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在新课程下的3种问题解决方式

教师在新课程下的3种问题解决方式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教师了解了学生问题的发生,必须要自己去解决的时候,通常会采用这样的三种方式:1.调整学生的行为;2.调整环境;3.调整教师自己。据调查,教师对学生发出的信息大致有三类:1.解决式信息;2.贬抑式信息;3.迂回式信息。这3类信息是教师平时在修正学生问题时使用频率最高的。它是教师认为最有效、见效最快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上的3种信息,在教师解决问题时常常会产生不良的沟通效应。

教师在新课程下的3种问题解决方式

当教师了解了学生问题的发生,必须要自己去解决的时候,通常会采用这样的三种方式:1.调整学生的行为;2.调整环境;3.调整教师自己。在调整学生的行为的时候,教师会向学生发出一些命令停止这些行为发生的信息,让学生修正这些行为。

据调查,教师对学生发出的信息大致有三类:1.解决式信息;2.贬抑式信息;3.迂回式信息。这3类信息是教师平时在修正学生问题时使用频率最高的。

解决式信息是指教师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来调整其行为:作为一个学生他(她)“应该”怎么做、“必须”怎么做、“最好”怎么做、“可以”怎么做。教师通过这样的信息向学生传递如何来解决问题的办法,期望学生接受。

解决式信息可以分为五种:1.命令、控制、指挥。例如,“安静下来!”2.警告、威胁。例如,“如果你们这次不交齐作业,我就要罚你们再抄10遍书!”3.训诫、说教。例如,“你应该很清楚写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姿势。”4.教导。例如,“书是用来念的,不是用来乱涂乱画的。”5.忠告,提出办法。例如,“考试的时候要先做容易的题目,再做难的题目。”

解决式信息是教师平时与学生沟通时使用得最多的一种信息。它是教师认为最有效、见效最快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种沟通信息的优点是教师可以快速解决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它的缺点也在于:当这样的信息使用频率过多之后就失效了。这是因为:1.这种沟通信息容易造成学生反感。解决式信息的后面常常隐藏着这样的意思:“你太笨了”“你太差劲了”“你要听我的”“我是权威”等等。这样的信息让学生听出后会很反感,自然就随之出现逆反心理或顶撞情绪。有经验的教师会发现,当一个学生接受这样的信息一段时间后,会变得烦躁、自卑,或对以后类似的信息漠然,以至于有许多教师和家长抱怨:“为什么学生(孩子)越教越不听话?”2.这样的信息容易使学生顺从,却不容易产生积极的行为。3.它所包含的意思仅涉及到学生而不是教师本身,学生不知道他的行为对教师有什么影响。他只知道教师要求他对某些行为进行改变,因此,在这种单方面要求出发的沟通渠道中,会单方面的对教师作不正确的推测,例如,“这位教师偏心,心胸狭隘,脾气坏,在拿我们撒气,对我们要求偏高”。学生有了这样的负面心态,就不会从正面来接受老师本来良好的用意了。(www.xing528.com)

教师还经常使用另一种信息——贬抑式信息。这种信息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贬低学生的人格。它包括:1.非议、不以为然、责备。例如,“你总是带头在班上捣乱!”2.中伤、归类、揶揄。例如,“你今天的举止像动物一样!”3.揭露、分析。例如,“你这样大声叫嚷是为了出风头!”这3类信息都有明显贬损学生的意味,并明确在告诉学生:“你是问题学生。”与解决式信息同样的后果是,学生不明白教师对他的问题的感受,也就从另外消极的角度来推测、贬损老师,仍然维持原先的行为或心态。或者,学生从这些贬抑式信息中,养成“我是一个差劲的人”等自卑心理。

迂回式信息包括逗趣、戏弄等语意。例如,“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我在教一个猴子班”“你的脚发出的声音比你的嘴中读书的声音还要好听一些”。教师在使用迂回式信息的时候,是希望学生听懂这些话中的言外之意,也明白不能对学生采用解决式信息和贬抑式信息,因为它们有许多不良的后果。但是,学生经常会不了解这些言外之意,有时候即使明白,也会认为“教师太做作了”而失去了对教师的信任。

以上的3种信息,在教师解决问题时常常会产生不良的沟通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