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人的礼貌语言,具有地方特色且难以理解

广州人的礼貌语言,具有地方特色且难以理解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州人的礼貌语言,非常富有地方特色,外地客人若不认真考究,准会弄得“满头雾水”而尴尬。广州人的礼俗,不但语言难懂,就是写出书面若不加以解释也难以理解。在语言上更是五花八门,中西混杂,尤其生意人在生意场中满口中西语言,让局外人听了不知所云……。广州人特别讲究礼仪和亲善。广州人将这称为“修世”或“积阴德”,人们认为,只有为人民、为社会做好事,才能享受“天年”,才能有更好的“来世”。

广州人的礼貌语言,具有地方特色且难以理解

广州人的礼貌语言,非常富有地方特色,外地客人若不认真考究,准会弄得“满头雾水”而尴尬。广州人的礼俗,不但语言难懂,就是写出书面若不加以解释也难以理解。如使用频率最高的“唔该”,直译过来就是“不该”或“不应该”,意译则为“谢谢”,有时也作“劳驾”、“麻烦您”使用。如在日常交往中除了用作“谢谢”外,在需要请人帮忙做一件事之前要先道声“唔该”,如“唔该,帮下手”,此处作“劳驾”用。当旁人帮过忙后,说“唔该晒”,这里又与普通话中的“谢谢”或“麻烦您”用意相同。

“早晨”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早上好”。“早晨”这个在广州人中普遍使用的礼貌词语大约开始流行于20世纪的20年代30年代,它是从西方人的“早上好”、“晚上好”中转化过来的,隐去“好”字这个不大符合中国语法的礼节用语,是因为广州人历来有简化口头语的习俗,所以将“早上好”的“好”字省去了,正如将“搭的士”(乘出租车)简化为“打的”一样。

“早透”意为休息、歇息,与普通话中的“晚安”大致相同。用于晚上或睡前的道别语,即“请早点休息”或“要早些歇息”。

“打扰晒”到别人处请求帮忙代办某种事情,或请求他支持某种事情,告辞离开时要道声“打扰晒”,它的涵义既有感谢之意,也有抱歉的意思。意即普通话中的“打扰了”、“干扰你了”。

“请俾下面”意为“请您给点面子”。

“多谢晒”即“多谢了”。

“你俾面”即“是您所给面子”均为在交际场合中的客气词语。

“唔好意思”意为“不好意思”。多指请人帮忙而耽误了人家的时间或正常工作,或受到人家的某种支持和实惠的感谢与歉意。(www.xing528.com)

广州人日常生活中也有用英语作礼仪用语的,较常用的如:对不起Sorry;好的OK;再见Bye-Bye等广州的人文气质,与它所处的环境一样,温文尔雅,凡事不温不火,极显修养精神。

广州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华夏子孙,没有地方之见,族姓之分,以邻为友,相处相安。广州由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对外通商的开放城市,对外交往频繁,受西方和海外文化影响较大,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很强的开放、开拓和应变性。在这样特殊环境下养育出来的广州人也表现得特别的精明、灵活和能干。广州人既保留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崇高品格,又具有站在时代前面、不甘落后的精神。特别是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促涌下,广州人尽情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站在时代的潮头上,为广州创造出史无前例的辉煌。

今天广州人的风俗,既有新老交替,又有中西交融,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特殊时期。如食的方面,人们既保留了烹蛇、焖狗、蒸禾虫的传统饮食习惯;一方面又以吃寿司、牛扒、汉堡包为时尚。在家居的摆设中,一边摆着财神、关公、祖先牌,整日烛光融融,香烟袅袅;一边是电视电脑、高科技电器,不断发出现代化的气息。既在公园里搭起“私伙局”弹奏粤曲,又到高级音乐厅去欣赏西洋音乐。在语言上更是五花八门,中西混杂,尤其生意人在生意场中满口中西语言,让局外人听了不知所云……。这些社会民俗的强烈不协调性,充分说明广州民俗正出现新老交替、中西交汇的不稳定期,这种转变期的不稳定性,恐怕还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才能基本定格下来。

广州人特别讲究礼仪和亲善。例如,邻居相处,极少见到因小事争吵不休,不论与谁都能做到亲善和睦,以邻为友。广州人出门在外,或在大街小巷里萍水相逢,不管相识不相识,只要有所求,就会有人尽力帮忙。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在拥护的公共汽车里,常常可以看到互相谦让的场面。

节假日若是走进横街深巷里,隐隐约约的丝竹与清婉的唱和声,不禁令人驻足;若节日步出城郊,有着千年民族传统的舞龙、舞狮,那“飘色”、“水色”、锣鼓柜,教人心胸激荡,生出无限的乡土情怀;花月之夜,珠江两岸,那数不清的茶楼酒肆里,悠悠的乐曲伴和着人们的欢声笑语,使人们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怡然而乐的氛围之中……这些如江南而胜于江南的市井风情,只要人们身处广州,就可处处感觉到广州人的温纯性格。因此说,广州人的文化气质也与它所处的自然环境一样,喜好雅静,不喜喧哗;喜欢思考,不喜欢火暴;爱用心计,不喜欢强来;崇尚感情和友谊,崇贤豪、讲义气,厌恶小人和忘恩负义之徒;民风朴素讲求实际;不喜欢在官场中争斗,宁可在商海中沉浮;好善乐施,怜悯弱者等等,充满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更为可贵的是,广州人深怀民族大义,讲究民族亲情,国家仇、民族恨,是广州人的精神所在。襟怀广阔,内外兼容,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亲疏,只要是善者,即可掏心相敬。如清末林则徐的义举;三元里抗英,广州人同仇敌忾孙中山为救国救民推翻清朝的黑暗统治,受到广州人民的全力支持,广州为此而成为辛亥革命根据地。为推翻封建社会的统治和“三座大山”的压迫,广州成为培养革命干部的据点,毛泽东领导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受到广州人民的全国保护。原国民党的进步军队“十九路军”,因为英勇抗日有功,在广州沙河顶特别开辟了一座规模宏伟的陵园,以纪念十九路军抗日阵亡的将士,每逢抗战胜利纪念日或清明怀念先人的传统祭日,都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和学生前往凭吊。广州人无论到了世界何处,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根,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的赤子之心。

广州人受儒家学说的影响较深,讲仁义,重廉耻,讲诚实,守信用,传统的道德观极强。邻里或亲友,如遇“红白”之事,人人都会自动加以帮助,如需捐钱赠物,就会不吝解囊。广州人还普遍有着一副“慈善心肠”,只要一方有难,不分天南地北,都会踊跃捐助。当国家、民族需要时,人们便会义无反顾地做出自己的贡献。有这样一个比较普遍的例子:当某人买彩票中了大奖时,认为这是“天赐的福分”,必须从中抽出一部分钱来进行善举,或向善堂赠款,或向老人院、孤儿院送礼,过去还有不少义捐修庙、架桥、筑路等行善的动人事迹。广州人将这称为“修世”或“积阴德”,人们认为,只有为人民、为社会做好事,才能享受“天年”,才能有更好的“来世”。这虽然有一点迷信,但从传统道德观上看,广州人是非常仁善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