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绝对命令的批评及道德探询:撒谎的规范

绝对命令的批评及道德探询:撒谎的规范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撒谎为例123- 125:不撒谎就是康德所指的绝对命令式的规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撒谎。由此出现的是,在具体情境中可能面对的(绝对)规范描述问题:也就是说,你在某个具体的个人化行为中遵循的是怎样的规范问题,比如在撒谎这个事情上,如果你撒谎,可用“允许撒谎”这个规范来界定,这是不可普遍化的,也可用“撒谎能够拯救生命,就是被允许的”这样的规范,这个规范看起来又是可普遍化的。

绝对命令的批评及道德探询:撒谎的规范

当然,在一些人看来,有一些难题是康德的理论处理不了的。以撒谎为例(雷切尔斯,2008)123- 125:不撒谎就是康德所指的绝对命令式的规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撒谎。

首先,根据绝对命令(1),采纳不撒谎作为一个绝对的规范,因为它是一个可普遍化的规范。如果我们将要撒谎,我们遵循的规范将是“允许撒谎”。“允许撒谎”如果作为一个普遍的规范的话,我们将处于一种不信任的氛围中,说真话抑或是撒谎都无所谓,撒谎实际上就没有用了,为了谎言成功,一般来说必须使人们相信其所言为真,谎言的成功或者谎言之所以为谎言在于没有撒谎的普遍法则。也就是说,撒谎不可普遍化。因此,不应撒谎。

根据绝对命令(2),谎言的本质在于告知某人一些虚假的信息,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之目的,这样,听话人在欺骗的过程中实际上成为撒谎者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了,这违背了每个人都是目的,而不是达致某个目的的手段这个绝对命令。

对该论证最锐利的批评是对撒谎情境问题的思考,即撒谎总是在某个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同样不撒谎往往也是一个完整社会情境行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根据什么样的准则可以把一种特定情境化的抽象行为(不撒谎)变成一种普遍的规范性要求?(www.xing528.com)

由此出现的是,在具体情境中可能面对的(绝对)规范描述问题:也就是说,你在某个具体的个人化行为中遵循的是怎样的规范问题,比如在撒谎这个事情上,如果你撒谎,可用“允许撒谎”这个规范来界定,这是不可普遍化的,也可用“撒谎能够拯救生命,就是被允许的”这样的规范,这个规范看起来又是可普遍化的。这样规范描述就会自相矛盾同一性被打破了。

因此,在一个关于人们之间的对话中,是否撒谎涉及以下问题:某个谎言是明显有利于听话者本人的,比如在安慰一个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人时撒谎,这明显就是以对话者为目的,这实际上也是符合绝对命令(2)的要求。

就情境化角度来看,更加重要的是可能面临重大的规范冲突。关于这个的经典场景或者例子是如何面对谋杀者的案例(这个案例也是对情境的控制性描述):一个人从谋杀者那里逃走,并恰巧藏身在你附近或者知晓的地方,当谋杀者向你征询那人的方向和所在时,如果说真话,谋杀者将会找到并杀了他;如果沉默不言也会导致谋杀者在正确的方向上达到其目标;唯有谎言能够救那逃亡者。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呢?不撒谎与撒个谎拯救生命,孰轻孰重,大部分人都能分辨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