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工程应用力学:来流分流和表面压强分布

汽车工程应用力学:来流分流和表面压强分布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39 来流的分流图5-40 轿车表面的压强分布流向汽车下方的这部分气流,在流经车头下缘角时,同样由于下缘角曲率大,气流将出现局部分离而在此处形成吸力峰。图5-41 几种典型轿车的纵向对称面表面压强分布图5-42和图5-43分别给出了轻型客车、货车、大客车的纵向对称剖面的表面压强分布。图5-44为轿车的表面压强分布。对轿车车头上缘的较好处理,可以得到所希望的吸力峰值,从而减小压差阻力。

汽车工程应用力学:来流分流和表面压强分布

根据伯努利定律,物体表面某点的静压强与动压强之和总是一个常数。因此汽车表面的静压强是取决于该处表面的气流速度,速度高些则静压强低些,反之亦然,具体可由压力系数Cp的表达式(5-32)来判断。即

978-7-111-41149-9-Chapter05-101.jpg

当来流与车头相遇,气流受到阻滞,使气流速度u大大降低,因而在车头形成正压区。之后,气流在驻点处分别绕上、下汽车表面和进入汽车内部等3部分流动,如图5-39所示。因为只探讨汽车表面压强分布,故这里只考虑绕上、下汽车表面气流流动状况。

轿车表面的压强分布如图5-40所示。流向汽车上方的这部分气流,在流经车头上缘角时,由于上缘角曲率大,气流往往来不及转折而出现局部分离。这时的气流速度也较大,因而在此处形成负压峰值区(亦称吸力峰)。然后,气流又重新附着于发动机室盖上,发动机室盖通常有一定坡度,其表面上气流仍然较快,故压强仍为负值,这样在发动机室盖的前部形成一个较大的负压区。当气流继续流向前风窗玻璃时,由于前风窗玻璃的阻挡,气流在发动机室盖和前风窗玻璃凹角处会发生分离与再附着现象,从而产生一“死水区”,该区内具有正压强。在气流到达前风窗上缘时,由于结构上又是一个转角,因而会在此处再次形成一个吸力峰。之后,气流在顶部流动较为顺畅,流速较快,压强为负值。当气流到达后行李箱盖时,由于后行李箱盖的存在,会对气流产生阻挡作用,因而在后行李箱盖上形成较小的负压区,有时甚至会形成一个正压区。气流顺行李箱盖流动速度加快,并沿后行李箱盖后端上表面切向流出,又形成负压区。

978-7-111-41149-9-Chapter05-102.jpg

图5-39 来流的分流

978-7-111-41149-9-Chapter05-103.jpg

图5-40 轿车表面的压强分布

流向汽车下方的这部分气流,在流经车头下缘角时,同样由于下缘角曲率大,气流将出现局部分离而在此处形成吸力峰。然后,气流进入地面与车底之间的间隙,由于地面的存在,气流通道狭窄,气流较快,故压强多为负值,但这是对于车底为光滑的情况而言,实际汽车的底部情况非常复杂,因而必须根据汽车底部的实际结构测得。对于车体气流的横向流动,图中给出的是对称情形。当气流与车体不是对称流动,就会产生气动侧向力,这里不再详述。

图5-41给出了几种典型车型的纵向对称剖面的表面压强分布。由图可知,甲壳虫形、船形、鱼形相对楔形而言,车头部正压区和车尾部负压区,以及车身上顶部的负压区都要大,说明楔形车造型的压差阻力和气动升力都较小,较好地解决了气动阻力和气动升力的问题。

978-7-111-41149-9-Chapter05-104.jpg(www.xing528.com)

图5-41 几种典型轿车的纵向对称面表面压强分布

图5-42和图5-43分别给出了轻型客车、货车、大客车的纵向对称剖面的表面压强分布。由图可知,其正压区和负压区的主要区域和峰值都集中在车头部。图5-44为轿车的表面压强分布。对轿车车头上缘的较好处理,可以得到所希望的吸力峰值,从而减小压差阻力。

978-7-111-41149-9-Chapter05-105.jpg

图5-42 轻型客车和货车的表面压强分布

a)轻型客车 b)货车

978-7-111-41149-9-Chapter05-106.jpg

图5-43 大客车的表面压强分布

978-7-111-41149-9-Chapter05-107.jpg

图5-44 轿车的表面压强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