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北踢场子:秧歌的原生形态

陕北踢场子:秧歌的原生形态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间的陕北秧歌传承已久,且在年节时令习俗中极为兴盛。具体到陕北秧歌在古代史料中的确切记载,主要的文字记载集中在清代各县志中。综合上述史料之描述可见,清代广泛流传在陕北地区的秧歌活动其原生形态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具体明确的表演时间,如史料所载大多是在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陕北秧歌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曾以最绚烂的红色记忆独占鳌头。

陕北踢场子:秧歌的原生形态

民间的陕北秧歌传承已久,且在年节时令习俗中极为兴盛。在以往对陕北秧歌活动源起的论述中,大多是在泛化秧歌的概念范畴中进行的,因此可以追溯至周代甚至汉代,还有些将其归拢在宋代的民间舞队中。具体到陕北秧歌在古代史料中的确切记载,主要的文字记载集中在清代各县志中。如《绥德州志》:“十五日,人户及阁闾各设灯烛,并以煤块积垒如塔,至夜燃之,光明如昼,以及庙门、社会皆然。是夜金吾不禁,乡民妆男扮女群游街市,以阳歌为乐谓之灯节。”《米脂县志》:“十五日元宵,街市遍张灯火、花炮,铺户聚石炭垒作幢塔状,俗名‘火塔塔’,朗如白昼。十四、五、六三日,阖邑僧众于十字街头作斋醮,关城外以高粱秆围作灯市,逶曲回环,游者如云。”

综合上述史料之描述可见,清代广泛流传在陕北地区的秧歌活动其原生形态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具体明确的表演时间,如史料所载大多是在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其二,秧歌有“驱疫”之功能,具有较为浓郁的古傩之遗存。其三,参与者众多,其表演兼具祭祀与自娱之特性。其四,其场图队列、精神信仰层面体现出一定的道家思想的传承。1984年,陕西召开陕北秧歌学术研讨会,根据陕西延安甘泉县出土的宋金时期的画像砖,有学者认为早在宋金时期,陕北地区就已经有了秧歌这一活动,但那时的陕北秧歌更多体现为群众性的祭祀活动。(www.xing528.com)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陕北秧歌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曾以最绚烂的红色记忆独占鳌头。20世纪40年代,新秧歌运动的中心就在陕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引领下,秧歌运动与群众百姓的生活更加密不可分,它以反映群众生活、劳动生产为主要内容,表演的形式也更加多样,愈发凸显出热烈浓郁的民生情趣,原有的祭祀巫傩之风已荡然无存。新中国成立之后,年节时令最主要的民间活动——陕北秧歌完全转化为人们贺庆娱乐之载体,酣畅淋漓地书写着风调雨顺、安土乐天的喜悦欢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