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蕈菌多糖的制取及综合利用-结果与方法

蕈菌多糖的制取及综合利用-结果与方法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硬毛栓孔菌发酵结束后,通过真空抽滤法分离菌丝体和发酵液,菌丝体干燥至恒重并称量保存。硬毛栓孔菌多糖的红外光谱检测。图10.1 硬毛栓孔菌多糖过Sepharose CL-6B柱结果如图10.1结果所示,将硬毛栓孔菌多糖过Sepharose CL-6B柱可得到两种不同分子质量的多糖组分。对硬毛栓孔菌多糖组分和进行红外光谱监测得红外光谱图。

蕈菌多糖的制取及综合利用-结果与方法

硬毛栓孔菌:本实验室保藏;硬毛栓孔菌多糖发酵条件:麦芽糖5%(质量体积比),胰蛋白胨0.2%(质量体积比),KH2PO43mmol/L,pH6,温度为28℃,装液量50mL(250mL三角瓶),转速为150r/min,发酵周期为10d。

硬毛栓孔菌发酵结束后,通过真空抽滤法分离菌丝体和发酵液,菌丝体干燥至恒重并称量保存。发酵液旋转蒸发到一定体积后加入4倍体积乙醇,4℃冰箱存放过夜,进行多糖沉降。10000r/min离心15min得到粗多糖;然后用Sevag法对粗多糖进行脱蛋白处理得精制多糖。

称取精制多糖80mg,用4mL 0.2mol/L NaCl缓冲液溶解,离心,上清液过0.45μm的滤膜;用2~3mL上Sepharose CL-6B柱,以0.2mol/L NaCl缓冲液洗脱并分管收集,用硫酸苯酚法对各管多糖含量进行检测;分离组分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50mL,然后透析(透析袋分子质量8000~14000)除去NaCl,将透析后的溶液冷冻干燥,得到两个多糖组分(1)和多糖组分(2)。

硬毛栓孔菌多糖的红外光谱(IR)检测。

取多糖组分(1)和多糖组分(2)各1mg,用溴化钾(KBr)压片后进行红外(IR)分析。

将处理好的多糖样品上柱,以0.2mol/L NaCl缓冲液洗脱,并分步收集,之后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以管号为横坐标以多糖吸光度为纵坐标用SigmaPlot软件作图,结果如图10.1所示。

图10.1 硬毛栓孔菌多糖过Sepharose CL-6B柱结果(www.xing528.com)

如图10.1结果所示,将硬毛栓孔菌多糖过Sepharose CL-6B柱可得到两种不同分子质量的多糖组分。重复过柱5次,将五次所得到的两个组分分别收集起来,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50mL左右,然后将得到的不同多糖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截流相对分子质量为8000~14000),于蒸馏水中透析三天除去NaCl,期间每隔8h换一次蒸馏水;将透析后的溶液冷冻干燥,得到多糖组分(1)和多糖组分(2)。

对硬毛栓孔菌多糖组分(1)和(2)进行红外光谱监测得红外光谱图(见图10.2)。对两种多糖组分的红外光谱图的解析结果见表10.1。

图10.2 硬毛栓孔菌多糖组分红外光谱图

表10.1 多糖的红外光谱图解析结果

从硬毛栓孔菌多糖组分红外光谱图①和②的特征吸收波数可知,在3412cm-1有一特征峰,因为O—H的伸缩振动在3600~3200cm-1出现一宽峰,在该糖中应存在—OH;在波数2929cm-1处有一特征峰,是C—H键的伸缩振动,是糖类的特征吸收;在1.73×103cm-1和1.25×103cm-1左右有吸收峰,说明有乙酰基的存在;多糖在1646cm-1为C═O非对称伸缩振动,在1646cm-1和1085cm-1左右存在吸收峰,说明有羧酸存在,为酸性多糖,在796cm-1处存在吸收峰,为甘露糖结构;910cm-1和880cm-1处有吸收峰,说明多糖①和②应有αβ糖苷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