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日投饲量(率)的因素-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影响日投饲量(率)的因素-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生动物的生长增重与日投饲量(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这种联系又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对水生动物的生理代谢活动起促进作用,动物的摄食强度随水温升高而增加,日投饲量相应增加,就可顺应动物的生长规律而促使其快速生长。在适宜的溶氧范围内,水生动物的日投饲量应随水中溶氧量的上升而增加。与天然饵料相比,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低。

影响日投饲量(率)的因素-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水生动物的生长增重与日投饲量(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这种联系又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养殖动物本身

(一)水生动物的种类

水产养殖的品种繁多,有鱼类、虾蟹贝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它们的生活习性、生长速度、食性不同,对养分的需要量及对摄入饲料的利用能力也不一样。就鱼类而言,草食性鱼类的胃肠道较长,容量大,摄食量明显高于杂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所以,草食性鱼类的日投饲量最高,其次是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的日投饲量最低。不同种类间,如虾蟹贝类和鳖类的食量变化幅度也很明显。

(二)水生动物的规格

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在幼年快速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需要较多营养,摄食量大;随着动物个体的长大,生长速度逐渐降低,所需营养随之减少。试验表明,养殖动物的体重与饲料消耗为负相关,鱼的规格或体重越小,则单位体重的日投饲量越高。如用配合饲料投饲,中国对虾体长1~2 cm时,投饲量应为体重的40%~100%;体长3 cm时,投饲量应为体重的25%;体长4 cm为15%;体长5 cm为12%;体长6 cm为10%;体长7 cm为7%;体长8 cm为6%;体长9 cm为5.5%;体长10 cm为4.5%;体长11 cm为4%;体长12 cm为3.5%;体长13 cm为3.2%。

(三)水生动物的生理

动物在不同的生理时期摄食量也会有差别,在快速生长期、繁殖期、疾病感染期,投饲量都应有所变化。如虾蟹类在快速生长时摄食量大,胃常处于饱满或半饱满状态;蜕皮前后2d内停止摄食;交尾季节,雄性个体摄食量明显下降,空胃、残胃者达60%以上,交尾结束后强烈摄食;在越冬场及洄游途中摄食下降,到达产卵场时摄食量明显增高,表现出对觅饵育肥、产卵繁殖的适应。人工养殖条件下,投饲量必须随着动物的生理特点而变化。

二、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

(一)水温

鱼类、虾蟹贝类和鳖类等都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水温对它们的生理代谢活动影响极大。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对水生动物的生理代谢活动起促进作用,动物的摄食强度随水温升高而增加,日投饲量相应增加,就可顺应动物的生长规律而促使其快速生长。冬季水温低时,水生动物的代谢水平随之降低,导致食欲减退,生长受阻,此时的投饲量须相应减少。春季水温上升期,日投饲量要逐渐增加;秋季水温开始下降,日投饲量要递减。我国北方中国对虾的整个养殖周期所用饲料量的月分配比数是:5—6月为6%,7月为16%,8月为26%,9月为36%,10月为16%。

(二)溶氧(www.xing528.com)

水中的溶氧是水生动物生长及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水中溶氧量高,水生动物活动旺盛,食欲增强,饲料利用率高。水中溶氧量低,水生动物处于生理上的不适应状态,食欲差,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长期处于低氧状态下,会造成水生动物厌食、拒食,生长停止,体重下降。据喻清明试验测定,草鱼在水中溶氧量为2.5~3.4 mg/L与5~7 mg/L时相比,饲料系数增加1.34倍,鱼摄食量下降35.9%,饲料消化率下降61.2%,生长率下降64.4%。在适宜的溶氧范围内,水生动物的日投饲量应随水中溶氧量的上升而增加(见表13-1)。

表13-1 水中溶氧与鲤鱼饲料消耗的关系

(三)其他水质因子

养殖水体中的盐度、pH、NH4-N等理化因子的数值变动偏离养殖动物的适应范围,以及水中悬浮颗粒过多引起水质不清新时,就会使动物处于不良生活环境下,从而影响它们的正常摄食与生长。养殖水体较肥,饵料生物量高,也会降低养殖动物对人工投饲的兴趣,此时,日投饲量要适当降低,甚至为零。

三、投饲用的饲料

为养殖动物确定投饲量,要考虑投饲量中包含的两个因素:一是要满足动物生长对营养的需要量;二是要满足动物胃肠的饱食量。如果使用各种有效养分含量都很高且营养均衡的饲料来投喂,当投饲量满足动物的生长营养需要时,动物摄食后的饱腹感得不到满足,就会仍感到饥饿而不停地觅食;或按饱食量投喂而使动物摄入的养分过量,都会影响动物生长,降低饲料转化率。如果仅考虑满足养殖动物的饱食感,投喂了体积大但有效成分含量低的饲料,易导致养殖动物营养缺乏而生长不良。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养殖动物胃肠饱食量的基础上,从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出发,饲料的营养价值越高,日投饲量就越低。

商品配合饲料被水生动物摄食后,在胃肠中消化成糊状时,会有一定程度的吸水膨胀,而使动物有一定的饱胀感,这是不能忽略的。与天然饵料相比,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低。如中国对虾养成时,使用小杂鱼做饵料,则日投饲量为配合饲料的2.5倍;用鲜卤虫投喂,投饲量为配合饲料的3倍;蓝蛤为6倍;杂色蛤为8倍。

四、养殖及管理方式

一般来说,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下,管理程度越高,换水量越大,养殖动物对人工投饵的依赖性越强,则日投饲量越高;相反,粗放式养殖放养密度低,换水量小,水中生物饵料量高,则日投饲量低,甚至间断投饲。此外,网箱养殖投饲量高,池塘养殖投饲量低;流水养殖投饲量高,静水养殖投饲量低;瘦水养殖投饲量高,肥水养殖投饲量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