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设计与实训成果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设计与实训成果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时器T0、T1各由两个8位的特殊功能寄存器TH0、TL0和TH1、TL1构成。方式寄存器TMOD用于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方式。控制状态寄存器TCON用于启动和停止定时器的计数,并检测定时器的状态。图5-1 MCS-51系列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内部结构框图当控制信号K为0时,定时器工作在定时方式。其中,THx和TLx分别用来存放计数器初值的高8位和低8位,TMOD用来控制定时器的工作方式,TCON用来存放中断溢出标志并控制定时器的启、停。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设计与实训成果

MCS-51系列单片机定时器内部结构框图如图5-1所示,内部有两个16位的定时器T0和T1。计数脉冲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由系统内部的时钟振荡器输出脉冲经12分频后送来;另一个是由T0或T1引脚输入的外部脉冲源。定时器和计数器实质上是一样的,“计数”就是对外部输入脉冲的计数;所谓“定时”,是通过计数内部脉冲完成的。

定时器T0、T1各由两个8位的特殊功能寄存器TH0、TL0和TH1、TL1构成。方式寄存器TMOD用于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方式。控制状态寄存器TCON用于启动和停止定时器的计数,并检测定时器的状态。每一个定时器的内部结构实质上是一个可程控的加法计数器,通过内总线与CPU相连,由CPU编程设置定时器的初值、工作方式、启动、停止。当设置了定时器的工作方式、初值并启动定时器工作后,定时器就按被设定的工作方式独立工作,不再占有CPU时间,只有在定时器溢出时,才向CPU申请中断。由此可见,定时器是单片机中工作效率高且应用灵活的部件。如图5-2所示是定时器Txx为0或1,分别表示T0或T1)的原理框图,图中的“外部引脚Tx”是外部输入引脚的标识符,通常将引脚P3.4、P3.5用T0、T1表示。

978-7-111-54295-7-Chapter05-2.jpg

图5-1 MCS-51系列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内部结构框图

当控制信号K为0时,定时器工作在定时方式。加1计数器对内部时钟f进行计数,直到计数器计满溢出。f是振荡器时钟频率的12分频,脉冲周期为一个机器周期,即计数器计数的是机器周期脉冲的个数,以此来实现定时。当控制信号为1时,定时器工作在计数方式。加1计数器对来自外部引脚Tx的外部信号脉冲计数(下降沿触发)。在每一个机器周期的S5P2期间,采样引脚输入电平。若前一个机器周期采样值为1,后一个机器周期采样值为0,则计数器加1。由于它需要两个机器周期(24个时钟周期)来识别一个“1”到“0”的跳变信号。对外部输入信号脉冲的占空比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必须保证输入信号电平在它发生跳变前至少被采样一次,因此输入信号的电平至少应在一个完整的机器周期中保持不变。(www.xing528.com)

控制信号K的作用是控制计数器的启动和停止。如图5-2所示,当GATE=0时,K=TRx,K不受输入电平的影响:若TRx=1,允许计数器加1计数;若TRx=0,计数器停止计数。当GATE=1时,与门的输出由输入电平和TRx位的状态来确定:仅当TRx=1,且引脚=1时,才允许计数;否则停止计数。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定时器主要由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TCON、TH0、TL0、TH1、TL1组成。所谓可编程序定时器,就是通过软件读/写这些特殊功能的寄存器,达到控制定时器目的。其中,THx和TLx分别用来存放计数器初值的高8位和低8位,TMOD用来控制定时器的工作方式,TCON用来存放中断溢出标志并控制定时器的启、停。

978-7-111-54295-7-Chapter05-3.jpg

图5-2 定时/计数器原理框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