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学学习评价方式的利弊及其实践

数学学习评价方式的利弊及其实践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至今日,这种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越来越显出它的弊端,并且对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负面影响大于其积极作用。这种评价方式的利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同时,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分析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接受、理解、掌握情况,有助于了解“学情”,改进学习方式,便于查漏补缺。学生厌学情绪日益严重,中小学数学教师们的负担就日益加重。

数学学习评价方式的利弊及其实践

时至今日,这种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越来越显出它的弊端,并且对中小学数学学习负面影响大于其积极作用。这种评价方式的利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有竞争激励作用。这种评价体系明确告诫学生,你想要升学,并且想进入好学校,你就要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否则就要被拒之门外。学生一旦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就会受到家长的称赞,教师的表扬,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竞争也是一种激励。与此同时,这种评价体系容易误导学生将考试成绩与数学素养等同起来,导致学生全力以赴,片面地去追求考试成绩,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将导致学生失去自主、个性发展的时空和平台。

二是有对学习效果做出一般性检测、总结的作用。考试作为主要的评价手段,学生对考试不敢怠慢,被迫进行考前的复习准备工作,这无疑会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同时,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分析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接受、理解、掌握情况,有助于了解“学情”,改进学习方式,便于查漏补缺。但是,这往往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单一的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及其内在价值。(www.xing528.com)

三是有一定的选拔、评价功能。考试作为主要的评价手段,在以考试成绩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实现甄别、选拔、淘汰的过程中给学生造成一种似乎公平、公正的事实,考不好,谁都不能怨,只能怨自己无能。然而,这样的评价手段欠缺科学性。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份无论多么好的试卷都不可能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都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实践已经证明,数学考试分数高低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真实数学能力和水平。我们已经看到,不少的学生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遭到教师和家长的冷遇,承受着各种压力,因而丧失学习信心,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感,从此远离数学。

四是对中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巨大。这种以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导致中学数学教师们虽然愿意同时也能够“因材施教”,但由于不能“因人施考”,因材施教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中小学数学教师们虽然愿意也能够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但统一的考试制度却不允许他们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如此一来,教师逐渐形成“教科书依赖”“考题依赖”“权威依赖”,数学教学关注的焦点并不是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而是追求高分、高升学率、重点大学录取率等。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学生不得不为应付脱离实际的考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高分低能者比比皆是;教师不得不为应付考试而加重学生和教师自己的负担;每经历一次考试,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许就会下降一些,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也许就会增加一些。学生厌学情绪日益严重,中小学数学教师们的负担就日益加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