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桑黄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成果

桑黄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PV-W和PV-B的抗癌活性机制,包括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正在进一步开展工作。多糖的抗肿瘤活性与其化学结构和链构象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关。尽管仍然难以阐明复合多糖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之间的关系,但已经提出了一些解释。已经发现,在真菌细胞壁中普遍存在的β-葡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和其他生物活性,例如抗HIV活性、抗氧化和免疫调节。图4.7 热水及碱提杨树桑黄多糖抗肿瘤活性图4.8 热水及碱提杨树桑黄多糖的构效关系示意图

桑黄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成果

选择的肿瘤细胞为宫颈肿瘤细胞(Hela)和肝癌细胞HepG2。细胞培养采用DME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FBS),100U/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细胞置于培养箱中培养,温度37℃,5%CO2。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用胰酶消化贴壁细胞3min,重悬后以每孔6000个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置于培养箱中(37℃,5% CO2)。孵育24h后,用PBS清洗两次再每孔加入200μL新鲜培养基,实验组每孔加20μL不同浓度的试样孵育48h后,每孔加入20μL MTT(5mg/mL)溶液,继续放于培养箱中孵育4h,弃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 DMSO,振荡混匀,待紫色结晶充分溶解后,用自动酶标仪(Bio-Rad,Model 550,USA)检测570nm处比色检测每孔光强度(OD)值。细胞的存活率通过(OD570,sample/OD570,control)×100%计算,OD570,sample为加入试样的各实验组的光强度,OD570,control对照组(PBS)的光强度。

用不同浓度的杨黄多糖分别处理两株肿瘤细胞48h后,肿瘤细胞存活率如图4.7所示,两种多糖在0.625~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肿瘤细胞的增殖的抑制效果呈线性增强。PV-B和PV-W在HeLa细胞上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8.5%和41.1%,PV-B和PV-W对HepG2细胞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8.0%和41.6%。观察到PV-B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值为13.5μg/mL(PV-W的IC50值为176μg/mL)。PV-B和PV-W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33μg/mL和153μg/mL。PV-B对HepG2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均高于PV-W。徐等人报道了从香菇中提取的支链β-(1,3)-葡聚糖(LNT)LNT启动了caspase依赖性途径以诱导体内细胞凋亡,并且p53依赖性信号通路在体外抑制细胞增殖。相应地,怀疑P V-W和P V-B抑制肿瘤细胞的细胞增殖而不是直接杀死细胞。关于PV-W和PV-B的抗癌活性机制,包括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正在进一步开展工作。

多糖的抗肿瘤活性与其化学结构和链构象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关。因此,多糖的生物活性差异可能与它们在水中的不同溶解度,支化率,化学结构,分子质量和链构象有关。尽管仍然难以阐明复合多糖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之间的关系,但已经提出了一些解释。已经发现,在真菌细胞壁中普遍存在的β-葡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和其他生物活性,例如抗HIV活性、抗氧化免疫调节。PV-B不仅是β-葡聚糖,而且还具有比PV-W更灵活和扩展的链结构。PV-B的其他结构特质,例如在水中的良好溶解性和适度的分子质量,可以促使P V-B具有更多结合细胞膜的机会,如图4.8所示,导致其对癌细胞系的细胞毒性高于PV-W。(www.xing528.com)

图4.7 热水及碱提杨树桑黄多糖(PI-W和PI-B)抗肿瘤活性

图4.8 热水及碱提杨树桑黄多糖(PI-W和PI-B)的构效关系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