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气层结构探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层结构探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气层的温度、压强、密度、成分和气流运动情况等沿铅直方向均有变化,由低到高可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图3-1大气层结构示意图对流层。对流层下部厚度1~2 km范围的气流受地面阻滞和摩擦作用影响很大,被称为大气边界层或摩擦层。热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又称为电离层。大气的外层为散逸层。

大气层结构探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层的温度、压强、密度、成分和气流运动情况等沿铅直方向均有变化,由低到高可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见图3-1)。

图3-1 大气层结构示意图

(1)对流层。对流层为贴近地表的一层,其主要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温度梯度为0.65℃/100 m;铅直方向存在强烈的对流运动;在水平方向温度和湿度分布不均匀,经常发生大规模水平方向的运动。对流层较薄,其厚度随纬度增高而减低,热带16~17 km,温带10~12km,极地8~9km。对流层集中了大气总重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对人类的影响也最大。

对流层下部厚度1~2 km范围的气流受地面阻滞和摩擦作用影响很大,被称为大气边界层或摩擦层。该层中气温的变化大,风速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气边界层的有规则对流运动和无规则湍流运动较强,水汽充足,直接影响污染物的扩散、传输和转化。(www.xing528.com)

(2)平流层。对流层顶至45~50 km高度为平流层。其中高度在约20 km以下部分的温度几乎不随高度变化,为同温层;同温层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为逆温层。平流层中空气几乎没有对流运动,竖向混合作用很弱。平流层上部存在厚度约30 km的臭氧层,大量吸收波长为200~300 nm的太阳紫外线,对地面生物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3)中间层。平流层顶至约80 km高度为中间层,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很强,竖向混合作用明显。

(4)热层。中间层顶至800 km高度为热层。由于太阳的强烈紫外线辐射和宇宙射线作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热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又称为电离层

(5)散逸层。大气的外层为散逸层。散逸层温度很高,气体稀薄,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高,可以摆脱地球引力而向外太空散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