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和孟氏文化-孟母仉氏的历史渊源

孟子和孟氏文化-孟母仉氏的历史渊源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仉督(党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仉督氏,后简化为单姓仉氏、督氏、党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仉姓起源于党氏,为掌姓所衍改。有学者认为孟母仉氏乃魏公子仉启之女,但关于魏国公子仉启无考。今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吉林省、江苏省、黑龙江省、辽宁省、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等地,均有仉氏族人分布。仉氏名人中最伟大的是孟母仉氏,古称“仉氏”一般是指孟母。

孟子和孟氏文化-孟母仉氏的历史渊源

古代,“党”、“掌”、“仉”三字同音通义,可以互假。

“仉”姓源出有二:

(一)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地方官吏仉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古时有仉督氏复姓,后分为仉氏、督氏,今已无此复姓。“仉”是“掌”的古体字,“仉督”也就是“掌督”,其官本名叫“党正”,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主管指定区域内的行政事务,后称党督,演变为掌督、仉督。西周时期的行政区划,主要以“州”为本,每一州按东、南、西、北、中分为五党,每一党分为五族,每一族拥有一百家(户),构成一个基层的行政单位。每党的行政长官称作“党正”,负责掌管本党之内五百家(户)的政令行使、民众教化之事,战时则负责从每家抽一丁,五百丁为一师,编入军制以供中央王朝驱策。党正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在仉督(党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仉督氏,后简化为单姓仉氏、督氏、党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二)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鲁国大夫党氏之后,属于以音讹改字为氏。古代党氏的“党”字读zhǎng,党氏中有一支以zhǎng为姓氏,成为后来的掌氏。掌氏族人中又分衍出以zhǎng音为姓氏的仉氏,即仉氏起源于党氏。今山东省沂水县杨庄镇党家山村距传说中的孟母村仅四公里之遥,党家山村的东面三公里处即为仉林村。

仉姓起源于党氏,为掌姓所衍改。春秋时,鲁国有大夫党氏,是周王族的旁支之后,其后人曾为掌氏,最终衍变成仉氏。据《孟子家谱》记载:“亚圣祖系出自鲁桓公允,允生庄公同,同有弟三,长庆父为孟孙氏,庆父四传庄子速,速七传激,字公宜,激娶仉氏,魏公子仉启女,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四月二日己酉生轲,字子车、又字子舆。”有学者认为孟母仉氏乃魏公子仉启之女,但关于魏国公子仉启无考。也有学者认为孟母是仉启之女的说法不可信。《孟子世家谱》记载仉氏是山西并州人。

仉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443位。

仉姓望居鲁郡(今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琅邪郡(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敦煌郡(汉武帝置,在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今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吉林省、江苏省、黑龙江省、辽宁省、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等地,均有仉氏族人分布。(www.xing528.com)

仉氏名人中最伟大的是孟母仉氏,古称“仉氏”一般是指孟母。仉氏知书识礼,她为了使孟子得到好的教养环境,曾三次迁居,孟子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继承了儒家学说,并将其发扬光大。

仉晵(dù):南北朝时,南朝梁有四公子,其中之一名仉晵。然而后世有人认为《梁四公子传》为虚构之作,其实并无其人。

仉公:姓仉名经,时常山县百姓尊其为仉公。明朝人,洪武年间在高苑县任书记官,对百姓有爱心,宽厚待人,政绩好,后升为河南道御史。但官场上明争暗斗很多,仉经是山东人,直性子,常受挫折。永乐年间降职到常山县当知县,这时他政治经验更丰富,把常山县治理得很好,深受百姓爱戴。

山东省寿光县有仉氏家谱,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藏于寿光县档案馆。

天津市蓟县南仁村有仉氏家谱,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