溉效益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灵渠投入航运后,渠道内的水经渠堤渗漏及各种方式排泄到堤外,自动流入农田,已经发挥了一定的灌溉效益,只是与修建的初衷不完全相符罢了。《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记载,明代洪武四年“修广西兴安灵渠三十六陡……可溉田万顷”。

灵渠的航运及灌溉效益

灵渠投入航运后,渠道内的水经渠堤渗漏及各种方式排泄到堤外,自动流入农田,已经发挥了一定的灌溉效益,只是与修建的初衷不完全相符罢了。在宋代之前,灵渠都是以军事运输为主,因此无人关心它的灌溉功能;自宋代以后,灵渠的灌溉作用开始逐渐受到重视,但对它的灌溉面积的描述只是一些粗略的估计。在不少旧的文献里,动辄就说灌田“万顷”或“千顷”。《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记载,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修广西兴安灵渠三十六陡……可溉田万顷”。谈迁在《国榷》中也记有“灌田万顷”。吴勤《题重修灵渠卷》诗曰“灌溉良田万顷足”,描述灌田的规模也不小。这些其实都是文人对灵渠功能的赞赏之词,“万项”显然是夸大的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逐渐增加,灵渠的灌溉面积也不断地随之增加。到清代初年,“近渠之田,资灌溉者不下数百顷”,可能更接近事实。为了弄清灵渠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真实灌溉面积,灵渠研究学者唐兆民分别于1974年和1979年进行实地调查,归纳编制出兴安解放前灵渠水利灌溉情况调查表。据他统计的结果,1949年,灵渠南渠、北渠共建有堰坝35座,总自流灌溉面积为5224亩[6];建筒车181架,提水灌田面积为3730亩(经核查为3230亩),最大灌溉面积为8954亩,一般年份或工程维修较好时仅能保证一季中稻面积的灌溉用水,如遇天旱或工程失修,仅能保证3400亩单季中稻用水。[7]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号召全民兴修水利。秉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方针,从1952年起全面展开对以灵渠为枢纽的水利建设。在北渠上游修建仙人渠取代筒车24架,改提水灌溉为自流灌溉面积31.33公顷,改一造稻田用水为二造用水面积97.87公顷,新增灌溉面积18.47公顷。扩建南渠总干渠,扩大灌溉面积3.27公顷;在南渠2320米分水处兴修灵渠一支渠;在南渠经渠田垌中间兴修灵渠二支渠(该渠在1958年搞田园化时废弃);在南渠3100米处分水,兴修灵渠三支渠,长13.5千米,扩大灌溉面积至417.33公顷;在南渠三里陡下游4970米处兴修严关干渠,长10千米,取消南渠鸾塘堰上的筒车19架,改提水灌溉为自流灌溉面积为30.33公顷,改善耕作面积为32公顷,扩大灌溉面积为325.13公顷。兴建金沙冲水库,有效库容为703万立方米,有效补充了三支渠水量,同时增加灌溉面积为918.20公顷;兴建支灵水库,有效库容为309万立方米,补充南渠水量,扩大灌溉面积为140公顷;兴建泥堰水库,有效库容为31万立方米,以补充南渠水量,扩大灌溉面积为44.87公顷;兴建南岔塘水库,有效库容为130万立方米,以补充三支渠水量,扩大灌溉面积为100公顷;兴建洛塘水库,有效库容为33.5万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为63.33公顷。兴建江西坪、画眉塘、军田、季家、车田、车上、五架车、一甲、黄浦等9座水轮泵站,维修4座堰坝,取消原有筒车130架,改提水灌溉为自流灌溉面积为180.67公顷,改筒车为水轮泵提水灌溉面积为49.67公顷。灵渠灌区的总灌溉面积在2017年底达到4333.33公顷[8],灵渠灌区也成为兴安县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图5-5 灵渠周边的秋色(www.xing528.com)

灵渠之水浇灌了兴安中部广袤的田畴,使渠岸连片的田垌和溶江平原成为重要的粮食和果蔬生产基地。历史学家翦伯赞在《游灵渠》一诗中曾经赞叹道:“灵渠胜似银河水,流入人间灌稻粱。”(图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