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6年11月25日:军民团结,抗震胜天

2016年11月25日:军民团结,抗震胜天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虽然是暖冬,穿一件薄一些的保暖防寒服,也能过冬了。下午,我还是要去黄纬路一趟。在团结里住的冯大爷就是这种情况,在楼下采访他的时候,就没有照相,也没有录音,唯一做对的是,记下了他的电话号码。冯大爷,今年七十岁左右。冯大爷说,现在他在别处,等一会儿过来。我又打听冯大爷经常在这里吗?军民里一角我在军民里靠近黄纬路的楼下,看到有两位老人在聊天。

2016年11月25日:军民团结,抗震胜天

今年虽然是暖冬,穿一件薄一些的保暖防寒服,也能过冬了。可是,今天的天气还是有点冷。下午,我还是要去黄纬路一趟。在我刚开始口述历史采访初期,没有多少经验,跟一些老人谈话之后,没有照相,没有录音,只是做了笔记,也没有记下电话号码。大多数人,也不给电话号码。在团结里住的冯大爷就是这种情况,在楼下采访他的时候,就没有照相,也没有录音,唯一做对的是,记下了他的电话号码。冯大爷,今年七十岁左右。他上次给我简单介绍了他曾经住过的胡同情况,他说,过去南洋橡胶厂老板荣子政的儿子是他同学。后来,他出国结婚去了。说了一会儿,他急着上楼做饭,我记下了他的电话号码。后来我打电话给他,他说:“团结里是我孩子在这住,我住在别处。来这里是帮着看小孩,一、三、五在这儿。”我几次打电话,想再深度采访他,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见到他。今天,我又来到团结里,在冯家的楼下给他打电话。冯大爷说,现在他在别处,等一会儿过来。我等了一会儿,还没有来。我问楼下的理发摊的一位老人,是不是这里地震前的老住户。那老人说,我不是这里的老住户。我又打听冯大爷经常在这里吗?他说,老冯有时候来这。这时,从另一楼栋走来一位老人,名叫高学文,我就跟他聊聊,他说从父亲辈就在这住,父亲在四勿里开煤场,对这一带过去的事比较熟悉。我还想听下去,他急着出去买东西,我只得记下了他的住址,他就急匆匆地走了。

军民里一角

我在军民里靠近黄纬路的楼下,看到有两位老人在聊天。我过去跟他们一起聊天,跟他们说明我在写这里的历史、家族历史。其中一位是这里的老住户,我让他讲讲这里的旧事和他家的经历。他讲了一些自己的经历和家里过去的事,说他妹妹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想,却患上一种很奇怪的病,回到天津治疗也没有治好。他叹息一声说,如果放在现在,也许就有救了,可惜了的。他抱怨这里地震后建起楼房,回迁分房子不公平,有关系有路子的就分的房子多,朝向好。自己家没能耐也就吃亏了。那时候,回迁分房子不是按你家曾经有多少房子分配,而是按照当时家庭的人口分。(www.xing528.com)

等他说完,我问他姓名,要给他拍照。这时候,他说嘛也不让拍照,也不说姓名,站起来合上小马扎就要回家,我无论怎么说也不管用,只得看着他走远。唉,对他的采访只能说是半途而废了。其实,像这样采访后不让照相的人,也曾经遇到过几位,聊可以随便聊,最后就是不能露脸露身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