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事业目的与结构简析

教育事业目的与结构简析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鉴别教育目的的正确与否,即视其对此两方面问题的实际认识与把握。物质体的内外关系本身又是处在相互联系之中的,这表现为物质体的性能与结构的密切关联和有机统一。所以,兴办教育事业,并不是只有教育结构一回事,教育结构也不是无端冒出来的。

教育事业目的与结构简析

1.教育事业的目的从何而来

教育事业的结构首先是由教育事业的主体所认识和确定的教育目的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结构。然而教育目的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概括地说,形成教育的目的观,是人们一方面基于对教育功能、教育作用的明确认识,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国情的深刻分析和对社会需要的认识。它不应是一种主观自生、随心所欲的东西。教育目的当然也有正确的与不正确的分别。而鉴别教育目的的正确与否,即视其对此两方面问题的实际认识与把握。总之,教育目的的确定是主观上对教育所客观具有的功能、作用的认识和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现状及社会需要的认识。把握二者的结合,是表现在人的主观上的一种追求和意志状态。

2.教育目的决定教育结构的理论依据

教育目的决定教育结构,要明白其在理论上的依据,需要弄清楚物质形态进化理论中有关性能与结构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问题。

物质形态进化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形态的物质体,在外部的相互作用中所体现的基本特征,是物质体的性能。性能(或称机能、功能)是物质体能够与周围世界发生特定形式的相互作用的根本属性。这是物质存在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由于不同质的物质形态具有不同的物质性能,这就使不同的性能成为不同物质形态相区别的一个标志。物质形态的上升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物质性能的不断高级化。也可以说,物质形态的进化说到底就是活动性能的进化,即与环境的作用方式的进化。性能的发展(或相互作用的方式的发展)是物质形态发展的根本标志,否则,物质形态就无所谓发展。(www.xing528.com)

任何形态的物质体,其内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表现的是物质体的结构。结构是物质体内部诸种成分之间的联结方式,以及这种联结的空间表现。物质体的结构也很重要。没有一定结构的物质体是不存在的,结构使物质体要素联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才使整体的性能得以形成。

物质体的内外关系本身又是处在相互联系之中的,这表现为物质体的性能与结构的密切关联和有机统一。所以,任何形态的物质体都是特定性能与结构的统一。

在物质形态的进化中,物质体的性能是比较活跃的因素,物质体的结构则比较稳定。物质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首先获得变化的是性能,性能在物质体内部结构基础上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旧的结构就不能再适应性能的发展。由于物质体性能发展的促进,便在更大范围内建立起更高级的物质结构,在这个新结构基础上,物质体性能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新的物质作用方式。由于性能与结构的不断矛盾运动,于是导致物质形态的不断变化。

性能也就是功能、作用。那么,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作用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所谓目的,在理论上可以这样来表述:它是对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一种自觉、能动的追求。目的不仅基于对客观事物具有的功能的认识,并且已经转化为作为主体的人的精神力量。这种主体的精神力量当然不能理解为人们主观自生、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总是客观事物需要在主观上的反映。所以,兴办教育事业,并不是只有教育结构一回事,教育结构也不是无端冒出来的。相反,性能决定结构,目的又是对事物性能的自觉追求。所以说,教育结构是由教育目的所决定并基于教育目的所设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