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Web3.0时代:万物互联的新成果

Web3.0时代:万物互联的新成果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Web 3.0的定义,很多人持不同的观点,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毫无疑问的是,Web 3.0是针对Web 2.0提出的,它是Web 2.0的延伸和发展。此外,Web 3.0时代应用程序的执行速度更快,扩散速度也更快。相比于Web 1.0和Web 2.0,Web 3.0无论是在技术层面、应用层面还是在用户层面,都是具有颠覆性改变的。同时,Web 3.0与物联网的发展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21]相比于Web 2.0时代人与人的互动和参与,Web 3.0时代将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动和参与。

Web3.0时代:万物互联的新成果

关于Web 3.0的定义,很多人持不同的观点,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毫无疑问的是,Web 3.0是针对Web 2.0提出的,它是Web 2.0的延伸和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Web 3.0是互联网技术阶段性发展成果的概括,是用来匹配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区别于以往任何时期的不同方向和特征,包括数据库、云储存、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虚拟世界网站等等,这些技术和应用的集合就构成了Web 3.0。

虽然目前关于Web 3.0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不少人都尝试着从不同的视角阐述自己对Web 3.0的认识。谷歌首席执行官认为,Web 3.0是不同的创建应用程序的方法,它将是拼凑在一起的应用程序,带有一些主要特征,如体量小,数据可以上传云端,可以在跨设备运行,等等。此外,Web 3.0时代应用程序的执行速度更快,扩散速度也更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Web 3.0时代,应用和数据都可以存储在网络服务端,不再需要在终端上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安装和复制,用户只需要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一切存储在服务端的信息都可以读取。有的学者认为,Web 3.0作为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的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提升信息的可获取性。[16]但不管如何定义,Web 3.0的本质及其目标,都集中于“互联网服务”这五个字。

Web 1.0时代的核心特征可谓“连接”,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内容之间的连接;Web 2.0时代的核心特征是“互动”和“参与”,包括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Web 3.0时代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使得人们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工作模式等都发生了颠覆式变革。[17]

Web 3.0技术和应用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智能化及个性化搜索引擎。它可以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建立模型,并以此改变搜索结构,为用户营造个性化的信息搜索和浏览空间。第二,数据的自由整合和有效聚合。它可以使任何一个用户凭借任何可以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直接获取信息,克服了数据信息不兼容的问题,使信息得到高效整合。第三,适用于多种终端平台。它能够使应用在不同终端之中兼容,实现信息服务的普适性。第四,数字内容的有序性和安全性。相比于Web 2.0时代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简单连接起来的人际关系,Web 3.0将建立可信的社会网络服务系统,提高信息的高准确度和可信度,在对用户的真实信息进行核查和认证之后,为高信用度的用户提供信息,以此来扩展用户的交际圈。

相比于Web 1.0和Web 2.0,Web 3.0无论是在技术层面、应用层面还是在用户层面,都是具有颠覆性改变的。从技术角度看,Web 3.0时代技术变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由于移动互联网对用户生活的全面渗透,我们在享受多样化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互联网以其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让人人皆可在一定的自由范围内不受拘束地创造信息,这样一来,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也就不可避免了。[18]Web 3.0时代出现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大数据不仅仅包括“大量”这个含义,还包括了数据的多样化。大数据既包括人口统计学属性的数据,也包括关系数据、行为数据和物理数据。大数据让信息在这个时代成为一种战略资源。

除了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外,人工智能技术也是人们提及Web 3.0时常常提到的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技术,简称“AI”,其核心本质是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斯坦福大学的Nilsson教授将它定义为“让机器人变得像人一样思考、工作和处理问题的活动,而智能就是使客观物体在其环境中相对独立地、适当地实现功能性的能力”。虽然,在现如今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只是在萌芽阶段,但其发展势头很迅猛,如今的新闻生产和分发的各个环节中都能找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子。[19](www.xing528.com)

有人将Web 3.0时代定义为第三媒介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媒介已经变成了“沉浸媒介”。这个说法源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诞生,而基于虚拟技术的信息呈现方式改变了人们在信息接收中的视角。更真实的临场体验,让技术特性在信息意义的表达和呈现方面所占的影响比重越来越大。

同时,Web 3.0与物联网的发展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物联网将改变整个互联网的终端网络的性质,打造一个“泛终端”的时代。有学者展望,可能在不久的未来,物联网将使一切物体成为终端,今天的移动终端以及未来所有带传感器的物体,会共同造就一个全新的终端网络。人们只要带有传感器,就可以轻而易举融入这个网络中。[20]

从用户参与的角度看,Web 3.0延续了Web 2.0中将用户的偏好作为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这一核心观念,使用户在各个终端中都能享受到分享数据和应用所带来的便捷和惬意。相比于Web 2.0以分享作为用户之间联系的方式,Web 3.0则更多以网络化和个性化为特征,为用户提供人工智能服务。[21]相比于Web 2.0时代人与人的互动和参与,Web 3.0时代将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动和参与。

学者们对Web 3.0的发展还有诸多展望。首先,网络接入设备的功能更强大,体积更小,人机界面更友好。其次,网络数据传输率更快,数据处理更高效,能让人们在使用网络资源时就像在使用本地资源一样方便快捷。最后,人们可以放弃现有的各种存储设备而转向使用更安全、更可靠的网络云存储空间。当用户生活中的大部分活动如吃饭、住宿、购物等等,都需要用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的时候,就是Web 3.0真正到来的时候。[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